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过年,一般也就是指年三十儿的那顿团圆饭。六十年代未期,国家刚刚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百姓家里普遍都不富裕。但一年一次的年夜饭是一定要吃好。
记得六八年春节前几天的一天早上,姥姥就把还没到读书年龄的我从被窝儿里拽出来:快去菜场排队,听说今天的肉好!我一听到肉,一轱辘爬起来穿好衣服就往菜场跑。要知道那时就是有肉票儿也不一定能买到好肉—肥肉多的猪肉。为啥要抢现代人都不要吃的肥肉?看下去你就知道了。姥姥终于买到一块大部分是肥肉的猪肉,高兴地拍拍我的头:等会儿给你吃块儿油渣儿。我死劲儿地点了点头。要知道昨天我的中饭可是一个玉米面儿窝窝头儿加一碗酱油汤(酱油➕白开水)。这是六十年代未期大城市沈阳城,一个处在成长期的儿童的一顿午餐。可想而知,当听到姥姥要犒赏我一块儿油渣儿时有多激动。
回到家姥姥把瘦肉和一点儿肥肉割下来放好。这是准备和大白菜做馅料包饺子用的。剩下的肥肉,姥姥把它切成小块儿,放在烧热的炒菜锅里。一会儿,又白又软肥肉块儿就缩小成小小的硬块儿。其它的就成了猪油。姥姥把熬好的猪油小心地倒进盆儿里。以后烧菜时放些猪油,那可是美味无比啊。姥姥见我紧紧盯着锅里剩下的金黄色的油渣儿,一脸儿的馋样儿,赶紧用筷子夹块儿油渣儿放到我嘴里。我心满意足的嚼着喷香的猪油渣儿找小伙伴儿玩去了。
三十儿终于到了。天儿一擦黑儿,大姨、大姨夫、大舅舅、舅妈、二舅、三舅、老舅及爸妈等都围坐在坑上的桌子周围了。我们小孩儿可坐不住,东打西闹尽情玩耍。大人们绝不会在此时管教我们。尽管屋外零下二十多度,窗玻璃上结满冰霜。而房间里却温暖如春。大人们欢声笑语,尽管吃的是没什么油水的粗菜。可他们却吃得津津有味。现在想来,我觉得他们吃的是温馨,吃的是亲情,吃的是团圆,吃的是满足!我们小孩儿东吃一口奔到西,西吃一口奔到东。姥姥可没空儿吃饭。她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听大家说笑。已经没有牙的嘴笑得合不拢……
零点一到,包好的饺子下锅了。大年三十儿是旧年和新年之交,“交子”之时怎么能不吃饺子。大人们酒兴正酣,个个面红耳赤。我们小孩儿狼吞虎咽下几个饺子,就急忙往外跑。下嘛去?给亲戚、邻居拜年去啊。拜年可是有红包的!一角、二角的可是不少的钱呀。拜好年还要放鞭炮。忙着呢……
六十年代未期的中国还很贫穷。而那时的年味儿真醇厚!我忘了……
注:照片系本人拍摄。#羽西x简书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