![](https://img.haomeiwen.com/i2887872/4ed25c0cfdd112c5.jpg)
人修养到出情入理,也就没什么了。----李率
剩下的,就是看各自的‘德’了。为什么佛教里有:佛,菩萨,阿罗汉之分呢,实际上都是圣贤,都有着‘大理智’,都已经出情入理,只不过因为各自的:德不同,故,‘名’不一样。
而已罢了。一样。实际上,能修养到出情入理,已经很不容易了。
他有点儿像是“犯而不校”(出自《论语·泰伯》),和《论语》所说的‘恕’字,一样。
《论语》曾多次提到:‘恕’(详见《论语·里仁》、《论语·卫灵公》),《孟子》里也曾说到过:‘恕’(详见《孟子·尽心上》)。
但是‘恕’,犯而不校,都是外界看起来的,你骂我一句,或者说你碰我一下,有些人就会骂回去,有些人就会不依不饶……
但是有大理智的人,不会这么做。这就叫:出情入理了。
在外界看,在他人看,这种人即是在:“强恕”,和“忠恕”。既:犯而不校的意思了。
道理,是一样的。实际上忠恕也好,强恕也罢,犯而不校等等,他之所以能这样干,他所凭藉的思想依据,和根源,既是这个:理,仁者忠于自己的理,而这种行为本身,既叫做,是:理智了。
能不能找到自己的理,是仁者的修炼,这个得凭学,得凭修道,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实际上即是:“八万四千种情况”(所谓),当然,这个“八万四千”并非实指的八万四千,佛所说的:“八万四千”只是形容很多,并非真的是八万四千......
道理,是一样地。这个八万四千法门,实际上说的,既是:人的“八万四千”种情况,有的人适合弹琴,既以弹琴为道。有的人适合念书,既以学为道。有的人适合打球、运动,既以运动为道......有的人适合画画,写作,既,以画画,和写作为道等等。
不一而足。而,这亦是狭义上的‘修行’了。
狭义上的修行,狭义上的修道,学道,琴道,画道......既是为的让你入理,让你:见自己。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第一步,先得:见自己。
见了自己之后,你就是个:仁者。你既已经:出情入理了。
但能保持多久,能否一直,甚至一生都作为一个:仁者,笃定,且坚信‘向理而生’的理念,与信仰,忠于自己理智,守死自己的仁道而毫不动摇……萎靡,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
所以,修道,其实说的是两种步骤,与行为方式;第一步,首先必须是狭义上的。你爱写字,爱画画,爱练武术……通过写字,画画,练武术,然后找到自己,见到自己,并成为:仁者。
这是,第一步。即是:出情入理,见自己。见到了自己,然后你的武功,你的画画,你的文字,你所谓的:道,既成为了狭隘,与一定程度上地束缚。
因为,对于现在地你来说,来讲地话,可以说是:无处不修行。
无处不修行,而不仅仅局限于:那一条道;既:写作,画画,练武术……
道,是方法,不是目的。如果把道,当成是:“目的”来看地话,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目的,任何修道者地目的,是为的做一名:坚定地好人。
我们之所以有“拐杖”,有:法,是因为这个世界,并不都是理智地人。
这个世界,不和平,所以,得有:“拐杖”,作为我们行直道,做善人地辅助。
除此之外,都是赘余,都是工具。如果说,把工具当成了“目标”,因世界地不理智,反而过度地追求力量,追求法力,追求“拐杖”地形制,样式,图案,雕饰,以及配色及材质......等等的话,那其实是过度恐惧这个世界地表现,且,那也是极端本末倒置的了。
道理,是一样的。
力量,才华也好,水平,境界也罢,那只是辅助你地,是为的让你做一名:坚定地好人地拐杖。
最重要地,是做一名好人。这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地事,并没有之一。
我们本来不需要拄拐,但是,这个世界不太平。有个拐,可能比一般人走的稳点儿,笃点儿。
这就是我们修道人地优势,与修道地意义。并不是我们更“强”,或者说,是变成一什么奇怪地人......不是地。
我们比谁都想要和平,安宁,稳定,理智地生活。而修道地目的,也是为的让自己变的更笃定,更理智。更强。因为人生地目的,在我看来,即叫做:“复归于婴儿”。
婴儿是最强的。
可能,有地人不需要修道,也能“永葆赤子”。
或者说,是我们修道地人,心理素质比较差,并天生脆弱吧。
道理,是一样地。呵呵。----作者:李率 己亥年 五月廿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