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南怀瑾老师讲述文章儒释道传统文化佛、儒、道专题
【南怀瑾老师】中国上古文化对于生老病死的看法

【南怀瑾老师】中国上古文化对于生老病死的看法

作者: 传承网 | 来源:发表于2019-09-15 20:37 被阅读0次

中国上古文化对于生老病死的看法

本文摘录自 《庄子諵譁》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中国哲学里常用到,造物、造化、阴阳、大块等。前面提过大块就是我们这个天地,天地“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这是生老病死。这里有个比较,过去佛家的哲学,对于人生四个阶段生老病死,非常看重,整个的印度哲学也都看重。印度哲学提出来的四个阶段很明显,中国本来也有;印度哲学是要从这四个问题跳出来,要脱离,要人如何解脱生老病死,因而创立了佛学的哲学系统,也就是佛教的基本宗教哲学。

如果拿掉了宗教的外衣,只拿文化精神来比较,庄子在这里的说法,代表了中国上古文化对于生老病死的看法,轻松得很!不像其他宗教看得那么严重。庄子说,这个大块天地“载我以形”,注意这个“载”字,我们上次也提到过,是说这个身体像车子一样,把“我”装在里面,就是“载我以形”的意思。所以说,身体不是我,我也不是身体,可是身体现在属于我用的,等于我的一部车子。有了形体,活着时“劳我以生”,活着忙忙碌碌;“佚我以老”,老了给我一个退休安详;“息我以死”,死了是让我休息。所以“故善吾生者,乃善吾死也”,真懂得生命的人,才能够真懂得死亡,生既不足以喜,死也不足以怕,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阶段。

但是呢!所有的哲学,以及宗教哲学,都只讲到这里为止,死了以后还有没有呢?那么这又归到佛学里头去了。答案是还有。道家没有讲得那么明显,承认还有,还再来的,就是轮回。轮回就是重新回转来,又是生老病死,所以这个生命永远是连绵不断的,这是生命的现象。这个现象的后面有个东西,有个无比的功能,那就是宗教哲学所定的第一因。第一因另有各种名称,叫它是道也好,叫它是什么也好。

相关文章

  • 【南怀瑾老师】中国上古文化对于生老病死的看法

    ​ 中国上古文化对于生老病死的看法 本文摘录自 《庄子諵譁》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

  • 一点感想

    从文化精神来说,庄子的说法代表了中国上古文化对于生老病死的看法: “载我以形”,即身体像车子一样把“我”装在里面,...

  • 俺家有个读书郎

    胡杨老师是大学的历史老师。对传统文化研究很深。这不奇怪。南怀瑾先生说,中国文化的特点是文史不分家。胡杨老师的学识见...

  • “龙”是怎么来的?

    南怀瑾老师如是说: “龙”是怎么来的? 我们先要了解,中国文化是龙的文化。自黄帝时候开始,政治制度上分官,以...

  • 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

    讨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它的定义。它的定义是:在过去的某段时间里,世代相传,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文化。所以这里说说我对于...

  • 浅谈先秦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先秦是中国文化奠基的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这一历史阶段所确立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品质对于后世具有极其深刻的...

  • 2022年度书单

    <江城>-彼得•海斯勒 <使女的故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中国文化泛言>-南怀瑾 <孟子旁通>-南怀瑾 <老子...

  • 【南怀瑾老师】中国文化对“事业”的定义

    ​ 中国文化对“事业”的定义 我常说事业分两种,上自皇帝下至乞丐,那是职业,而不是事业。中国文化对事业的定义,孔子...

  • 2019-03-15 抄写《论语》

    今日抄写完《论语》。听南怀瑾老师讲解,真是得到的很多。怎样做人,孔子认为他要把上古人的做法传承发扬下来。这样来说,...

  • 像我这样....的人

    一直对于南怀瑾的书有想读的愿望,主要基于他的名声,以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佛学是完全的盲区。但迟迟有质疑的心理是因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怀瑾老师】中国上古文化对于生老病死的看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am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