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我们这一次聊聊《论语》对我们现代中国人究竟有什么用。
讲第一节的时候我们谈过,《论语》其实集三代儒家众多天才思想之精华,可谓浓缩《六经》要义,对中华文明进行了“春秋笔法”的纲领性地浓缩记载,勾勒了中华文明的总体全貌。
中国人灵魂基因图谱
我们学《论语》有啥用?这就好像人类为什么研究生物基因科技一样。
生物基因在两个层面决定了我们身体的生老病死。第一个层面,具体的各种独立基因,决定着我们长几个眼晴、几个手指、是不是容易得糖尿病、是不是容易发胖。第二个层面,这些单独基因排列组合有个顺序,这件事更重要,其实,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具体基因组成差别并不是太大。
据说,人和黑猩猩之间与人和玉米棒子之间基因种类差别,没有太大的不同。之所以物种不同,主要是基因的序列结构不同所造成的,排列结构要是错了,一不留神人长成玉米棒子了。掌握生物基因科学,可以让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老病死,能够更好地享受生命。至少,我们不会犯傻打乱基因序列结构,不去变成黑猩猩或者玉米棒子。
各种文化对人类来说,可以说是形成我们灵魂的文化基因要素。我们不必懂得它们,我们也不需要读过他们,甚至我们不需要知道它们的存在。但只要是在中国社会中长大的人,包括《论语》在内的各种文化就自然塑造着我们心灵、塑造着我们的灵魂,这就是文化基因。
我们当代中国人心灵中的文化基因构成是很复杂的,包括儒释道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包括西方传入的各种文化,它们都是我们当代中国人心灵的文化基因构成。但是,我们中国人仍然是中国人,没有变成西洋鬼子,为什么呢?
因为文化基因也有两种层面的功能,第一个层面是具体的某种文化,东方西方大家都可以学习同样的文化。第二个层面,是这些文化之间有个内在的文化基因序列结构,咱们中国人学的各种文化,完全可以和别的民族学习的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是,中国人独有的基因序列结构排列让我们仍然是中国人。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人文化基因序列结构是什么?就是说,什么让我们中国人一直是中国人,而不是其他民族的人呢?中国人文化基因最重要的基因序列结构图谱在哪里?
答案就在《论语》之中。这个“序列结构”夏商周就已经奠定形成,孔夫子用他超级天才的脑袋通过整理《六经》进行了系统精炼地表述,他的72个天才弟子及第三代传承人,进一步浓缩写成《论语》。
《论语》是本什么书?是《论语》记载勾勒出我们中国人的心灵基因图谱,《论语》蕴藏着我们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根本秘密。甚至可以说,是《论语》塑造了我们中国人的灵魂。
《论语》之后直到今天的全部华人,无论接受它还是反对它,没有不受到这部经典影响的中国人,《论语》记载了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缘由的根本秘密。
学习文化、了解文化、研究文化,其实,这是在研究我们自己的灵魂。多学习文化,可以让我们中国人更好地把握住我们的心灵基因,在此基础上,让我们的灵魂尽可能不出错、更健康。学《论语》要学啥?学习《论语》就是尝试学习华人基因序列图谱。
我们每个人,要不要为自己的灵魂而活呢?要不要了解我们中国心的秘密呢?要不要掌握我们生命的命运不随波逐流呢?《论语》可以帮助我们遇见最好的自己。
我们是华人,把握《论语》,解锁华人文化基因图谱,打开我们的灵魂、从容面对古今、顺承生生死死、无愧无悔每一个当下。学习《论语》这个基因图谱,最起码可以保证我们不变成高丽玉米棒子。
这是我们现代人学《论语》的用处。
学习方法
我们上一节聊到,从古到今,学术界主流意见,都很难把《论语》从“春秋笔法”的立场全面解析,《论语》中的秘密大家看不出来。看不出来归看不出来,问题是“春秋笔法”是儒家的看家本领拿手好戏,编《论语》的人怎么可能简简单单挑选一下、随便编编就算了呢?
因此,我们当代人研究《论语》,必定要时刻留神“春秋笔法”的存在。我导师的导师汤一介先生,曾经倡导:借助西方哲学中已经相当成熟的解构主义的哲学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的文献。所谓“解构主义”方法,就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对我们学习者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办法:既然包括《论语》在内的儒家典籍里面,存在着大量的“春秋笔法”,那么,我们就可以大胆地来解构它们好了。
怎么学《论语》?没有人有资格说完全理解了孔子,在这位教导过至少72个天才的超级大天才面前,谁能说自己就是一定对呢?所以,随便怎么学《论语》都是对的,就怕不学,只要去不断学,就是对的。
我个人找到了一个整体解构《论语》的视角,这就是“华夷之辨”,因此我在有书国学精髓课中对《论语》从“华夷之辨”切入进行了更详细的解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前面几节我对《论语》思想要义进行的介绍,也是基于这个“华夷之辨”的立场看待《论语》的,在此特别说明。
宋朝建立时第一位丞相赵普,原本他个人读书比较少,但作为大宋朝的总经理,天天要解决的事情多如牛毛,碰到难题是家常便饭,遇到难题怎么办?赵普就回家反复读《论语》,然后很快就能解决难题。这样一来,社会上很多人怀疑他家的《论语》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秘密,结果偷出来一看,原来与社会上流传的《论语》也没有什么不同。赵普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大家才信以为真。
好的,我们对《论语》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大家熟读《论语》,就算搞不懂“华人基因图谱”,至少争取能“半部论语治天下”吧。
扩展阅读文本
1、仁智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论语•雍也》
2、仁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3、义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4、孝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5、礼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6、忠恕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 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7、乐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