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对于王道仁政的推行,孔子作了一个原则性的定论。他说要实行王道的仁政,亲眼看见成功,是很难做到的。必须要加以时间的培养,隔世或隔代的努力;有了安定的社会基础,有了根深蒂固的文化教育,然后才能“世而后仁”。这也就是现代通常所说的“功成不心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道理。
我们看历史,先不管王道不王道,每个朝代真正的安定,都要开国以来百把年的根基才行。从近代史来看,清朝自入关后,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把年的努力,才开始有真正的安定。可是在乾隆的末期就又开始变了,马上又走下坡。再回溯上去看明代、宋代、唐代,甚至汉代,都是如此。
对于一个家庭,为了培养一个孩子,希望后代优秀,也要“必世而后仁”。培养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儿女有所成,还不大靠谱; 儿女如果照你的教育,再教育下去,到孙子这一代,才有希望。相反的“世而后败”,试看社会上富豪之家,也几乎没有超过三代的殊荣。做父母的很辛苦,白手起家;第二代做儿子的虽然不太过分,总比老子会花钱; 到孙子一代出手可大了,完全是纨绔子弟的作风,甚至有些家族马上就败掉了;因此又轮到第四代曾孙在闹穷。穷了又再俭省成家,如此循环往复,永远像一个轮子在转。
所以说我们这一代的儿女,再好也有问题存在。因为他们从小就衣食无忧,从小学到大学,都是父母养着、惯着,他们哪里真能晓得世事艰难?所以说要在艰苦的环境中施予教育,像训练军人一样,必须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真正知道人生、社会、国家、民族的重要,将来也许他才会有远大的成就。
由此理扩而充之,讲到国家天下,使它合于王道仁政的原则,“必世而后仁”,这是不易的定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