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作者: 道形图 | 来源:发表于2017-04-24 20:07 被阅读55次

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时空对话]

老子认为水的“德”最接近于“道”,在这里主要讲水的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特性。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水最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水表面上软弱无力,却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挡的力量。

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

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

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得道的圣人或者英明的统治者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这就清楚地说明,老子所讲的软弱、柔弱,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

在老子看来,由于水性趋下居卑,因而老子又阐扬卑下屈辱的观念,宣扬统治者如果能够承担卑下屈辱,实际上反而能够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坚强的力量。

老子最后说:“正言若反”,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表明事物是对立统一的,事物对立的双方本来是彼此相异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但在某种条件下又具有了统一性,甚至可以互相转化,目的是让人们相信“正言若反”的道理。

相关文章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受国不祥,是為天下王》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解读。 天下莫柔弱于水, ...

  • 初识《老子》第78章

    右第七十八章七十三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右第七十八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

  • 百字瞻瞻15——天下莫柔弱于水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道德经 . 第七十八章》 天...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

  • 第65篇 水的力量

    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论及“水”的力量。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四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一章 [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知道自己还有...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章

    第七十章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ly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