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写过的鲥鱼

作者: 木子罗 | 来源:发表于2019-06-18 10:09 被阅读54次
    《金瓶梅》写过的鲥鱼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这鲥鱼该有多好吃,能让大才女对它的多刺,恨恨不已?

    在《金瓶梅》一书中,也提到了鲥鱼。例如,为了恭贺当了提刑的西门庆,刘太监便送来了“糟鲥鱼”。

    又比如第52回里西门庆的一顿晚饭。这顿饭除了有李桂姐的斟酒弹唱助庆,饭桌上便是“两大盘烧猪肉,两盘烧鸭子,两盘新煎鲜鲥鱼,四碟玫瑰点心,两碟白烧笋鸡,两碟炖烂鸽子雏儿。然后又是四碟脏子:血皮、猪肚、酿肠之类”。

    突然好羡慕西门庆,不单吃得那么好,还能吃得上鲥鱼。《金瓶梅》里鲥鱼经常用做的方法是糟和煎。

    清朱彝尊《食宪鸿秘》较详细记载了糟鲥鱼的做法:“内外洗净,切大块,每鱼一斤,用盐半斤,以大石压极实,以白酒洗淡,以老酒糟略糟四、五日,不可见水。去旧糟,用上好酒糟拌匀入坛,每坛面加麻油二盅、火酒一盅,泥封固,候二、三月用。”

    那糟鲥鱼的味道,用《金瓶梅》词话本里的话是:“里馨香美味,入口而化,骨刺皆香。”“红馥馥柳蒸的糟鲥鱼,用外青花白地磁盐”的盘子装了上,真是好看又养眼。

    《金瓶梅》写过的鲥鱼

    就连西门庆送给应伯爵的那两尾糟鲥鱼,应伯爵还要让婆娘“细细地打成窄窄的块儿,拿他原旧红糟儿培着,再搅些香油,安放在一个磁罐内,留着我一早一晚吃饭儿,或遇有个人客儿来,蒸恁一碟儿上去,也不枉辜负了哥的盛情”。

    甘腴肥美的鲥鱼,除了细刺繁多,还有一大遗憾,就是它的时令性极强。宁原《食鉴本草》说:“鲥鱼,年年初夏时则出,余月不复有也,故名。”司马光的《类篇》里也说:“其鱼出有时,故名鲥。”

    应伯爵也炫耀说:“你们那里知道,江南此鱼,一年只过一遭儿,吃到牙缝儿里,剔出来都是香的。好容易!公道说,就是朝廷还没吃哩。不是哥这里,谁家有?”

    旧日鲥鱼用于进贡,宋代梅尧臣有《时鱼诗》:“四月时鱼跃浪花,渔舟出没浪为家,甘肥不入罟师口,一把铜钱趁浆牙。”清人黎士宏《仁恕堂笔记》也提到:“鲥鱼初出时,率千钱一尾,非达官巨贾,不得沾箸。”

    可见,鲥鱼在当时绝非一般平民可以享用,只因西门庆的权势,应伯爵才有这样的口福。

    闻名天下的鲥鱼到了广东人口中,却被称为“三泥鱼”。为什么会叫“三泥鱼”呢?据说是因为三泥鱼投胎时忘了带了肠、胆和鱼鳔,也有的说是忘了鱼脑、鱼膘和鱼定方向的鳍。

    忘了哪三样就不考究了,反正就是一条有点健忘的鱼。粤语把忘记拿走东西叫做“赖低”,忘了三样东西就叫“三赖”,因为三赖鱼不好听,就成了“三泥”或者“三鯬”,也有写作“三黎”的。

    《金瓶梅》写过的鲥鱼

    对于喜欢吃鱼的广东人来说,“春天鳊鱼、秋天鲤鱼、夏天三泥鱼”是永远不能错过的美味 ,尤其是不能错过三泥鱼的美味。

    可是如今在西江里的野生三泥鱼也已经难觅,偶尔有,也是价高难得。市面供应的除了来自柬埔寨和越南,所幸也有本地人工饲养的少量供应上市。所以就算是当季,市场里的三泥鱼也不是经常有的。

    市场里卖鱼的阿叔在三泥鱼季里,会偶尔的拿到一点三泥鱼卖。

    因为三泥这种鱼肥美起来脂肪会长到鱼鳞中,故三泥鱼在清蒸食用时一般都不去鳞。原因在于“其肪在鳞,鳞不可使烂,烂则脂流而味损”,即鲥鱼的鳞片是否完好直接影响着鲥鱼的口感。鲥鱼鲜美,贵在鳞下有脂。可是,大概食客们在饮食习惯上总觉得不去鳞会别扭,于是,阿叔总是一边带着可惜的眼神一边剖鱼鳞。

    如若你是属于少有的不要剖鳞的其中一个,阿叔便会立刻眉飞色舞起来,引为知己,会拉着你,大谈特谈三泥鱼的美味。从整条鱼的精华在于鱼皮上薄薄脂肪的肥甘;到蒸时不要放酱油,要用姜蓉去蒸才好吃;再一路扯到,如果用盐腌一夜再食用,那鱼的味道,更是好吃得惊为天人。

    于是,侃了半小时后,下次来不用再嘱咐,大叔便已经记住了你买三泥鱼不要去鳞,也会记住了,你是食家,进了三泥鱼,一定会留你一条。

    三泥鱼鱼肉带异香,食过让人回味无穷,可是却有个让人讨厌的缺点:多刺,而且多细刺。整个鱼身遍插细刺,鱼肚的刺更是像数把三棱剑,像带着倒钩。可恨那鱼刺上面只覆盖了薄薄的一层小肌肉,让人只能轻轻一抿,还要作蜻蜓点水状,方能避免唇舌被刺伤。

    《金瓶梅》写过的鲥鱼

    西门庆的糟鲥鱼,至今也没缘分吃得。但在顺德民间对三泥鱼的食法便有“豉汁蒸三泥”、“苦瓜焖三泥”、“盐砸三泥”等几种,姜汁酒蒸咸三泥也几乎是家常让人百食不厌的做法。

    三泥鱼鱼身经过粗盐涂腌,再用石头往上压一日一夜,鱼肉会变得紧实。食用时肉质紧致,但肉质的柔顺感觉依然不减,带有浓郁的鱼香,和鲜咸的口感。这做法其实有点像阳江大小食店必备菜肴“一夜情”的做法。

    这“一夜情”其实是叫“一夜埕”,原料是用红三鱼腌制一夜后才烹调食用,最早由南海渔民制作而成。受粤语发音影响,“一夜埕”便被阳江民众和商家直接称为“一夜情”。

    这种做法,让鱼的味道变得咸淡适中,味道独特,再加上腌制简单,现在很多鱼都会采用这种做法,只是名字难免有点恶俗。

    在蒸咸三泥上还会铺着一层腊肉。腊肉会切得像纸一样薄,这样给人带来鱼肉的咸香层次口感。如果不嫌腊肠的味道太浓郁,会抢去三泥的些许风头,也可以用广式腊肠切片代替。

    在鱼的最外层还要铺一层金黄的姜蓉,这样吃起来,姜蓉脆甘,也不辣口,口感极佳。三泥鱼的腥味被去除了,而鱼鲜也被姜蓉激活了。

    可是,三泥鱼的绝配却是苦瓜。能饮会吃的顺德人一直都说:“五月三泥焖苦瓜”。三泥鱼被煎得金黄后,再和苦瓜块一起炆煮。苦瓜虽有苦味,但绝对不会传给三泥鱼,而这苦味反而刺激了味觉,有了苦瓜滋润后的三泥鱼味道更加突出鱼的鲜甜味,让人食指大动。

    苏东坡有诗云:“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的确,这鲈鱼可还真比不上鲥鱼!郑板桥在画上,也为鲥鱼留下了著名的题句:“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那快趁着当季,赶快吃三泥鱼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瓶梅》写过的鲥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ua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