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感悟ABC》三有斋古眼的文字世界
【若有所思】词语背后的真实(之八十一)

【若有所思】词语背后的真实(之八十一)

作者: 古眼 | 来源:发表于2019-05-01 12:14 被阅读35次
【若有所思】词语背后的真实(之八十一)

之八十一


未必然

“未必然”是巴蜀方言里至今也被挂在嘴边的常用词语,一天不“未必然”几次,小老百姓就不算过了二十四小时。有时候也用作“未必”,意思相近,相当于普通话里的“难道”,表质疑反诘语气。

比如,家中如果有一个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你叫他吃早餐,他赖床不起,贫嘴强辩道:“未必然不吃早餐就不是一天迈?”你给他讲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他抢白道:“未必然后起的鸟儿就饿死了迈?”总而言之,一当遇到较真的“未必然”,我们原本坚定的三观,也许就茫然无措了。

当然,生活中有些“未必然”那是很有必要,需要直面,回避不了的。比如,你坐在老弱病残的专座上不肯让座,一老者较真质疑说:“年青人,未必然老人专座取消了吗?”这时候,你得吱声,表个态吧,未必然你就装聋作哑么?

也就是说,不管是胡搅蛮缠,还是振振有词,当我们面对咄咄逼人的“未必然”,都不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理性的态度,加上符合常识的思维,才可以作出恰当得体的应对。

值得玩味的是:“未必”和“未必然”是什么关系?显然,先有“未必”,后有“未必然”。“未必”的字面意思就是“不一定”,表达质疑,可是多出一个“然”来,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呢?两个词意思上没大区别,只是加上反问后,后者的语气更浓烈。既然“必然”嘛,一定如此,非得如此,肯定到了位,再经“未”一否定,就更显逻辑力度。

是的,生活中有不少常识性的“必然”,我们非遵循不可,但也还有不少的“偶然”,让我们感到惊喜或沮丧,而更多的却是:或许可以这样、或许可以那样的“或然”。巴蜀百姓的“未必然”所追寻的,就是这么一份对现实生活抱有无限可能性的“或然”。

比如,针对“没有黄帝,就没有中华”的断崖式的粗暴论断,巴蜀小民就会如此反驳较真:“未必然中华是黄帝一个人的迈?”意思是,没有黄帝还有炎帝的嘛。


杀单线

什么叫“杀单线”?用锋利的刀斩断一根线?望文生义总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在巴蜀方言里,“杀”字使用广泛,却又跟挥刀没有丝毫关系的。这就像“杀馆子”(去餐馆吃饭)、“杀田坎”(去田坎上散步),不都是“兵不血刃”的都嘛。

“杀单线”也叫“放单线”,指的是一个人离开群体的独自、独立的孤独行动,“单线”夸张地形容孤单狭窄之路,那简直不成路。但喜欢“杀单线”的鲁迅却信心百倍地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可是,人类毕竟是抱团取暖的群居动物,而且国人更是钟情于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不说团体旅游,拼多多网购,哪怕是上个街购个物,也勾肩搭背,挤挤挨挨,浩浩荡荡的,此种情境常常被傻痴痴的老外误解为我们同性恋倾向严重。

站在个人服从集体的主旋律的角度看,那些脱离了大部队“特立独行”的人就是不和谐的音符,因此视之为一条道走到黑的“单线”,而不是可以上下腾挪、左右逢源的“五线”。网络上流行一句话: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意思无非是:随大流,走群众路线好哇,“杀单线”不好。

平心而论,一个人没有牵扯羁绊,循着内心的指引,“走得更快”是可能的,但一群人是否“走得更远”倒是未必,那要看能不能统一所有人的方向,以什么方式来统一,能不能协调所有人的步伐,以什么方式来协调……

——否则,说不定大家只是在“无知山谷”里"脚踏起来手甩起‘’,左三圈右三圈地瞎转悠,自以为走了很远很远,结果几千年来都还在原地踏步呢。


【若有所思】词语背后的真实(之八十一)

祝朋友们节日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若有所思】词语背后的真实(之八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pi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