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完也有一段时间了,细思极恐。
感觉很难表达,就,更不愿意谈它了。
一些作品之所以没法谈,是因为它涉及到的点太多了,这部作品我只谈三点。即结局、信仰、人性。
结局
从来,突出人性——尤其是人性之恶的片子我抗拒且好奇,我没有去了解李安导演这部电影的初心是什么,就我而言,我看到的是“性恶论”,人的本性是恶,为了更好的相处,互相规范、互相要求、互相绑架,然而当原本习惯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当以往所遵循的社会法则威胁到自身的生存时,当那种转变来的猝不及防、无法料想时,人们会选择改变自身,人会本能的爆发兽性,即本性。
派是释放了自己的兽性。
开放性结局只是模糊了结局,然而结局只能有一个,我相信第二个结局,这不是相不相信童话、自身美不美好的问题,是自身认定的事实无法更改。
就像最近比较火的《隐秘的角落》也依样画葫芦地搞了个所谓的“开放式结局”,这个低仿版结局也佐证了结局的唯一性,只要前期人物塑造的丰满,情节连贯合理,后期的发展是可以预见的,因此,我以为,《隐秘的角落》采用开放式结局大可不必,大大削减了这部剧原本可以产生的社会冲击和社会反思。话不多说,总之,派是凶残的“老虎”。
文章开头老虎吃小羊的案例,是作者的态度,也是导演的观点。
这是电影后面主人公的一段独白,我觉得很有意思。
“我想生命到头来就是不停的放下,而最痛心的是我们甚至没能来得及好好的告别.../
我肯定他会转身对着我。他会看我。他会耷拉下耳朵。他会咆哮/
他会以某种诸如此类的方式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总结/
他没有这么做。他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丛林/
久久的凝视,不曾回头一望……/
然后,理查德·帕克,我忍受折磨时的伴侣,激起我求生意志的可怕猛兽,向前走去,永远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我哭不是因为我所遭受的苦难,而是因为他就那样离开了我。那样轻易”
未来的及好好告别的分离是很难释怀的,老虎——也就是兽性的派在生命得到保障、生存环境继续友好之时,头也不回的走了,决绝且无情——像一个野兽,而派所痛心的,不是和兽性的自己说再见,是他根本没有能力好好面对那个兽性的自己,他的心将永远因为另一个自己的短暂存在而痛苦,或许也有懊悔。
而当他再次遇到绝境、渴望活着时,他会熟练地召唤出自己的兽性,熟练地运用自己的兽性争取绝地求生的权利,之后随着生命得到保障而切换自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在人的环境中、人的价值体系、人的道德底线下活着。
他与“老虎”的告别是没有意义和必要的。
他依旧不能面对兽性的自己,他在做着同兽性的自己断绝关系的努力,也清楚的知道自己从看到小羊被活吞的时候,或者更早——在出生的那一刻,他将与自身的兽性共生同往,他又如何告别,怎么告别?
后来也会觉得,好好告别,在最好的时候告别,有能力真的告别,也是一种幸运。
信仰
电影画质很棒,正如格非所说,即使是小朋友,也可以获得很好的观影感受,因为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每一帧都是不错的壁纸,当然对于李安导演的作品来说,这只是具备了最基本的品质。
注意到电影最开始的部分切换了许多印度极具宗教色彩的画面,之后在派一家人的用餐过程中谈到了宗教信仰,派是个多信仰主义者,这里其实体现的是主人公派性格中的一个自由,他会随着年龄的变化、心理的变化、世界观的变化而寻求并信奉自己所满意的宗教,哪怕是几个宗教兼容、冲突。
电影中说:同时信不同的宗教就等于什么教都没信。
可能,宗教信仰于一个普通信者而言,只是好好生活的一个手段,那信仰的存在,信仰的力量,是人赋予的,它因为需要而存在,它虚无的承担着普度众生的大任,而众生往往是通过自渡来成全宗教普渡的价值。
所以,一个宗教是一段时期让你更好面对生命、经历生命的选择,它是一个人需要时的选择,它可以有很多的面孔、很多的名字、很多的性质,它可以是世界观的演化,它可以是迷信的沿袭,总之,人们信奉它、敬畏它、无非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与指导。
仔细思考,设身处地去想的话,面对派那样的处境,也不是人人都会选择那样、都可以做到那般。那派之所以那样做,我想离不开他的“信仰”、他的世界观。
“在船上,肉汤不算肉”
派一边剥夺着船上存在着的生命,一边祈祷、感恩着上帝,这样自欺欺人的滑稽品质,也只有坚定地信奉一个恰当的信仰才会被当事人执行得心安理得。所以,你看,不吃肉的派在杀死了鱼之后,跪在船上,感恩上帝,认为是上帝给了他生命的希望,那是希望,是馈赠,不是杀戮。
似乎——
信仰存在,是因为被选择相信。
建立并拥有信仰是想法设法活下去的一个手段。
人性
为数不多的时刻对作家这个职业产生怀疑和失望只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体会到了作家在剖解人性之后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难过。
人性被完全暴露在文字中,书本上,脑海里,然后他们不负责收拾残局、打理“尸体”,就到处是血淋淋的、肮脏的,时不时恶心着读者、恐吓着读者、叫读者失望着。然而就这样的作家也是为数不多的具有职业使命感的人,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书籍倒不像是一个作家的产物。
所以你说这样一部影片,除了给小孩子看,还可以怎样呢?当然,大人也可以看,大的孩子也可以看,可它会带给他们什么呢,让他们承认隐藏在自己体内的兽性,让他们接受生命之间的战争与残害,让他们在绝望之中给自己一个宗教、一个信仰。
而我,很是害怕人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兽性,觉得,认识的人多了,这个社会,将会更加冷漠,更加冰冷。
公路上被撞死的小鹿、小猫小狗、小蛇、小青蛙只会更多,那么多尸体每天躺在冰冷的柏油路、石子路上,少有人会为一只乱跑的动物买单,少有人会考虑一个动物死后的尊严,少有人愿意停下来为这世间刚失去的生命难过。
因为见过更血腥、更关乎自己的死亡,参与小动物的死亡,跟摘了一把野草一样不值一提。
那我们这部影片,无论是第一个故事还是第二个故事,都牵扯到了死亡,都极其残忍。老虎终结了动物之间的厮杀;派结束了人与人之间的厮杀。人们往往选择接受第一个故事、相信第二个故事。
这是我不太愿意推荐别人去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最大原因,血腥大于一切,而我祈愿世界有太阳有生命的尊严和意义。
当然,如果大人也懒得思考,那就和小朋友一样,去看吧。
其它
“所以最后上船的是派的爸爸、妈妈、派、还有派的女友。派是老虎、妈妈是猩猩、爸爸是鬣狗、女友是老鼠,女友实际上是藏在救生船上想偷渡到加拿大和派一起生活的,老鼠暗喻偷渡者。可能因生病、饥饿、被杀,女友也死掉了,派实际上连女友的尸体都吃掉了,那个食人岛实际上指得是女友,派把女友送给他的手链留在了食人岛也是契合这一点,因此派说记不清是怎么和女友分别的了,派是不想回忆女友死去,并被自己吃掉,才会选择性忘记的。”
——摘自网友(这也是我选择的结局)
“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但你必须相信,有些东西并不牢固,但你必须依靠。
派:“信仰就像一座房屋,可以有很多楼层、很多房间。”作家:“那有怀疑的空间么 ”派:“当然,怀疑在每一层都占了几间。”
这里必须说说恐惧,它是生活惟一真正的对手,因为只有恐惧才能打败生活。
别被这些事物和光景蒙骗了,孩子们,社会很复杂。
动物和人有本质区别,忘记那一点的人就会没命
如果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的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
派:“两个故事你更喜欢哪一个 ”作家:“我喜欢有老虎那个,因为那个故事更精彩。”派:“所以,你跟随上帝。”
——摘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