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花园

作者: 古风北语 | 来源:发表于2025-01-25 21:44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第一章:怪老头的三角花园

我叫李磊,是一名建筑师,最近因为工作需要,我来到了洛城,这个我曾经求学的城市。

收工以后,望着窗外尚有余晖的天空,我决定步行回去,顺便看一看年少时走过的街景。

因为靠近城郊,这一路的环境很是安静,行人也不见多少。

一路走来,我不禁唏嘘,当年经常光顾的小店依然如旧时模样,十年的时光在这里仿佛停滞,似是只有我不再是那时的少年。

走过一座雕栏的小桥后,我看到路边一簇盛开的迎春花,一道道绿色枝条上,黄色的花朵迎风微微晃动,让我不由得想起儿时常去的三角花园。

三角花园是我和伙伴们自己起的名字,那是我老家村子旁一座三角形的院子,离村子有些远,在一座山脚下,里面住着一位怪老头。

说他怪,主要是因为他的样子,他的右手缺了几根手指,走路有些跛,不过对人倒是很和善,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小朋友。

他家的院子里,围墙上,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迎春花、蔷薇花、美人蕉、菊花、梅花,一年四季都有开放的,十分好看。

我和小伙伴经常去那里玩,怪老头也不赶我们,只是有时会提醒我们别采了太多的花。

然而大人们却总不让我们去,这让我们有些郁闷。

第二章:马军

后来,因为上学、工作,四处奔波,很多年没有再去过。

如今,眼前这盛开的迎春花,却忽然将我的思绪,拉回了二十年前。

晚上睡觉前,那一簇迎春花仍时不时在我眼前闪现,于是我索性起来,拨通了发小马军的电话,马军大学毕业后回老家考了公务员,如今在县委工作。

“小军,睡了没?”

“没呢,还在单位没回去。”

电话那边传来马军略显疲惫的声音,自从他到了县委,各种检查、会议繁多,经常没日没夜地工作。

我像往常一样叮嘱他保重身体,然后问道:“咱们小时候常去的三角花园,你还记得吗?”

电话那头传来倒水的声音,停顿了一会儿。

“怎么不记得,小时候天天偷摸往那儿跑,哎呀,那时候可真是无忧无虑。”

马军的声音有精神了不少,接着说道:“怎么突然想起这茬。”

“也没什么,就是今天看着点儿花,突然想起来了,找你唠唠。”

“嗨!还是你清闲。”马军笑了笑感慨道:“不过那块准备开发了。”

“要开发了?”这倒让我有点儿意外,看来最近老家发展得不错,那么偏的地方都准备开发了。

“嗯,县里提了几次,方案也有了,做个旅游项目。”

马军喝了口水,接着说:“明年就该准备土地手续了。”

“哦,那我倒是得回去看看,最近在洛城出差,离家近,忙完顺道回去一趟。”

“啥时候回来,我调个休,咱俩一块。”听说我要回,马军高兴起来,因为我在南方上班,老家也没人在,这些年回去的时间屈指可数。

“定好时间我跟你说,咱们好好聚聚。”我跟马军答应道。

挂完电话,我决定过几天回去,顺道去看看三角花园的近况,现在的我还并不知道,这个偶然的决定,让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第三章:消失的怪老头

半个月后,我按计划请了假,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

马军调了休假赶到车站接我,我俩畅谈叙旧,一时间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青葱岁月。

看望了长辈、探访了朋友后,我在一天上午,独自来到了三角花园。

远远地我便看到了儿时记忆里的那座园子,可它却不再是记忆里的样子。

在我面前,是一座与自然快要融为一体的园子,坏掉的木栅门虚掩着,门前的路被杂草和枯枝堆积覆盖,门上缠着杂乱的藤蔓,半人高土坯墙的缝隙里,钻出几簇野草,七八株蒲公英寥落的站在墙头,黄色的花朵随风轻轻摇晃,似在对我表示欢迎。

我一时有些失落,但还是抬脚向园子里走去,印象中整洁有序又花团锦簇的园子已不复存在,之前种月季和梅树的地方如今只剩两个大坑,里面长满杂草,角落里的迎春花倒是还在。

仅有的一座小屋,被一把生锈的铁锁锁着门,我从断掉的木窗棂向里看去,阳光从屋顶脱落的瓦片处照进屋里,生出斑驳的亮点。

园子怎么成这样了,怪老头去哪儿了,我的心里泛起了疑问。

出园子的时候,远远走来一个扛锄头的人,他一边走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突然开口道:“是石头吧。”

我这才看清,眼前来的是小时候的邻居关伯伯。

“是我,关伯伯,回来看看。”我赶忙回道,顺手从兜里掏出烟递过去。

“有年月没见你了,一下还没认出来,在外边咋样,这回回来待多久。”关伯伯跟我叙起了家常。

“回来看看,过几天就走。”我跟关伯伯寒暄着。

聊了一阵后,我问道:“伯伯,这园子里的人去哪儿了?”

关伯伯看了看园子,说走了有几年了,他年纪大,又有残疾,自己住这儿没人照顾;前些年村里本来想给他送到福利院,后来来了几个年轻人,说是啥协会的,给他接走了。

“协会?接走了?”关伯伯的说法让我不解,不知道怪老头能和什么协会扯上关系。

第四章:踪迹

因为老家没人,院子已经租给别人多年,所以最近我一直住在镇上的宾馆,回去后,我给马军打去了电话,把今天的事情讲给他听。

马军听完,也觉得奇怪,说他打听打听,他在县城人面比较广。

两天后的上午,我正在查回去上班的火车票,马军打来了电话:“石头,我一会儿去接你,带你去个地方。”

“去哪儿?”

“到了你就知道了。”马军有些神秘的说。

我一头雾水的挂了电话,过不多久,马军来到宾馆接上我,我们开着车,一路七拐八拐,最后竟然到了县文化馆。

我有些迷茫的地拉住马军,问他:“你在卖什么关子,来文化馆干什么。”

马军说:“你不是让我打听怪老头的事儿,这儿就有答案。”

我怀着不解,跟着马军进去。

进到里面,马军轻车熟路地来到一间办公室,也不敲门,直接进去。

屋里只有一个年轻人坐在办公桌后,看到马军到来,笑着招呼道:“马哥来了。”

马军向我俩做了介绍,年轻小伙叫魏成,看着模样显小,却也是三十出头的人,魏成大学毕业就到县文化馆工作,主要负责县里及周边文化创作的推广和采集整理工作,怪老头就是他安排人接走的。

我有些诧异,不知道他和怪老头怎么会扯上关系,魏成招呼我俩坐下,沏了茶倒上,向我们讲述了事情的始末。

第五章:魏成的发现

几年前,魏成一次下乡采风,偶然路过三角花园,透过围墙看到满园的花不禁心生喜爱,便打招呼想进去看看,怪老头当然同意,两人便是那时相识。

魏成参观完院子,怪老头招呼他进屋喝茶,却没想到,竟然让他看到屋子里摆放着半墙的书。

这让魏成很是意外,要知道在农村,一般家里除了小孩的教材,很少有其他的书籍。

攀谈一阵后,魏成惊喜地发现眼前这人虽然身有残疾,说话谈吐却很清晰,学识亦是不俗,最后才知道,眼前人竟然是县里这几年杂志上经常发文的神秘作者守园人。

这真算得上是意外之喜,守园人这些年在县里、市里一些知名刊物上经常发表文章,稿费却并不领取,而是让直接捐给学校资助学生,这些年受他帮助的学生不在少数,这让大家很是敬仰。

只是作者本人少有露面,几个知晓他身份的人也不愿透露,只说是作者自己的要求。

如今,魏成竟误打误撞地见到了本人,这让他又惊又喜。

在那以后的一段日子里,魏成天天跑去园子里聊天,对怪老头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说到这里,我需要更正我一直以来不礼貌的称呼,怪老头名叫范延生,后面我称呼他为老范。

第六章:范延生

老范很小的时候,被人贩子拐卖到一个山村里,买他的人家很凶,对他非打即骂,老范在那吃尽了苦头,熬了三四年,终于找到机会跑了出来,一路要饭和捡垃圾,最终逃到我们镇上。

许是天可怜见,镇上有位独身的阿婆,见这孩子天天讨饭拾荒,却生性安生,宁可挨饿受冻,也不偷不抢。

终于,在一个下雨的夜晚,阿婆找到缩在墙角哭泣的老范,把他领回了家,就这样,老范有了家。

约莫过了十年,老范终于长大成人,阿婆却也走到了生命尽头,老范满心悲痛地为阿婆料理后事。

这时却冒出来一伙人,声称自己是阿婆的亲戚,要来抢夺阿婆留下的房屋和财产,老范气不过,和他们理论,却遭了一顿毒打,跑去告官,也无甚作用。

无奈老范只得带了自己的东西和阿婆的遗像悲愤离开。

再后来,老范在镇上米铺与人做活,好在识字,人也年轻机灵,尚可勉强度日。

有一年大旱,闹了饥荒,镇上逃来了一群灾民,其中一位年轻姑娘吸引了老范的目光。

后来,这姑娘成了老范的媳妇,老范又有了家。

老范的媳妇叫迎春,自小认过一些草药,就常常采了草药熬了,给周围和他们一样的苦人们看病,迎春说这里的人给了她活路,就是她的家人。

后来,他们的家里,多了一个活泼的小女孩,老范的脸上,便时常挂着乐呵的笑容。魏成告诉我,老范说那些年是他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光。

后来,他们一起经历了瘟疫、饥荒、兵祸,还好总算是有惊无险地过来了,直到一场席卷全国的浩劫。

浩劫过去,重获自由的老范来寻妻女,却得知两人因一场大病已经相继离世,当时的老范万念俱灰,仿佛一下老了十岁。

后来,老范在妻女的坟墓旁搭起了窝棚,扎起了篱笆,在那里一住,再也没动过。

慢慢的,窝棚成了土坯小屋,篱笆成了半人高的院墙,再后来,里面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

魏成说完,起身走到旁边的文件柜前说道:“石头哥,马哥说你们小时候经常到那园子里玩,现在我们又因为这个聚在一起,说起来也算是种缘分,我有一件东西送给您。”

说着,从柜子里取出一本装订好的笔记来。

“老范后来呢?”我接过那笔记,却没有翻阅,而是问起老范后来的事情。

“后来老范年纪大了,身上又有残疾,我就跟馆里申请,把他接到了县里的疗养院,用他自己的稿费和馆里每年给当地作家的补贴来照顾他的生活,一直到他前两年去世。”

魏成一边坐下一边回答道。听到这里,我不禁有些遗憾,然后才看向手里的笔记问道:“这里面是什么?”

“这是老范的一些笔记和日记,是我从老范的遗物里整理出来的,你手里的这本是复印本,算是老范留给我们的礼物。”魏成指着我手里拿的笔记回答道。

为了不更多的打扰到魏成地工作,我和马军道了谢,带着笔记本离开。

晚上,我坐在宾馆简单的桌子前,打开面前的笔记本,确实是影印的资料,上面所记内容不是很连续,有时连续写好几天,有时很久不写一句,但我从中还是看到了老范这一生的缩影。

第七章:老范笔记

“今天阿婆带着我,拿了礼物去见先生,请先生帮我取名,因我是阿婆捡来的,便随了阿婆姓范,先生要我牢记阿婆救我活命,延续性命的恩情,为我取名延生,阿婆很高兴,说这名字好听,意思也好。我也很高兴,从今以后,我叫范延生。”

“我不知道自己的生日,阿婆就把收养我的那天当作我的生日。今天我过生日,阿婆说按个头我该有12岁,算大人了。因我识字,阿婆说过两天带我去米铺,跟帐房先生作学徒,学些本事。”

“今天从米铺回来,才发现阿婆病了在床上躺了一天。阿婆跟我说没事,要我熬了姜汤来喝,我不放心,还是请郎中过来看过。郎中告诉我说确实是染了风寒,只是阿婆年纪太大,脉象不好,叮嘱我一定仔细照看。我按开的方子抓药煎了喂阿婆喝下,希望她能早点儿好起来。”

“阿婆已经三天没起来了,我很焦虑,郎中开的药方好像并没有什么作用。阿婆告诉我不要着急,生老病死是常事,可我不想让阿婆病,更不想让阿婆死,阿婆是我在世上唯一的亲人,我不能想象没有她在的日子。”

“今天阿婆精神很好,让我把里屋的箱子打开给她找衣服,我找到了,是寿衣。阿婆把衣服放在腿上抚摸着,脸上带着笑意,而我的心情却很沉重。阿婆跟我说“伢子,不要难过,我只是去见我其他的亲人去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她今天的话很多,还说看我长大了,也学了本事,心里也没什么担心的。”

“今天家里来了两个人,说是阿婆的侄女和侄女婿,阿婆不喜欢他们,唤我将他们赶走,我见他们让阿婆不高兴,生气地将他们赶了出去。他们跳着脚在门外骂了一阵,阿婆要我不要管他们。晚上,阿婆让我在墙角挖出一个坛子,里面装着些银元,阿婆将其中的一半取出来,让我拿到外面,自己找个妥帖的地方放起来,我不要,阿婆跟我说:“伢子,你是个善良孩子,不好和那些坏人搅和,这个世道不讲道理,你拿上这些以后谋个生活,阿婆走的也安心,我本来想全留给你,只怕他们缠着你不放,留一半出来,他们就不会再去纠缠你。”我把头埋在阿婆身上恸哭,阿婆却很平静,只是默默地拍着我的背。”

“阿婆走了,上次来过的那两个人带了一伙人来赶我,我戴着孝衣,拎了菜刀守着门要和他们拼命,他们怕了,没能进来。我要守着阿婆,送她走完最后一段路。”

“今天我出门去置办棺材,回来发现那伙人已经撬开门进家,我冲过去打架,院子里却有两个警察把我按倒锁了。他们把我拉到村口放了,跟我说打架我肯定吃亏,锁我是为了帮我,要我跟他们过去,把我的东西收拾出来搬走。我跟他们回去,仍是忍不住在阿婆的灵前和他们打了起来,我没打过,被他们抬着扔了出来,还有我被拆开的衣服被褥和我的书本。晚上我躺在桥下,隔壁的婶子寻到我,为我涂了药,我谢绝了她更多的帮忙。”

“今年大旱,米铺前些日子被当兵的抄了,我再次没了落脚地,我在镇子西边找了这破屋住下。今晚的星星很亮,星光闪烁,像夜晚灯光下阿婆的眼睛,阿婆走了已经一年,可我还是很想她。”

“今天下雨,我在乡下找到了一座空的民房,准备搬过去住,破屋里却进来了几个逃荒的妇女,我瞥了一眼墙角埋银元的地方,见没有被翻动的痕迹,心里踏实了一点。他们见我回来,不好意思地说下雨实在没地方去,看这里没有锁以为没人住,进来避会儿雨,这就要走。我留她们到雨停才走,她们逃荒来的村子离我们很远,到现在同伴已经走散得只剩这几个人,我问她们家里的男人怎么没有一起,她们说男人们有力气,能混口吃的养活家里人饿不死的都已经落下脚,剩下逃到这里的,都是没寻到活路和找到的活实在养活不起家里人的。我听了心里很是难受,想起来我小时候一路逃到这里的日子。我把东西收拾完,留下了一些粮食,唤她们过来,说我寻到了新去处,这房子就留给她们了,几个人感恩戴德地对我感谢,临走的时候,里面最小的一个姑娘叫住了我,她的名字叫迎春,长得黑黑瘦瘦,眼睛里却带着光。我把她带了回来,我想我可能又有家了。”

“今天我随迎春进山采药,我采了很多蒲公英装在背篓里,因为我只能认得准这一种,因为这个我不止一次被迎春取笑过,最近采药来卖,家里情况好很多。昨天路过大集听到有人说书,我才发觉自己很久没有读书了。”

“今天看过大夫,我们快有新的家人了,我和迎春都很开心,我俩一起收拾了屋子,开始讨论十个月以后的事情。我这一生,从未像今天这样幸福。”

“最近生了瘟疫,很多人生病,我嘱咐迎春不要出门,一切由我料理。”

“我们还是没能躲过,迎春和我都发烧了,我很担心迎春和孩子,迎春却释然了,说已经病了就不用再提心吊胆的,我们开始支起摊子熬药帮助邻居们。”

“最近来领药的人越来越少,开始有人在街道里撒上白灰,我和迎春的情况比之前好了很多,希望我们能渡过这道难关。”

“大雪连着下了五天,家里的粮食快要吃完了,我嘱咐迎春在家不要动,我去买些米面回来,最近生病的人越来越少,瘟疫似乎要过去了。”

“我们终于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了,回想这十个月的坎坷,实在是不易,我带迎春来到了西医的医院,这里条件好一些,迎春心疼钱,说在家找稳婆接生就可以,我让她安心,听我安排就是,我的内心有些紧张。”

“前几天村子附近开始过兵,大家都很紧张,我把家里东西翻乱,屋门院门打开,带着迎春和囡囡躲在地窖里躲了三天才出来,村子里面很安静,我的内心有些绝望,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活着的人商量着准备躲进山里,也许只能这么办了。”

“有一本笔记找不到了,我的内心有些沮丧,迎春说一个本子丢就丢了,然而对我来说,那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日子,按现在时髦的话说,那是我们一家从苦难走向安定的录影机。”

“识字有什么错!!有什么错!!游街、批斗,狗崽子们尽管来吧!!我在人群中看到迎春满面的泪痕,她用手捂着囡囡的眼睛,我们远远对望着,我的内心充满绝望,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到她们,我没有疯,是这个世界疯了,我准备把笔记藏在牛棚的梁上,希望还能有重新写下去的一天。”

“我终于活着等来了世界的平静,迎春和囡囡却没有,我满怀希望的从一个绝境中走出来,却来到了另一个绝境,在这小小山脚下,这座小小坟包里,埋葬着我最爱的两个人。”

“我找乡亲帮我在坟墓边上搭了一个草棚,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家,迎春、囡囡,只有守着你们,我内心才能有片刻的安宁。”

“昨天晚上你们又到梦里来看我,我很高兴,今天一早看到院子里长出了几枝迎春花,更让我惊喜,这一定是你们在跟我打招呼,昨晚囡囡说想看一看梅花,我这就去寻些梅树苗来,最近的天气有些冷,明天我把围墙砌起来,为你们挡挡寒风。”

“六月快来了,今年我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到时候我们一起欣赏,囡囡小时候最喜欢编花环给我戴,这次我编花环给你们。”

“最近院子里经常会来几个小孩儿,他们很喜欢这满园的花朵,看着他们活泼的样子我有些开心,好像回到了那些年我们在一起的时光。”

“最近来园子里的孩子少了,不过我并不孤独,有你们和书本陪着,我很安心,最近写的一些文章投稿成功了,很高兴他们能喜欢我写的东西,今天有人给我来信结算稿费,可我想把它留给更需要的人。”

第八章:尾声

笔记的内容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后面还有一些,限于叙事的流畅性,我没有抄录下来。

看完笔记后,我心有戚戚,很久没有回过神来。

回到工作地后,我给马军打了电话,问他做旅游项目,能不能把三角花园保留下来,老范的事情很值得我们铭记,马军说他试试看。

两个月后,马军给我发来了两张照片,第一张是一块景区常见的讲解牌。

上面写着:“此处为三角花园故址,为范延生先生故居,先生一生蹉跎,几经坎坷;后随妻女坟茔定居于此,期间著文无数且淡泊名利,所获多捐赠于教育事业,助人无数,故留此园以念之。”

第二张是三角花园的照片,园子已经被重新整理,一如旧时模样。

相关文章

  • 三角花园

    晨光中的你 是静谧的少女 圆圆的脸盘 透着红红的霞光 哦! 我只能远远地望着您 生怕惊醒您的睡梦! 晌午中的您 是...

  • 我是环保小卫士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带着孩子去了三角花园让孩子去了三角花园捡垃圾,地球妈妈要靠我们大家来保护,从小培养孩子讲...

  • 三角梅的春天

    五一节小区花园里的三角梅开得更艳了!

  • 新桥医院健康管理科·五楼花园·三角梅·同题诗会

    新桥医院健康管理科·五楼花园·三角梅·同题诗会 健康管理科五楼花园有26种植物,它们是26首诗。墙角的三角梅踩着夏...

  • 🍃放牧心灵

    窗外花园里的三角梅娇俏地怒放着,给花园增色了不少,南方的冬季总是姗姗来迟,一直停留在深秋的怀里。那些不落...

  • (周更72)花园取舍之六——秋季花园之取

    能够作为秋季花园当家花旦的莫过于三角梅了。三角梅的品质繁多,色彩选择的自由度比较大,可以满足对颜色的需求,可...

  • 花开自有时,你需要的只是一点“耐心”

    我家的三角梅终于开了! (我不禁想欢呼。) 邻居家的紫色三角梅早在去年10月中就开得如火如荼,每次走出花园都感觉被...

  • 【初夏】

    我的花园 一处小小的院子 三角梅爬上矮矮的围墙 肆意张扬的盛开 这时候,总会有小鸟来安家 分享花园的美 也让我们赞...

  • 香草花园之“三角梅”

    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热爱。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危机”四伏,但却也都有足够的美好值得追逐。 我家...

  • 打乒乓球儿

    下星期就要乒乓球比赛了,这个星期六,我和爸爸来到三角花园练球。 我们打了三个回合,都是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角花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rr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