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
这是我第二次拜读《桃花扇》,《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深刻描绘了末世王朝的倾颓与社会动荡的景象。记得初次拜读时还在上高中,那时就已经十分喜爱《桃花扇》,两次拜读都为孔尚任在序言中写道的“桃花扇底送南朝”而掩卷叹息。细品这句话,感其包含了多少明末遗民的无奈与不舍、泪水与哀叹,又有多少难以尽述的暂离之状、永诀之情!这并非仅仅国破家亡的黍离之哀,人生最难承受的便是这般繁华与凄凉的对比、盛宴与殉葬的落差。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
信步走在秦淮河畔,看着这一缕水烟已流淌几千年。它窥视过六朝的胭脂粉黛,探眼过唐宋的风流雅韵,漂流着明清的画舫凌波。恍如一个时光长河中的老者,慢慢悠悠地讲述着几千几百年的故事。
这些故事中,《桃花扇》是最美丽的一曲。
明朝末年,金陵古都之中,住着一个名叫李香君的红粉佳人,她的名字如今已成为了一个绮丽香浓的梦境。
遥想当年她与侯方域初见时,侯方域被她那如秋竹簌簌,如春冰消融般的萧声吸引,两人一见钟情,眉目传情。这边是风流才子,那厢是一代佳人。他一眼,她一眼,秋波递送,看着那人影儿不在眼里,却在心头了。
侯方域为李香君及笄梳拢那日,侯方域望一眼,李香君便含笑相依,才子佳人就这样陷入爱河,侯方域将一把随身所带的折扇赠给李香君作为定情信物,并题诗一首:“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一夜云雨销魂,一场春梦方醒,两人浓情蜜意,互结丁香扣,并照菱花镜,翌日当李香君得知妆奁是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余孽阮大铖为笼络侯方域而相赠于她时,义形于色,愤然却奁,将阮大铖所送的钗钏衣裙尽数扔在地上,连看都不愿看一眼,阮大铖因此怀恨在心。
李香君那刚烈的气性与高尚的气节,一直为文人墨客所称道与赞许。天姿国色的李香君与才华横溢的侯方域,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被许多人羡慕与憧憬。可是两人受命运捉弄,终究鸳鸯分离。原是宁南侯左良玉意欲领兵东下南京,侯方域修书劝阻,却被阮大铖诬告经常与左良玉互通书信,恐为其内应,为避祸端他只得远走他乡。秋风萧索,一把离人泪。香君弹曲相送,依依惜别,约定来日再相见。
自从侯方域离开后,李香君洗尽铅华,闭门谢客,终日凝视着那把定情折扇,一心等候侯公子的归来。北京沦陷,崇祯皇帝为社稷苍生殉葬。金陵城内,福王初登大宝,为弘光皇帝。许多猎奇好艳的达官显贵不肯死心,得势的阮大铖欲强迫李香君改嫁党羽田仰,香君拒婚,冷清清一楼空守志节,当被强行抱着下楼时,她以扇为剑,以扇护身,挣扎之间脑袋直直撞向桌角,当场晕了过去,点点鲜血在地,好似杜鹃泣血一地。那夜触额撒下的血迹玷污了侯郎赠与的定情扇,好好一柄定情的扇,被这乱红沾染,那点点赤红却非杜鹃,而是眼底一片片伤情的桃花雨,多叫人心酸。
侯方域的一位画家好友杨龙友,以折扇上的血点画出桃花几枝,并题名“桃花扇”。桃花薄命,扇底飘零,那灼灼桃花,堪比肺腑心血热而红。这把集佳人之血和才子画家笔墨的折扇,成为不畏权贵,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一把桃花扇,名扬天下。李香君血溅桃花扇的决绝,是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李香君封好画扇,托苏昆生将这封别样家书带给侯方域。阮大铖邀马士英在赏心亭赏雪选妓,被李香君痛骂以泄恨,但仍被选入宫中教戏。侯方域收到桃花扇后竟感自愧,于是回南京探望,却被阮大铖逮捕入狱。
清军渡江,南明政权灭亡,侯方域得以出狱,李香君与侯方域在远避世俗的栖霞山重逢,一扇两端,两手并执,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一生倍感沉痛的家国剧变,一段天命注定的无疾之恋,这故国之思让恋人再会的这一眼如此酸楚。
这破碎山河,痴儿怨女早已被消磨得无痴无怨。
伤心故国三千里,茫茫不见当年,此时此景,此情此爱,不过一段痴念,一场空梦。
谁人不在这沧桑巨变里磕得满身伤痕,奔走逃命?大家挣扎求生,疲惫地希冀着安定美好,最终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太阳落下,黑夜降临。
她也曾恋,他也曾念,流连着过往的风月,和那相守的一点时光。在这时代里,他和她都是渺小的,众人都是渺小的,这世间天崩地裂,连这一点渺小也容不下。
苦苦的追寻又是为何呢?
放眼望去,满目凄凉,香君才发觉她以生死相搏的情早已随着大明的覆灭而破碎了,香君方域,痴儿怨女,都选择了拜入道门。香君悟了,与国仇家恨相比,个人的情根欲种,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大道才知是,浓情悔认真。回头皆幻境,对面是何人?一声钟响,痴情幻梦,终被惊醒。
曾见过“金陵玉殿莺啼晓”,曾见过“秦淮水榭花开早”。而如今“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不禁慨叹“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面对家国天下,儿女私情又算得了什么?到头来不过是兴亡的点缀。乱世啊,乱世,家国不在,哪还记得情爱。
她曾是秦淮岸的一枝花,是淤泥底下的一颗种子,但她开不出莲花,也结不出善果。时代造人,在这个时代里,她的命运早已注定……大概所有人的命运,都早已注定了吧。
她心情不复当年,沧海桑田,家愁国悲,离愁别恨,往日梦回,镜花水月已被揉碎,水里淌开的是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踌躇和迷茫。
她的故事,如同一首动人的长诗,让人感受到她对爱情的忠贞,以及她高尚的爱国情怀。
香君再好,亦难逃身似浮萍之命,无根无依,不想却不得不随波逐流。于是想起她歌声中的那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无限神伤,愿那柄桃花扇能替世人记得那乱世中的一段情缘,那洪流之中的一抹倩影。
在《桃花扇》这部剧中,秦淮名妓李香君是最耀眼的人物。李香君虽身处当时社会的下层,可是她的高尚品格在剧中可以说是无人能及。李香君本生长于平康巷陌,却有着比侯方域等公子更为铿锵的气节。在动荡的社会中,权势的爪牙下,她依然抱定自己的信念,她不与魏党余孽同流合污,毅却妆奁;她不向奸臣贼子献媚,大胆骂筵;她不弃自己与侯方域的夫妻之情,撞破桃花面……在那个封建腐朽的社会,孔尚任将自己的情结寄托于香君。她告诉了我们商女并不都是隔江犹唱后庭花,她击醒了那些如侯方域般软弱的文人士大夫,她站在世界的中心大声呼唤着正义的归来,爱的苏醒。
素扇,诗扇,血扇,桃花扇;初遇,定情,守节,重逢。仅一把折扇,却牵扯出两个人的命运。这二人,也不过是众多面对时代无能为力的人的化身,他们被时代所无情的摆布,然后成为时代的弃儿。可也是他们,却代表了整个时代的印记,所有的悲欢离合,所有的更迭变迁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于是,这把桃花扇便成为了他们的替代品,时代变革的承载体。想来既无奈而又可笑,纸扇乃世间轻薄之物,兴亡乃国家王朝沉重之思。然而,一把折扇竟承担着一个朝代的兴亡,不禁慨叹世间无常,人世恍惚。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残山、旧境、现实、梦境,物渺人非,江山换主,过去的种种是欲忘不能,现实都是无限悲凄。明清易代,舆图换稿,真是往事只能回味。爱情,终究难抵挡时代的黍离之悲。这也许就是《桃花扇》最后所要表达的吧。
在这甚嚣尘上的现实世界中,更难寻精神世界的一寸心灵净土。戏剧是现代工业社会一种不可取代的灵韵,如今的时尚一贯追求感官刺激和自我满足,工业社会制造的那些媚俗的、辛辣的味觉不断刺激人们的味蕾,试问时下还有多少人能真正在古典文学、古典戏曲的海洋里自在徜徉,且保持内心的那份平静呢?
“白骨青灰长艾箫,桃花扇底送南朝。”孔尚任述说的不仅仅是南明王朝的悲哀,王国子民的叹息,还有我们这些后工业时代生人的无尽叹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