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作者: 道形图 | 来源:发表于2017-04-24 10:06 被阅读58次

第七十四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译文]

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假如人民真的畏惧死亡的话,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经常有专管杀人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代替专管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



[时空对话]

这一章的分歧最大,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老子经常讲退守、柔顺、不敢为天下先,这是他的手法。他对待起来造反的人民可是不客气,是敢于动刀杀人的。只是他看到用死来吓唬人没有用,所以才说出一句真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过去有些人为了掩盖老子敌视人民的凶恶形象,故意说老子是不主张杀人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老子对于当时严刑峻法、逼使人民走向死途的情形,提出自己的批评与抗议。

我认为,老子一直提倡“无为而治”,可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统治者和老百姓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有的时候就会出现流血和死亡的冲突,面对这种极端的情况,老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老子认为,老百姓一旦到了连死都不怕的地步,再用死吓唬他们就没有什么用了。到了这种地步,统治者往往采取的是大开杀戒,企图以此来震慑老百姓,让老百姓害怕,于是统治者就对于他们认为是为非作歹的人,抓来杀掉,杀一儆百,看看谁还敢为非作歹?

老子不赞成统治者大开杀戒,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理由:

1、常有司杀者杀。(上天有专管人的生死的规律,杀人的任务是上天的事情。)

2、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如果统治者代替专管杀人的上天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

意思非常清楚,就是说有的人不守规矩,违背天道,胡作非为,是自己在作死,用不着统治者动手,老天自然就消灭他了。

如果统治者不问青红皂白,或者说统治者就不应该干越权的事情去杀人,这样随便杀人对统治者自己也会有伤害。

可见老子还是在规劝统治者不要随便杀人,要无为而治。

相关文章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四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

  • 初识《老子》第74章

    第七十四章六十一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七十四章 民常不畏死,如之何其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解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一章 [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知道自己还有...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章

    第七十章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六章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三章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ly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