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品性是教育的本质
“在一个课堂中强调‘测验分数就代表自己’的年代,身为大人的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让孩子们知道分数不过是他他们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人格品性是教育的本质。”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底线是什么?在应试教育的潮流中,很多老师已经忘记了教育的本质,误认为教育就是让学生考一个好的大学,能够有一个好的前程。这样的老师,眼中只有学生的分数。为了学生的分数,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学生在这样的老师眼中不是有个有灵魂、活生生的人,相反是一个学习的机器,是一个刷分机器。老师把教育和考试混为一谈。大多数的教育失去了根基,这样培养出的人什么也没有?这样的教育的结果是学生除了伤痕累累,剩下的就是对于教育的怨恨。教育只是学生人生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却用学生最好的年华,做着对于学生作用最小的事情。德智体美劳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没有任何的保障。这是一个学生的悲哀,也是教育的伤痕。
“绝对不可能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我们的目标是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特质,尽可能的让他成为一个特别的个体。身兼教师和父亲角色的我,也一直在学习和改进当中,我会用自己过去的行为作为目标来衡量我的成功或失败,但从来不拿自己和另一个老师或其他父母相比。”我们很多老师特别喜欢把学生成绩进行各种比较。不但在全班比较,还在全校,甚至放到某个地区去比较。老师们认为只有进行比较,才能够清楚自己的实力,才能够让学生有清楚的学习目标,才能够有学习的力量。我们很多学生在这种变异的比较中,心中充满了扭曲的竞争意识。为了在某次考试中达到目标,会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过多的和别人的比较,让学生心中充满了更多的不安和恐惧。似乎踏进教室,每一个人都会活在恐惧当中,心中始终惴惴不安。没有内心的安静,深度的学习是很难发生。过多的比较,让每一个人把彼此之间看做竞争对象,心中不断地防范,同学之情,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会被竞争赶跑。不仅老师会比较,家长也会比较,社会还会比较。这种和别人的比较忽略了人的差异性,武断的认为人就是一个容器,我给你道路多少,就应该倒出多少。教育应该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过程。我们不要太急功近利。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要马上有回报,而是需要时间。并且越是迟到的回报,越是昂贵,越是有价值。我们不是也被领导比较吗?有什么样的感受?是不是很舒服?是不是有很多的不满呢?大环境我们没有办法左右,可是,我们能够从自己做起,善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能够享受到真正的教育。教育,最起码让孩子能够自信、有尊严。
“怎么读比读多少更重要”“标准化测验旨在帮助孩子们成功,却在实际加速了他们的失败。”考试是我们无法逃掉的事情。我很喜欢雷夫把这个事情同样做的很出彩,让学生也喜欢。考试,需要技巧的训练。雷夫带领学生把每一个人知识点,从出题人的角度去探测误区。这样主动地出击,会激起学生的欲望。也会让学生摆脱被动灌输的结局。作为训练做题技巧的方式,雷夫的这个方法值得所有的老师学习。我们让学生很清楚,考试就是一个游戏,一个逃出出题人陷阱的死亡游戏。真正考试高手,就是一个游戏高手,只能什么地方有陷阱。我喜欢这样的说法。我也要从教学中实践这种教学做法,给学生带来新的体验。好的老师也应该是一个考试高手,也是带领学生探测陷阱,设置陷阱的高手。或者是一个成功能够逃出猎人陷阱的动物。总之,我们没有办法摆脱考试评价的时候,就带领学生逃出一个个陷阱,做一个优秀的逃脱者。这种逃脱游戏只是学生教育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要把他们做好。”如果你认为教育值得做,就把教育做得最好,让每一个学生受益。
Vb��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