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台北

作者: 邹雨青 | 来源:发表于2016-02-29 19:50 被阅读2546次

    在我去台湾之前,从来对“吃”没有太大讲究,认为三餐吃饱就行了,至于吃什么也不会多想,因而也被我的那些“吃货”朋友属为异类。但自从生活在台北,感觉自己渐渐会细究食材、褒贬优劣起来。刚来台湾那会儿,师大的志愿者小吴和队长李叔叔就带我们将台湾美食吃了遍。那段时候,每每正吃着卤肉饭,便讨论接下来是否应去吃芒果冰做饭后甜点;刚坐下晚饭的餐桌,又问明天去哪家豆浆店吃早餐……我问小吴:“你怎么三句话不离一个吃呀!”答曰:“因为呆丸郎(台湾人)是吃货呀!”

    台北好似世界美食的聚集地,流行各色佳肴。既流行我们这里的江浙淮扬菜还有四川重庆火锅,又充斥着日本料理店、西餐馆咖啡厅,还有极具异域风情的泰式餐馆、缅甸小吃以及自家的台湾美食夜市。

    一.清晨的豆浆铺

    台湾人爱豆浆。从我的住所到学校经过一条居民街,街边五六家豆浆铺。我独爱去一家四海豆浆,在台师大主校区附近。这家很大,位于街的拐角处,生意兴隆,常常未转角便看到顾客排的队伍溢出店门。豆浆店早餐卖的最多的除了豆浆、米浆,还有饭团、萝卜糕和起司蛋饼(蛋饼中夹一片起司的式样)。有一回我们几个交换生一起吃早餐,一学姐点了一个“甜豆浆加鸡蛋”,取餐发现是豆浆里放进煎鸡蛋,让我们都直直地“傻眼”。

    招呼客人的是四十岁左右的老板娘,她必须高效率地根据客人的外貌快速判断对其称呼,若是学生族,则称之“弟弟”“妹妹”(念第三声);稍年长的上班族,称之“先生”“小姐”;中年人则是“大哥”“大姐”。一次店内客人多,老板娘将做好的蛋饼一摆,大声喊道:“大姐,你的荷包蛋好了!”顾客过来取餐时说:“在家他们都叫我小姐。”周围人都笑了。

    (永和豆浆早餐,和志愿者小吴)

    二.和食与寿司

    日本菜在台湾很流行,二者风格俱偏甜、偏清淡,造型精致,集欣赏、品尝功能于一体。在台北,随处可见回转寿司餐厅,还有各种卖丼饭的定食餐厅。

    在回转寿司餐厅,进门就被服务员用日语集体问候一声“欢迎”,然后找位置坐下,服务员就跑来问要不要味增汤还是手卷。总是在店里看到日本人光顾,所以服务员还需要会几句日语来与之交流。关于寿司种类,台湾多鲑鱼,鲷鱼,旗鱼的种类,鱼子酱和海虾也很热门。在台湾的吃饭节奏相对是比较慢的,很多人独自来吃,看着转盘上的菜式,总思索半天,才决定吃不吃它,这样的慢节奏在我们大陆人眼里是很令人着急的。

    (回转寿司店)

    关于定食餐厅,从住家到学校路上一家刚开业俩仨月的Sukiya餐厅,似乎每次路过都是在门口排至少十人的队伍,有时排在末尾的等我回家拿了东西走回学校时还是在排着队。日本同学说这个餐厅是日本人开的,保留原滋原味的风格;且价格相对便宜地多。餐厅多卖丼饭,牛丼,豚丼,亲子丼(鸡肉加鸡蛋)等。这样的丼饭,我来到台湾才知道有,是日本日常的米饭类型。丼在日文念“懂”音,原为古汉字,自唐传入日本后引用为“盖饭”之意。

    (牛丼和寿司)

    三.珍珠奶茶

    珍珠奶茶起源于台湾,是台湾“泡沫红茶”文化之一。不论在街头巷尾,在书店里,在校园里,奶茶店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刚来台湾没几天,猫叔来接待我们时问“来台湾有没有喝过珍珠奶茶”,我们说“还没”,猫叔作惊讶状,来台湾都不喝珍珠奶茶,什么道理啊。

    其实后来在街头,校园里走着,总是看着人们手里提着袋子,装着一杯奶茶或者红茶,但多半年轻人更为热衷。另外,若是在大陆看见男生常常奶茶不离手,就得说他很“娘”了;而在台湾,爱奶茶并非只是女生的特权,男生结伴喝奶茶的现象常常有。仿佛就是这样对奶茶的钟爱,加上轻声细语的台湾腔,让大家对台湾男生产生如同台湾偶像剧男主角那般小清新风格的印象。

    (珍珠奶茶)

    四.夜市

    台湾另一著名舌尖文化当属夜市。主要有台北的士林夜市,西门町夜市和台中的逢甲夜市等。作为平民生活重要的消遣娱乐去处,夜市集结了吃喝,购物,旅游买纪念品的服务和场所。而在这里,主要谈谈夜市里充斥的台湾特色美食小吃吧——红豆饼,北港豆花,台中太阳饼,章鱼小丸子,大肠面线,蚵仔煎,淡水阿给,卤肉饭,麻糬等集结于一处,共同呈给游客一种美食盛宴。

    红豆饼,又叫车轮饼,形似小小车轮,内夹红豆馅料(除了红豆还有绿豆,奶油,香芋口味)。豆花,也就是豆腐花了,在台湾做成不同种类,而味道都是甜的,这点很新奇;在豆花中一般加入配料如粉圆,汤圆,红豆,芋头等由顾客自由选择。配合豆花一起卖的通常还有烧仙草(多生于广东福建台湾等南方的植物),薏仁汤,红绿豆汤等。太阳饼为台中特产,是种甜陷薄冰,馅料为麦芽糖,味道香甜,不黏不粘。蚵仔煎,是牡蛎加上鸡蛋煎制而成的美食,它起初是台湾闽南地区的人民在无法饱食下发明的替代粮食,是一种贫苦生活的象征。而今却作为最有名的特色小吃,衍生出其他如虾仁煎,大肠蚵仔面线一系列的食物。阿给,是淡水特色,是日文“油豆腐”一词的直接音译——将油豆腐中间挖空,填充入冬粉,浸泡卤汁,以鱼浆封口加以蒸熟,后撒上甜酸酱。卤肉饭,是米饭盖上猪五花肉的特色饭类美食,路口常有卤肉饭打包店,而著名的金峰卤肉饭店更是游客光顾频繁,下午两三点去依旧需要排队等候。麻糬,是糯米类食物,类似于北方的年糕,在台湾以客家人做法最为地道,而台湾南部的民众都习惯中秋节吃麻糬。

    (红豆饼,豆花,烤肉串,章鱼小丸子

    五.排队文化

    同为民国初年战乱时期的学者,台湾人推崇的梁实秋先生作《雅舍谈吃》将餐桌、舌尖之妙趣描写得淋漓尽致,较之大陆欣赏的同时代鲁迅先生针砭时弊、忧国忧民,更多几分对现世光景的享受和闲适悠然之心。排队文化也是台北的舌尖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为你会发现,凡是热门的美食前,就是人们排队等候的身影。

    常常下了晚班的人们,三五人结伴在附近的日式料理店或奶茶店前排队点一份美味。这时候摆脱一天的劳累,站在美食店前等候,和周围朋友聊聊天谈谈一天发生的事,就相当于放松和享受了。

    (排队文化)

    小吴说,人生两大乐趣,是美食和拍照。在台湾,我深深认同这句说法。在交换的短短一百四十天里,通过拍照,我留下2000张美妙独有的回忆;通过美食,我感受到台湾如此丰富多样的舌尖文化,品尝了各种台湾人引以为豪的美食。回到陕师大的食堂,吃改良成西安口味的手抓饼和卤肉饭,觉得味道和台湾本土的大不一样了。在感慨没有了原汁原味之余,不禁想想我以后在我所要走的每一片土地,都要尽可能尝尝它们本土的风味。毕竟离开后,那味道不会在另一处完全一致的。遂仅以此文怀念和介绍一下这独具一格的“舌尖上的台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舌尖上的台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mg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