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吗
前几天写的文章发了分享,有个陌生朋友在私信中问我,说她家小孩也是今年刚从老家带下来,刚来西安的时候一切都挺好,她带着逛了动物园,逛了海洋馆,各种乐园,玩的非常高兴。
一圈玩完后,她和孩子感觉隔阂小了,她准备教孩子一些东西,想着一定要让孩子尽快熟悉,尽快适应。在教的过程中却发现孩子很抗拒,不刷牙,不认真洗脸,这些都还罢了,毕竟慢慢的她会教会的,可出门见了她的同事,孩子从来不打招呼,很没礼貌。每次和朋友或者同事吃饭前,她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向叔叔阿姨们问好,孩子在家也答应好好的,可见了后,任我怎么说也不说一句,有的时候一场饭后,孩子一句话也不说,别人给好东西,也从来不说一句谢谢,甚至别的小朋友同她打招呼,她也不搭理。
到了现在她都不好意带孩子出门,实在是带不出去,别家的孩子,见了外人又活泼,又聪明,还懂事。而我家的孩子,咋这样呢。
刚开始问我第一句的时候她还挺客气,说是看到我的分享,所以冒昧的打扰我,非常不好意思。到后面的时候就成了牢骚10连发了,最后问孩子老这样,弄得她很没面子,她该怎么做。从她急促的语气和连发的状态,我也感受到了她的迫切。但我并没有马上回答她,我沉默了很长时间。不是回答不上来,而是想着应该怎样更好的帮她,而不仅仅是解决孩子的问题。
于是我问她:“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她:“让孩子在人前能打招呼就行。”
我:“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按照你的描述,孩子事前已经答应你了,却又没有按照答应好的做,所以这就排除了孩子不想打招呼这个原因,剩下的原因就是她想做,但又不敢做。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消除孩子的畏具心理. 孩子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说话,应该是紧张,你应该帮助她们互相打招呼问好,例如你可以这样说:“宝宝,叫阿姨好,阿姨是妈妈的好朋友,阿姨非常关心你”让她感觉到陌生人很友好,很亲切。其次,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先从身边最容易的地方入手,如饭后结账时让孩子付钱,买东西让孩子排队,让她多参与。这样她才会慢慢的发现在陌生人或者陌生环境,做事其实也不是特别难,这种小事做的多了就不会害怕了。 再次,多鼓励少批评,与陌生人在一起聊天时,你不要过急,更不要强迫她,让孩子慢慢去熟悉,熟悉了她自然会说了。一旦发现她比前一次表现好,就要及时肯定她的进步。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以后慢慢就会好了。”
她:“你说的太有道理了,我以前怎么没想到,从简单的事开始,锻炼她呢。”
我:“想知道真正原因吗?”
她:“想啊!”
我:“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怎样,因为我这个答案你可能不愿意听。”
她:“还可以吧,你说吧!”
我:“因为你不爱你的孩子。”
她:“你乱说什么啊,我怎么会不爱我的孩子呢,我非常爱我的孩子,我愿意给她做任何事,为了她我把工作都换了,就为了离她学校近点好照顾她,为了她我可以买任何东西,为了让她尽快适应,我陪着她几乎把西安能玩的地方玩遍了,你说我还要怎样才算爱她。”
我:“你真的懂“爱”吗?你有思考过,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吗,你现在什么也不用回答我,今晚上我就“爱”这个主题做个分享,看完后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如果能给你带去哪怕一丁点的帮助,我也会很欣慰。我在文中会提到你,但我不会泄露你任何隐私,希望你放心。”
爱是用心呵护白天这个问题对我感触很大,因为这是第一个陌生网友寻求我的帮助,所以很重视。中医讲究的是“治病要治根”,但西医可能更多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两种各有利弊,一个是全面的运动的看待问题,一个是静止的局部的看待。从宏观上理解肯定是中医更优,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选择西医。因为西医更有针对性,见效更快。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人在生病的时候只会想着快速解决掉病痛,很少考虑解决掉这个病痛后,会给身体其它部位带来的暗伤。
刚接到她问题的时候我就在思考,我应该怎样帮她,只是单纯的帮她调整孩子对外人不打招呼的问题呢,还是应该帮她从根子解决孩子的问题。最后我决定还是帮人帮到底,不管对方有没有看,有没有听进去我说的话,今天的分享就是“爱”。
你思考过,你是真的爱你的孩子吗
前几天我分享的一篇文章爱,改变的动力有这么一句话:
“无论哪种教育方式,它都有个前提,必须爱孩子,爱是心灵健康成长的动力。”
说到爱,有人把爱分成好多种,肉体之爱、精神之爱、男欢女爱等等。但这些真的是爱吗,这些可能更多的是欲望。
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我们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也很难触及它的本质。关于爱的研究,是心理学界最艰难的额课题之一。所以我就摘取其中“爱孩子”这个点,看看什么是真爱。
爱孩子,必须是意识和潜意识都爱
如果意识和潜意识不一致,那么就不是真爱。简单地说就是口是心非。例如网友嘴里说的是希望帮助孩子调整不敢说话的事,可在问题描述中潜意识里更在乎的是“没面子”的事,她解决孩子的问题不是因为孩子需要,而是为了带出去见朋友。当她发现孩子带出去不说话后,就不准备带了,感觉带出去丢人,感觉带这样的孩子出去是没面子的事。可能她自己都没注意到,她对我10我连发的牢骚中,有这样的言语,可这种没有经过意识加工的,脱口而出的话,往往才是我们潜意识里真正的目的。
但她的嘴里又口口声声的说爱孩子,这不是与潜意识相悖吗?这能是真爱吗,她其实更爱的是一个能让她带出去有面子的工具而已。
这个现象并不是个例,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父母,有的潜意识更具有隐蔽性,很接近爱,但那依然不是。
例如很多母亲以爱护孩子、关心孩子的名义,把孩子永远当成小孩对待。孩子必须听她的,对孩子的生活各种干涉、安排。孩子长大成人,不再接受她病态的关心,自己选择自己的活法。她们就会感觉不适应,甚至郁闷抑郁,感觉失去了孩子。
还有的家长是,孩子两岁之前,她们尚可算是称职的母亲,对孩子照顾的非常周到。但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成熟,变得任性和不听话,甚至试图摆脱母亲的管束时,她们的爱遍宣告终止,她们不再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甚至怨恨和厌恶。她们出门看到别家的孩子,乖巧、懂事、聪明就会非常喜欢,从而越发的厌恶自己的孩子,怨恨孩子不再听她的话,怨恨孩子不懂事。
而这样的父母一方面憎恨着孩子,另一方面又口口声声说自己太爱孩子了。其实她更应该憎恨的是自己,她有认真思考过她到底爱孩子吗,她爱的更多的可能是一个宠物,当他听话时就爱,不听话时就厌恶。
在我们小区的楼下常常能听到一些家长用恶毒的语言谩骂着不听话的孩子,更有家长不分场合不分地点的见人就数落自己孩子的不是,可当人问起来为什么这么说孩子时。
她又会说:“我太在意孩子了,我是骂他不争气,赶不上那个某某家的孩子,看人家的孩子咋咋咋,再看看我家这,唉......”
我想问的是,孩子一旦什么都懂了,什么都会了,要你家长干什么,再说你有关心过自家的孩子吗,你更多的关心的是自己孩子在和别的孩子比较中让你丢了面子吧!
爱是用一颗真心温暖另一颗真心
真正爱是引导,远比一般意义的抚养复杂得多
孩子出生就是一张白纸,引导孩子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的过程,也是家长重要的责任。可实际中太多的家长,只关注了养育,却忽略了心灵的成长。
还是以网友的例子来说,她自认为带孩子出去游玩,给孩子买东西,为了孩子的学习换工作就是爱孩子了,那些通通都是她的需要,当然在过程中也确实为孩子带去了物质和情感上的滋养,可她有关心过孩子心理的需求吗,他有考虑过孩子刚来陌生的环境,自己母亲还没完全熟悉,就接触母亲周边人和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内心的恐慌吗,这些她通通都没考虑,她只考虑的是,怎样把孩子带出去,能让她同别的孩子一样打招呼,像别的孩子一样“又活泼,又聪明,还懂事”。
生活中还有一些溺爱孩子的例子,他们也是只注重物质上满足,而不关注孩子心灵成长。例如:有的担心孩子营养不良,恨不得把她认为有营养的所有东西塞进孩子嘴里;有的父亲花大量的金钱为孩子购买许多许多的玩具和衣服;有的父母对孩子的一切要去都是有求必应。如果可能的话,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给孩子当球踢。
其实真正的爱孩子,不单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督促,更离不开细心的关注。
爱是用心的关注
真心爱孩子的家长,会用心的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只有那样他们:
才能洞察出孩子的每一次变化,并及时作出改变;
才能真正的用心去努力,努力的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把自己的优秀变成孩子心智成长的力量源泉;
才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变成孩子值得尊敬的领导者和指挥官,告诉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才能在孩子最无助的时候,变成孩子心灵最坚实的后盾,让他勇往直前的前行;
才能在孩子最失意的时候,变成那个那个世界上最后一个支持他的人,让他不至于对世界产生冰冷的失望,让他明白世界上最少还有一个地方是温暖的;
才能在孩子得意的时候,变成那个让他冷静的人,让他明白任何成绩只是暂时的,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继续怀着一颗谦卑的心,认真探索。
爱是用一颗真心,温暖另一颗真心编后语:今晚的分享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教育孩子遇到的问题,我们共同帮助孩子心智成长。(明晚继续)
END:
大家好,我是王明元。家长育儿思维专题主编。
我生活在古都西安,白天是上班族,晚上是灵魂服务者。
读完我的文章有收获,记得打赏、关注和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