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读书连载】中国名菜集锦 ‖北平₅ 东来顺饭庄
裸食前言
这是一家我所向往的名店,不知现在的烤肉季是怎样的,但是关于它的传说有很多,它的发家,它的吃法,它所自带的那种气势。
传统的烤肉季吃法有着游牧民族的豪爽气势,一手执筷,一手握樽,脚踏板凳,吃得意气风发。
烤肉季
「烤肉季」位于北平市内的什刹海北岸,以「烤羊肉」闻名,选肉、切肉、烤肉的方法都具有特色,在炉前品味,吃烤肉、饮名酒、眺望什刹海的银波,给人无比满足。
烤肉季清同治时代(一八六二~一八七四年),北平什刹海周围一带,景观极佳,什刹海前方的湖与后方的湖之间,横跨「银锭观山西窎桥」,是北平有名的小桥。立于桥上眺望西方,可见青青的西山,向东望则是岸边静静的杨柳,湖中莲花发出郁香,这么美丽的景色真让游客着迷。一八七四年,有一姓季的小商人便在银锭桥旁开了一家小小的烤肉店,这便是「烤肉季」的由来。
「烤肉季」开张后,果然不同凡响。传说有一居住在什刹海附近的清朝王侯贵族,每日回家必经银锭桥,来到桥旁,便被烤肉香味吸引住了,一时顾不得贵族身份,而闻香下轿,一尝滋味。
到了一九二〇年,「烤肉季」的烤羊肉获得中外好评,原因在于肉的选择、切法、烤法都很特别,烤出来的羊肉无腥无油腻、温润,吃到嘴里感觉甚佳,味浓而香,好像吃多少都不饱的感觉。除烤肉之外,该店另有百余种佳肴供应顾客所需。
清朝宗室溥杰曾写了一首即兴诗,歌咏「烤肉季」:
小楼一角波光漾,每爱临风倚画栏;
酒肴牝羔无限味,炉红榾柮不知寒;
树移疎影堪幽赏,月满清宵带醉看;
车水马龙还大嚼,冯驩长铗莫庸弹。
烤羊肉
羊肉 葱 香菜 姜汁 酱油 绍兴酒 白糖 芝麻油
把加上调味料的羊肉,铺在专用的烤肉炙子上,搅以葱、香菜合烤。入夜后,什刹海一带回复宁静,只有北岸的「烤肉季」灯火辉煌,烤肉香随风飘荡,时闻快乐的笑声,笑声似乎越过湖上直传远方,「烤羊肉」的确让老饕忘怀不了。
「烤肉季」的「烤羊肉」使用张家口以西出产的黑头种或黄头卷尾种的绵羊肉。绵羊以重二十公斤者为佳,十五公斤则太瘦,三十公斤则太肥,不适烤食,而且也并非所有的肉都用得上,适于烤而食的不过是不足十公斤的后腿部分而已。选好材料,取出筋、肉的结节、附在骨上的膜状筋后切片。特质菜刀尖端细、中央宽、刃的部分呈新月形稍向上翘,刀长约40cm、宽约10cm、重0.75kg,最适于刀切不过了,烤肉的铁板温度相当高,所以肉不宜切得太薄,肉500克大约切成五十片,每片肉长约16cm、宽约3cm,然后再朝横向切成三段。
烤肉使用独特烤肉炙子,这是直径75cm的圆形铁板,正中央部有点高凸,周边低,铁板表面并置宽1.6cm、厚3毫米。用薪火把铁板热过,便可烤肉了,薪柴有黄柏、杨柳、松枝、松塔等,而以松枝、松塔最适宜。
烤肉炙子,直径约75cm。采用黄柏、杨柳、松等有香气的薪柴。使用长竹筷边烤边吃。烤肉时,要先把酱油、酒、姜汁、砂糖、芝麻油搅拌好。把肉浸入片刻,把葱片放在铁板上,其上置肉,烤时,用特制长竹筷(50cm长)翻动,等葱熟软之后,把肉、葱分开,把香菜散在肉上,用筷子不断翻动,等肉颜色稍变白之后,置于皿上,和芝麻烧饼、糖蒜一起食用,这时连生黄瓜一起吃亦可。注意不要把肉烤焦了,趁还未变硬时吃,则香味俱全,更能领会其中的独特风味。
烤羊肉的材料,羊肉、葱、香菜、调味料。以前,有这一段话谈到吃烤肉的情形:「一足立地,一足踏小木几,持箸燎罩上,傍列酒尊,且炙且啖,往往一人啖三十余柈。」(裸食注:“柈”同“盘”。)品尝这道富于野趣的美味,真令人有置身于万里长城外草原的错觉,欧洲人把这种「烤羊肉」称为蒙古烤肉,日本人则称之为「成吉思汗料理」,总是由于它给人有这样的印象。
烤肉的历史很长,六世纪时,北魏高阳郡太守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便记载有「腩炙」。腩,「辞海」的解释是:「用调味品浸渍肉类以㸗炙」(裸食注:“㸗”字原文是上父下田,要用康熙字典才能查到,现有的输入法打不出来,手机里面也不显示这个字,就用另外的字代替了。)。所谓「腩炙」,即把牛、羊肉「方寸脔切,葱白研令碎和盐豉汁僅令相淹,少时便炙。」(裸食注:“脔”读“luan”,第二声,意为肉块。)当时切成纵横约3cm块状,已与现在不同,而且是否使用炙子则有待进一步考证。北魏以后,似乎已演变成把一度调理过的肉,加上 少许冷水,用炙子烤后,加酱油、蒜等调味品后再吃的情形,这样的吃法,颇为简单。「烤羊肉」后来又加上重重功夫,增加美味,风味之佳,使它更加发达。
番茄虾饼
对虾 番茄酱 鸡蛋清 太白粉 姜汁 白糖 醋 绍兴酒 盐 花生油
番茄虾饼这道菜巧妙地利用了番茄的颜色与甜酸之味。客人品尝过后,无不赞美。虾饼是炸的,虾有各种烹调法,这里则是把虾仁剁碎作成,鲜嫩可口,可说是一种创见。用新鲜番茄作成的番茄酱,可以贮藏不虞变味。虾、番茄都有新鲜的滋味,而且都呈现美丽的红色,做这道菜的关键在于增进食欲的色彩,由图版可见,这道菜给盛在翠竹花纹的白瓷盘里。
取去虾头、壳、背肠,用冷水洗后,以菜刀剁成茸状,放入碗中。加蛋白、芡粉、姜汁搅拌,作成小薄圆形。用油炸至红色稍带黄时取出,此即虾饼。
另外把别一锅里的花生油热过后,放入番茄酱炒,等油带点红色时,调上白糖、醋、盐、酒、太白粉,放入虾饼,快速裹匀勾芡后即可取出上碟。
杏干羊肉
羊瘦肉 杏干 鸡蛋清 太白粉 青梅 鲜藕片 金糕 糖桂花 花生油 白糖
杏干羊肉杏干是中国人喜爱的果干,把初夏成熟的杏果剖开取出杏仁,再加阴干而成,味道甜酸可以解渴,也能增进食欲,所以被视为炎夏的清凉食品。到了炎暑时节,「烤肉季」的客人便纷纷指名要「杏干羊肉」这一道菜了。在有花的白瓷盘里盛上金黄色的这道菜,上面再装饰鲜藕片、青梅、金糕,色彩美丽,含入口里,有一种香、甜、酸的快感。
杏干羊肉,可以说是巧妙利用杏干及其形状做成的,做的时候,先洗好杏干,泡入滚水里,使酸味融入水中,再取出杏干,但水不要丢弃。再把品质良好的羊瘦肉切成杏果的形状,再拌以鸡蛋清、芡粉油炸,使肉稍缩之时立即取出,去油。将泡过杏干的水导入锅里,加糖,等暖后再加少许芡粉水,使成薄糊状,再把炸肉放入锅内,快速把勾芡调匀,淋入盘内,装饰青梅、金糕、大略住过的鲜藕片,撒上糖桂花。
红烧鱼肚
干鱼肚 熟鸡脯肉 油菜心 酱油 葱 姜 碱面 糖色 太白粉 蒜 绍兴酒 鸡汤 花生油 八角 鸡
红烧鱼肚鱼肚,又称鱼鳔,广东、广西、福建、浙江都是有名的产地。种类亦多,如雄黄鱼肚、广肚、毛鲿肚等,而以雄黄鱼肚为极上品。
在中国,鱼肚属于高贵的海产品,鱼肚不仅味美,营养价值也高,调理过程复杂,需要高度的技术,如果处理不当,有时外侧膨胀过度,而内侧未发,或形成糊状,多以端看厨师的技术。鱼肚可以弱火慢煮,做汤亦佳,而以红烧最常见。
「红烧鱼肚」的鱼肚是用油发过的,作成红烧有二过程,将做好的鱼肚弄成海绵状,色为金黄色,再装饰上青色的油菜心,显得更为优雅。
红烧鱼肚(裸食注:此为「红烧鱼肚」食谱)
鱼肚的「发」法
锅内放入花生油1500克,加火,放入干鱼肚75克,油炸,稍等缩程度时取出,切成细长条。调高油的温度,放回鱼肚,在锅中用勺子取油浇鱼肚,至油冒烟时,始把锅子移开,但仍继续油浇鱼肚,油冷却后再加热,如此油浇鱼肚的作业来回三次,约一小时有余,才算完工。用手把油发后的鱼肚撕裂,中空呈现海绵状,若撕不开,则需要再度下油锅。
烧制鱼肚
把油发后的鱼肚放入装有热开水的器皿中,加碱面,用手揉搓。去净油脂后,更换开水,取出碱面后,再把鱼肚放入锅内的滚水里,煮5~6分钟。取出后用冷水洗濯,再把水滤除,切成长10cm、宽2.6cm、厚1.6cm大小。锅内放鸡油50克热后,放入葱段15克、姜蒜片各10克、八角0.5克、酱油50cc、酒25cc、糖色5克后搅拌,再加入鸡汤150cc。煮熟后,除去葱、将、酸、八角。把鱼肚、熟鸡脯肉100克一起入锅,以文火煮3~5分钟,加太白粉水15克,成糊状后,加油炒的油菜心于鱼肚之上,加鸡油50克,增加光泽,即可盛上碟。
炸三攒
鳜鱼肉 对虾肉 鸡脯肉 油菜 鸡蛋 太白粉 酱油 绍兴酒 姜汁 番茄酱 花椒盐 花生油
炸三攒
「炸三攒」,由语义来说,是把三种不同的材料分别烹调后一起装盛的意思,三种材料,可视状况选择,但以鳜鱼、虾、鸡脯肉为佳。
由于「炸三攒」有山产、海产,不仅享受味道的变化,也可欣赏鱼的白、虾的红、鸡的金黄色组合的色彩美,也是很好的下酒菜。
取出鳜鱼的皮、骨,用刀侧打鱼身,切成条状,把虾切成小段,取出鸡脯肉的皮、脂、筋,将纤维切成细长条状。把姜汁、酒、酱油各加在这三种材料之上,稍等片刻,鱼身裹以太白粉、蛋白混成的面衣;虾则裹以太白粉、番茄酱、打匀蛋白混合的面衣;鸡肉加芡粉、蛋黄的面衣。个别油炸后取出、合盛于盘上,间隔则装饰着熟油菜,再撒上花椒盐。
手抓羊肉
带骨羊腰窝肉 绍兴酒 八角 花椒 小茴香 桂皮 葱 香菜 姜 青红柿椒 酱油 醋 芝麻油 辣椒油 盐 蒜 胡椒
(裸食注:这里的“小茴香”即是“孜然”,同时这也是全世界通用的说法,只是到了中国后就把“茴香”说成“小茴香”了。“茴香”也叫“甜茴香”。)
手抓羊肉「手抓羊肉」本来是中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乡土菜,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居住沙漠、丘陵的内陆地带,经营游牧生活,他们以肉食为主,以柴火烤煮羊肉,通常都用手抓着吃。古书「清稗类钞」:「青海番族之宴会也……以肥羊脯投入釜,汤初沸即出之,切为大脔,脔必露其骨寸许,如器之有把者,人持一脔置左袖,倒握其骨,如佛之持如意然。」又说:「肉尽留骨,骨不可投,各陈于前,骨愈净,则主人愈喜。」后来这种吃法传至各地,北平也有许多做「手抓羊肉」的回族餐馆,不仅回人,连汉人也喜欢上了这道菜。
「烤肉季」的「手抓羊肉」材料好,调味料丰富,羊肉烤得恰当,并且没有羊肉特有的腥臭。
扒三白
熟鸡脯肉 鲍鱼罐头 龙须菜罐头 葱 姜 八角 牛奶 太白粉 盐 鸡油 花生油
扒三白吃过「烤肉季」的「扒三白」的人,无不异口同声说好,尤其所选上好的鸡脯肉、价昂的鲍鱼、上等的龙须菜,味道更美。同时形态优美,赏心悦目,盛在蓝色盘里更佳吸引人。再加上名称美,也就是说,味美,形美、名美,使「扒三白」确实具备了名菜的理由。
名厨做「扒三白」这一道菜,堪称神技,尤其最后左手持锅,一边稍摇动锅里的「三白」,另一边右手持勺子,保持锅的均衡,加入芡粉,想着是否黏糊得恰当时,紧跟着利用老练的腕力,将锅子前后上下摇动,使鲍鱼、鸡、龙须菜合成一团,跳向空中再落入锅里,却一滴汤汁也未飞散,菜的形状也未破坏,技术令人激赏。
把罐头鲍鱼、熟鸡肉、除去硬部的罐头龙须菜,都切成同样长度。加强火,锅内放入油少许,放入葱丝、姜片、八角,等出香味后即刻挑除,再加牛奶、盐。煮沸后,把整齐并排于盘上的鸡、鲍鱼、龙须菜,小心保持原状似地向下滑进锅内,用文火煮二至三分钟后,加太白粉糊勾芡使成糊状,再加少许鸡油,增加光泽,再盛于盘上。
东坡羊肉
羊腰窝肉 葱 姜 酱油 冰糖 糖色 八角 绍兴酒 花生油 鸡汤
「东坡羊肉」名称来自北宋学者苏轼(西元前一〇三七~一一〇一年)的号东坡居士,总之,趣味在于以文豪之名为菜名。苏轼才气纵横,不仅有文才,又擅于吃,自己也有做菜的本领,甚至在他被贬黄州时,也常做菜招待友人,深得人缘。苏轼最得意的是「红烧肉」。
「东坡集」就有描写吃猪肉的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苏轼对于煮猪肉的亲身经验,传说他做「东坡肉」,是第二度到杭州任太守之时。
为防钱塘江泛滥,苏轼到任后,立即召集人夫数万,着手浚渫西湖的工程(裸食注:“渫”同“泄”),并以掘除的泥土兴筑土堤,此即西湖名景之一的苏堤。由于这项工程使百姓免于水害,又为西湖风光添一美景,百姓为感谢苏东坡,便在正月时送他猪肉,但数量太多了,他便想与民同食,于是把肉切成四角形,用他想出来的方法烹调,分配给每一家人夫,由于美味可口,以后这道菜便被名之为「东坡肉」,流传至今北平的回族餐馆,采用羊肉做这道菜,所以称为「东坡羊肉」。
「东坡羊肉」的作法并不容易,需经煮、炸、蒸三过程,并使各种调味料全部渗入肉里面而成,肉切成四角形,各刻上十字形的刀纹,才能煮得更嫩,由于加入砂糖、酱油,使它即使带点肥也不油腻。
东坡羊肉(裸食注:此为「东坡羊肉」食谱)
上质羊腰窝肉(无骨)750克,洗净后,冷却后切成长、宽各7cm、厚1.8cm,又各以菜刀划成十字形(1cm深),涂上糖色8克。
锅加强火,放入花生油750克,冒烟后,肉才开始入锅,炸5~6分钟,等肉呈金黄色才取出。把肉炸后的羊肉并排于大碗,加酒10cc、酱油100cc,葱段15克、姜片5克、八角1克、冰糖10克、鸡汤250克,放入蒸笼,强火蒸至肉嫩软为止。把蒸好的羊肉从碗中取出,切口朝上,并排于盘上,把碗中所留的汤(除去葱、姜、八角)放入锅内。文火炖片刻后,适量地浇在肉上。
裸食后记
番茄虾饼是我认为较有意思的一道菜,这种类似西方的烹调方法与口味其实在中国的菜肴中也存在着。一度以为这类烹调方法是舶来品,其实是自己见识浅薄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