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的某一天,北京的气温突然高得不像话。就像到了夏天。安分了两天的杨絮在阳光下愈发活跃起来。跟涂老师去日本大使馆听一场讲座,结束后便尤其嘴馋日料,忍着辘辘饥肠,一边挂在地铁扶手上一边在手机上搜罗餐馆。
在魏公村附近找到一家评分很高的小店,便果断寻着去了。小店在我以前常常经过的一条小巷的拐角边上,门口堆满了空酒瓶,深蓝色的木门安静地嵌在墙上让人很难发现。
寻常的日料店装潢往往会很日式,再不济也会挂一对和风的门帘,写几个假名。而bada kitchen的门面一见却全然无法让人联想到东瀛美食,却更像是美国西部乡村的一个小酒馆。
推门进去,店内比想象中还要小。统共就七八张小木桌,已经坐满了人。里面是一整面镜子墙,大概是为了起到视觉延伸的效果,并且秉着不浪费方寸空间的精神,把菜单也尽数写在了镜子上。店内的布置也是温馨的田原风,等位的时候,对面桌一对夫妻带着十来岁的小儿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用餐,总是会忍不住多看两眼。整间店内都溢满了幸福感。
京城美食笔记 bada kitchen 京城美食笔记 bada kitchen等位时,服务员笑眯眯地递来了菜单。菜单是手工制作的,封面是布面的碎花,内页是用小铁圈串起来的活页。还有一张手写的卡片,上面是季节限定的草莓饮品。菜品不是很多,但每道菜都让人垂涎三尺。对于餐厅来说,菜单可以成为打开食客胃的钥匙。记得两年前在东京,朋友带我去了老东京站对面的一家天妇罗店,店内的菜单是用宣纸订成的,藏青色封皮,小楷竖着写的菜单。指腹与纸面摩挲的触感一下子便将人代入江户时代,那顿饭也自然享用得极为美妙。
等待的时候,看着几位服务员来往忙碌着,神情中满是热情,特别是有一位服务员胖胖的,八字眉,总是笑脸迎客,一看面相就觉得是生活得十分幸福的人。不是服务业职业性的笑容和礼节,而是一举一动都透着对这家店的热爱。他们的笑意和热情让人舍不得走,难怪会有这么多人为了来用餐不吝在店外排起长队。
涂老师对一道三黏咖喱盖饭很感兴趣,三黏则是指山药,纳豆与秋葵,但是很难想象它们与咖喱放在一起会是什么感觉。决定还是下次再试。第一次来,我们选择了好评如潮的牛油果三文鱼盖饭套餐,点了两串串点,涂老师提议选择西红柿奶酪沙拉,我从未尝试过,难以猜测会是什么味道,但难得聚一次,便开心地顺了好友的意,也想尝尝不一样的味道。再点了两杯草莓可尔必思。
京城美食笔记 bada kitchen 京城美食笔记 bada kitchen 京城美食笔记 bada kitchen牛油果三文鱼盖饭量很足,淋上了热香油,洒了芝麻和海苔碎。服务员很热心的介绍了吃饭,建议先尝尝它们的本味,再根据自己口味加酱油和芥末。肥嫩的三文鱼和新鲜的熟度正好的牛油果同时在口中融化,有一种极大的满足感。米饭拌上芝麻油和日式酱油,味觉又变得更加丰富了。
点了一串西红柿培根,一串泡菜五花肉。培根不肥不瘦刚刚好,一口咬下西红柿微酸的汁液从容地溢出混合着培根恰到好处的肥嫩和咸度,果然是绝配。而五花肉无功无过,火候和口感都刚刚好。
在喝一大口可尔必思解腻,碳酸饮料里加入了鲜榨的草莓汁,还能吸到草莓的果肉。脑子里突然就蹦出一句“夏は最高だ!”所以我这么爱夏天。
京城美食笔记 bada kitchen而最让我惊喜的却是那盘样貌平平的西红柿奶酪沙拉。按我平时的口味是绝对不会点的一道菜。上上来之后怀着尝试的心情吃了一口,却意外觉得很清爽。圣女果切碎,拌上马苏里拉奶酪粒,坚果碎、干欧芹和罗勒叶,淋上橄榄油。味道尤为奇妙,一种突如其来的异国风情。据说是从意大利卡普里传来的一种沙拉做法,涂老师说在日本留学时有个外国小姑娘给她做过这道沙拉,正宗的做法会直接把西红柿切成圆片,一片西红柿上盖一篇奶酪,再撒上各种调味品。而这里的做法却像是夏日午后轻哼出的一首歌谣,打的一个小盹儿一般,轻快香甜。
尽管吃得很饱了,也忍不住把西红柿沙拉吃了个精光。服务员把空盘收走后,又端来了两杯茶,道是饭后例茶,今日的是茉莉清茶。杯子上的小猫十分可爱。已经吃不下了,啜了一口热茶竟瞬间气定神闲了下来。温度不冷不烫刚刚好,茉莉花香顿时溢满心间,让人不禁长舒一口气。噫ーー好一个画龙点睛笔。
京城美食笔记 bada kitchen一顿饱餐下来,只有舒爽放松的感觉。疲劳一扫而空,整个人都被治愈了。出门时门口还排着长队,和涂老师一起慢慢骑车回宿舍,初春的风很暖,空气很也很好,心中是满满的小确幸。
大概目前对未来最大的期许就是工作之后,住处附近也能有这么一家温馨的小店,就像日剧东京白日梦女中女主们常常光顾的小居酒屋「のんべえ(酒鬼)」一样,累了的时候能有个去处,可以无所顾忌地和朋友喝两口酒吃点小菜聊聊不切实际的白日梦,分享快乐与烦恼,甚至发点小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