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是下述一切的总和:一个孤僻的孩子,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小说家,一个巴黎的放荡不羁的浪子,一个成功的伦敦西区戏剧家,一个英国社会名流,一个一战时在弗兰德斯前线的救护车驾驶员,一个潜入俄国工作的英国间谍,一个同性恋者,一个跟别人的妻子私通的丈夫,一个当代名人沙龙的殷勤主人,一个二战时的宣传家,一个自狄更斯以来拥有最多读者的小说家,一个靠细胞组织疗法保持活力的传奇人物,和一个企图不让女儿继承财产而收养他的情人秘书的固执老头子……”这是传记作家特德·摩根对毛姆人生履历的总结。
毛姆自身的经历就为人提供了无数的段子,而他自身又是一个讲段子高手,他把那种“我有一个朋友”式的小说写得高雅而富有意蕴。所以, 我有补充:毛姆,他还是一个伟大的段子手。
image.png在谈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狄更斯的时候,我抱有非常的兴趣谈论一些作者的个人生活(文后有链接)。对于毛姆,一个伟大的段子手,我却少了一些谈他自身轶事的兴趣,我就谈谈我读过的毛姆笔下的那些段子:
《毛姆短篇小说集》 《人性的枷锁》 》《月亮和六便士》《刀锋》《面纱》《毛姆读书随笔》 《巨匠与杰作》 《寻欢作乐》《作家笔记》
最能体现毛姆段子手风格的作品是《毛姆短篇小说集》。
毛姆在年轻时就有一个非常坚定的想法:世界那么大,我一定去看看。生活不能只在伦敦西城区,还有远方。后来,他去了俄国、去了远东。在新加坡一个岛上,差点被淹死,结果老而弥坚地活到91岁。
所以毛姆绝对是一个既有事故又有故事的人。
“我从没有说我有凭空编故事的本领,我往往需要一个事件或是一个人物才好动笔,不过我总是运用想象力、创作力以及戏剧感,把素材变成我自己的东西。”
有好故事不容易,把故事讲好同样不容易,伟大段子手的另一种能力就是把故事讲好。毛姆的短篇小说大都是以第一人称叙事,这种叙述风格就最能体现段子手的风格,让读者很容易就进入一种听故事的状态。
叙述者并非小说的主角,所以要懂得克制,负责提供视角,推进、引导故事的进展,绝不能喧兵夺主,尽可能让位于故事的主体,这种未经渲染的讲述才显得真实可信。显见幽默睿智但绝不卖弄,故事耐人寻味但作者不予置评。
我可以给你讲段子,但是我不会给你捏造段子;我跟你吹水 ,但不会跟你吹牛;我跟你讲东讲西,但是我不会跟你说这好那坏。我负责讲得有意思,你们自己去想意义。
毛姆不仅出入上流社会Party,还通过各种海淘,他确实淘到不少宝贝,他将每一件打磨得光彩熠熠。Kindle上的《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共有23个宝贝,不打折,不包邮,不包退换,好评率如潮。
如果您对好评率表示怀疑,那么可以听听马尔克斯的评价:毛姆写出了非常优秀的短篇小说,或许是我所了解的最优秀的,富有自己特色而高雅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不带任何喧嚣。要写短篇小说,它们就是楷模。
《人性的枷锁》是毛姆的成长也是毛姆的长成。
说它是毛姆的成长,是因为这部小说带有自传性质,而且小说主角处于少年和青年阶段,它被人归类为成长小说,如同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也曾被视为此类。《人性的枷锁》被列入亚马逊推荐一生必读的一百本书之列,由此也可见这本书具有予人启迪的意义。
说它是毛姆的长成, 是因为这部小说成就毛姆伟大小说家地位的基石。虽然此前,毛姆在戏剧创作上已经取得一定的声誉,也出版过其他两部小说,但是还不能称他伟大作家,《人性的枷锁》算是他作为小说家真正的成名之作。
毛姆在《作家日记》中还这样写道:舆论大多把《人性的枷锁》算作我最成功的作品,它的销售额说明依然有很多人读它,而它是三十年前出版的。
100多年过去了,依然有很多人在读它,我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我读了两遍,在我个人心中的地位超过《月亮与六便士》,至少它离我不像月亮那么远。
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在情感上总是深厚一些,还有包括很多看似琐碎的,但却实真实的生活片段,宵小却耐人寻味,甚至让人感动。举一例:年轻的母亲刚死,小菲利普抱起母亲的衣服,把头埋在里面,寻尝母亲的味道。胜过无数眼泪的表达。
image.png我认为菲利普身上的枷锁主要有宗教信仰的枷锁、爱情的枷锁、人生意义的枷锁。
收养他的伯父是牧师,打算把菲利普培养成他的接班人,伯母也是虔诚的教徒。菲利普上的中学是教会学校,校长曾特别器重他,想培养他成为牧师。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宗教的枷锁自幼就牢牢地绑缚在菲利普身上,可他最后挣脱宗教的枷锁,获得思想上的自由,曾经深深的罪恶感灰飞烟灭,他获得了从来没有过的轻松感。
在宗教占据统治地位的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欧洲,一个牧师家庭成长的年青人想要摆脱宗教的束缚,不只是精神上的勇气,还需要思想上的智慧,这并不容易。很多伟大的作家,尽管心中存有疑问,但是终究不敢背叛上帝。
菲利普对米尔德里德的爱情,可以说是一种虐恋,既轻视又狂恋,既清醒又迷醉。在一次次遭受痛苦的折磨中,菲利普到底获得什么样的感官刺激,才让他不肯放手。倘若米尔德里德不是那么极端,很难相信菲利普最后能从这段感情中解脱。这个枷锁的解脱,他是被动的。
这是耐人寻味和可以反复思考的,也可以给身陷苦恋中的人一些借鉴。我认为凡是恋爱中饱尝痛苦难以解脱的人,其自身性格上必然存有一个大大的弱点。
人生意义的枷锁不像前面两种具体地加于其身,所以说其带来的精神的痛苦不确切,但是菲利普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特别他把去西班牙旅行当作人生求索的一次涅槃,很长时间里他都坚定认为:这些尚未体验过的经历会带来些什么他还没无从知晓,但他觉得一定能在其中获取力量、找到目标,从而向更遥远、更陌生的目的地前进,去迎接、去参悟这世上的种种神奇。
如同现在的我们很多人口中所的: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菲利普就那样渴盼他的诗和远方,寻找他人生的意义。最后,他从一块破地毯上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他获得了一种观念“生命没有意义”,他看到在这世上,最为珍贵的是寻常。
菲利普参悟了这些,才使得他放弃了去远方的执念,欢喜满满地拥抱眼前的苟且,而这时他眼前的苟且成了鲜花怒放、美不胜收的乡间小舍。
菲利普对于人生意义的求索对于我们今天的年轻人仍然具有启示的意义。
曾几何时我们年轻人中,人人喊着要去看世界,个个喊着要去远方,仿佛我们所有人的幸福都在别处。可朴素的真理却是:终究一生,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我们该在脚下的地方找寻幸福,制造快乐。心中若没有诗意,去了远方看了世界又如何?
究竟是要仰着脖颈欣赏暗夜里顶着的明月,还是要低下头颅捡起道旁的一枚闪着寒光的六便士银币?菲利普放弃了绘画的艺术追求,转而去学医, 他这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做出了选择。
促使菲利普下定决心的是美术老师福瓦内对菲利普说的一番话:如果你问我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我会建议你咬咬牙,下定决心干点别的试试运气吧。听上去也许艰难,但我告诉你吧,我愿意拿世上所有的东西去换取一个机会, 一个能让我回到你这么大的年纪,遇到一个能给我这样建议的人,并且乖乖地按着他的建议来的机会。
这句话时至今日对于我们依然振聋发聩。好不容易发现了自己的平庸,但却是为时已晚,这才是最残忍的事啊!
我们都不吝给人喊加油,却很难有勇气给人泼冷水,这缘于我们的爱得不够真诚,或者我们的头脑缺少智慧。
我们追逐热点、逡巡头条、觊觎首页,喜欢被点赞,喜欢被喜欢。可我们之中有多少人,怀着叶公好龙般的喜爱,付出浅尝则止的努力,胸无穷经通典的本领,却心怀一夜暴红的念头?
《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拥抱理想和信仰。
将《人性的枷锁》和《月亮与六便士》做些对照特别有意思。
《人性的枷锁》讲的是年轻人怎么离家到社会上经历成长,从追求艺术到放弃 ,从渴望远方到找到心中的乡间小舍,从追求伟大到珍惜寻常。
《月亮与六便士》则讲家境丰裕的中产阶级大叔,忽然一天,觉得一刻都不能苟且了,必须要寻找诗和远方,否则活不成了。他抛妻舍子,背井离乡,不惜众叛亲离,甘愿食不果腹,忍受孤独。他过着犀利哥的生活,怀着夸父追日的执念,不成魔不成活,最后完成神作人也没活了,不过对他来说活不活都无所谓了。
image.png
书名中有月亮,可我在阅读这本书总是感觉到太阳的灼热。即便斯特里克兰被饿得奄奄一息的时候,你仍能感觉他心中的火焰依旧高炽。毛姆的本领体现在,把这种小火苗保持得非但生生不息,还愈发高涨,最后一把熊熊大火,让主角在烈火中完成他用生命对艺术的祭奠。
我被这种炽热融化,为之感动、惭愧。但是,当心中烈焰冷却后,我在怀疑人生之前,先开始怀疑自己,我能多大程度学习斯特里克兰,与之为伍?
月亮高高在上,没有它我们也能活,但是毫无疑问少了美丽,甚至是最美的东西。因为高远,所以很多人从没有想过要去拥抱它,但是也有人不放弃,最后登上了月亮。这种敢为别人所不能为之事,才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而这部作品就向我们展示了这种伟大的精神,这部作品也因此被称之伟大作品。
毛姆自己一辈子都对宗教、玄学、哲学都抱有研究的兴趣,他想找到证明或让他信服上帝存在的理由,但是终究他没能找到。
《刀锋》这部作品带有玄学的意味,主人公拉里就是去印度找到了似乎参悟人生要义的神祇。说实话,我没有看明白拉里所持的宗教观念。
对此毛姆自己也似乎未能尽然阐释清楚,或许他自己也抱有疑问。因此他才说一把刀的锋刃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我们可以从更宽泛的层面上去理解,就会容易一些。拉里为了探寻人生奥义,他读书研究、去看世界,为之舍弃爱情、成为行游之人。他为此放弃现实可以预见的幸福,就是为了找那把解读生命的钥匙。
拉里的行为让常人难以理解,但是他身上呈现出的宁静通达却有着非凡的魅力,你不肯定他找到了那把钥匙,但是你他的确拥有某种令人神迷的东西。
与拉里截然相反的是艾略特,他的一生至死不渝的追求就是要活在上流社会的餐桌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为一次不受邀请的宴会耿耿于怀。
小说中其他人物角色各有人生选择,各得其所,各归其命。女主角伊莎贝拉看似现实中的赢家,但是她的内心有着巨大的空洞,这是她一生无法填满的。
出世入世哪种人生更幸福,无有定论,冷暖各知,人生貌似选择多多,可回头一看几乎都是一条道跑到黑。
《寻欢作乐》和《面纱》,女人都带着面纱。
有人说毛姆轻视女人,或对于婚姻抱有敌意,因为他的性取向所致。我在上述两部有关婚姻的作品中并没有看到支撑这种评价的言论,至少《寻欢作乐》中他对罗西是欣赏和推崇的。
《寻欢作乐》提供了一种有争议的价值观,在世俗眼里,罗西婚内出轨,是感情不专、生性风流的女人。可在毛姆的眼里,却是截然相反的,她是一个勇敢追求爱情的女人,她个性的美胜过她的美貌。
罗西寻欢作乐,追求真爱,很长时间她是带着面纱的,直到小说离开故土,去国外,她的面纱才算揭去。
有人说罗西的原型是毛姆曾求婚被拒的苏·琼斯。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这本小说了解毛姆一直不能释怀的唯一女人是什么样的, 还有毛姆持什么样的三观。
此外,毛姆似乎有借助男主作家德里菲尔德这个角色,对文艺圈进行嘲讽的意图。毛姆被冠以毒舌的称号,通过此书也可以看出少许,不过这本小说中充其量是嘲讽。这也为该书提供了噱头。
《面纱》是毛姆游历中国后写的作品,其中风景描述带着中国风。最为称道的是他将景物触发人物内心的波澜写得富有哲思,意蕴悠长。小说中还引用了道德经,由此可见毛姆的学识。或许让中国读者稍感遗憾的是,在他眼里塌鼻子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丑。
《寻欢作乐》主要呈现一些价值观,那么《面纱》则着重在女主内心描述上,大量的内心戏描写尽显功力。类似以女人为主要叙说对象的小说,在毛姆作品中并不多见。
跟女主的内心描述相反的是,对于男主几乎没有心理描写,因为小说是以女主为视角的。可男主的一番话可以宣示他的情感,一开始就带有苦情。
“我对你不抱什么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轻浮、没有头脑,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的目标和理想既庸俗又普通,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货色,但是我爱你。”
凯蒂确实愚蠢、轻浮、没有头脑。但她历经痛苦后,得到了拯救。现实生活中,凯蒂这样的女人也是比比皆是,却无药可救。
《毛姆读书随笔》 《巨匠与杰作》和 《作家笔记》可以告诉你一个伟大的段子手是如何养成。
通过《人性的枷锁》主人公菲利普就可以了解,毛姆从小就爱上读书,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他。他读书多,多到令人发指的程度,真正称得上穷经通典。
《毛姆读书随笔》中的文章比较简短,大略谈到他所读过的文学作品,谈了英国、俄国、美国文学,列出了一些值得一看的书单。书的结尾写到:那些不读书的人,无所可思,无所可言。
所以,可见读书是一个伟大段子的必备基本功。
《巨匠与杰作》这本书谈了十部他认为最伟大的作品,不光评点了作品,书中还饶有兴趣地八卦了福楼拜、司汤达、狄更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一些秘闻,让这本书成为文学圈最八卦的书。
抛开书中关于大神的个人段子,这本书同其讨论的经典一样成为了经典,是文学评论的典范之作,对于读者而言实在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文学指南。
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也是一部文学指南,也获得较高声誉。不过我认为,《巨匠与杰作》跟它相比,要有趣的多,也更容易读懂。
毛姆有着非常高的文学品位,但他在评点作品时不拿腔拿调,而是用极为平实的语言来解读作品,使得这部评论读起来有小说般的快感。
从十八岁开始就养成岁开始记录各种创作素材的习惯,七十五岁时,毛姆打开了他的写作素材仓库,整理出版了《作家笔记》,向世人展示他创作的秘密。
最大的秘密是,这个伟大的段子手曾付出过巨大的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