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70292/004700eebf71eb37.jpg)
之十九
脏班子
国人无不重脸面,爱面子,为了争个面子,有时候,即使小矛盾小纠纷,也闹得不可调和与妥协,不惜打个头破血流,两败俱伤,结果损了面子,坏了里子。巴蜀人也不例外。
这“脏班子”一说,就与面子有关,不过,它不是一个人的面子,而是一群人的面子了。比如张三做了什么偷鸡摸狗的事儿,家族的人就会愤愤不平地指斥道:“你丢脸啦,脏班子,脏了一族人的班子!”
像这个事情,放在西方法治社会,一人犯法一人当,族人不会觉得张三犯罪非要自己来承受什么的。反而有可能同情他从小没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因而愧疚当初对之帮助不够。
国人自古好群居,以家族为圆心,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个体就难以独立。而统治者也乐于以孝治天下、以德治国,把每一个个体通过连坐的方式死死地捆绑在家族“班子”里,这就大大地节省了统治成本。
但是,有一个“班子”那是永远不怕“脏”的,什么“班子”?“领导班子”嘛。
不依教
所谓“依教”,可能指的是皈依了宗教的人,那么“不依教”就是没有而且不打算皈依宗教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双方发生了冲突,一般会找德高望重者居中调停,寻求和平解决,其中不接受调停者提出的条件的,就会被人视为“不依教”——固执己见,不肯妥协!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它预设了一个前提,就是:皈依了宗教的人与人为善,服从调停,愿意和平解决纠纷;反之,没有皈依的人,锱铢必较,非得要争个你死我活。
还有一个与此相关联的词“乐教”,形容一个人很好与人相处,谦让有礼,随时都愿意帮助人,人缘好,心肠好。这就已经不是简单的“依教”了,而是从知之者上升到了乐之者的思想高度了,让人想起孔夫子论学习的话来。
从这个词的渊源以及得到普遍使用来看,巴蜀底层百姓还是很认可信教的,只不过皇权为了维护它的绝对权威,时不时的需要打击宗教,让大家不要忘了谁才是真正的领导。所以,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所有的宗教都仿佛只是过客。
进鸡圈
巴蜀人把犯罪被捕入狱的人,称作“进鸡圈”或“关鸡圈”。这个词好玩,可为什么不是“进猪圈”“进牛圈”呢?
这可能体现了巴蜀人的空间感吧。猪圈牛圈相对来说,比较高大宽敞,而鸡圈呢,矮小狭窄,令人动弹不得,比喻被剥夺了自由哩。
自由是什么?从空间角度来看,就是天高地迥,海阔天空,而失去自由,就是身陷囹圄,手足无措。
半罐水
用“半罐水”来比喻那些一知半解的二杆子,这种说法并非巴蜀所独有。完整的说辞是:半罐水响叮当,满罐水它不响。生动形象。
用水来形容知识与智慧,是不是来自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呢?或许与“墨水”有关。
抱膀子
“抱膀子”是个什么东东?从字面上理解,它就是抱着膀子的闲人嘛。确实应该如此,但确实又不仅是如此。
它指的是站在麻将桌旁边,或者站在棋摊旁边,看人搓麻对弈的闲人。闲得无事可为,只好抱着膀子。担心看得着急,忍不住动手去过瘾,需要抱着膀子来控制自己。
可有趣的是,通过“抱膀子”勉强控制住了越俎代庖、喧宾夺主的欲望,却总是无法管住一张岔开的嘴的。“允许看,不争论”真还不容易做到,因此难免叽里呱啦地发表意见,或者支招。
不栽根
四川话形容一个人为人处世不那么靠谱,就说:这个娃儿不栽根!意思是没有定性,不牢靠,高一脚低一脚的。
古语云:根深叶茂。而不栽根的人呢,修养差劲,修为不够,行走于人生路上,自然跌跌撞撞的,容易栽跟斗,而且也走不远。
那么,这个“根”比喻的是什么呢?
叉叉裤
这当然是裤子的一种样式,如今在偏远一点的乡村,还可以看见呢。至于城市里呢,它似乎已经绝迹了,仅仅留下一句话——“我们是穿叉叉裤的朋友”(北方人称作发小的)。告诉你,我把叉叉裤看作古老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它到底长什么样,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告诉你,它是小孩子一二岁时穿一种裤子,裆部开叉,便于小孩随时随地自行大小便的。明白了吧,算不算第五大发明?
到三五岁时,小孩这才穿正常的裤子,这时候叫“袼裆裤”,也就是不再开叉了。
不知道西方小孩享受到这种待遇没有,但我们从西方发明了纸尿裤的事实,就可以推知我们伟大的国粹——叉叉裤——还没出口到蛮夷之地的,不然,哪里还用得着纸尿裤呢。
扯活闪
“扯活闪”指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猜一猜是什么?猜不到吧。它指的是天空的闪电。常常相伴雷声而来,形成一段有声有色的视频。
巴蜀古人认为打雷扯闪,是天上的雷公雷婆在打架,砸家具,那么这扯活闪,就该是雷公雷婆比武过招了。接下来的雨滴呢,肯定就是没打赢的雷婆流眼抹泪喽。
打横爬
两个人本来说好,要怎么怎么合办一件事的,都点了头认了账的,可其中一人毁约了,不干了,或者提出另一种办法,这时候,对方就会说:“说好了的哟,你不能打横爬呀!”
这个词让你想起了什么?我想起了螃蟹,它老兄就是横着爬的,不管别人直着走,它举着两个孔武有力的大夹夹只管横冲直撞,霸气侧漏吧。
吊甩甩
四川话形容年青人吊儿郎当,不那么庄重正经,做事不严谨,说话不靠谱,名之曰“吊甩甩”。
这个词动静合一,很有立体感,仿佛一尊现代雕塑。
它让人想到红遍网络的一个词“屌丝”,穷极无聊的都市男青年,无职无业,宅在屋子里,上上网,吃吃外卖,就像屌上的一根渺小的青丝。
两个词对比起来特有意味。吊甩甩,因为生活在广阔天地,还可以甩脚甩手,四处晃荡,虽然有碍观瞻,但乡村粗野自由,随他甩去。而城市屌丝呢,却无处可去,除了虚拟网络可供他有限度地晃荡,宣泄一下情绪之外,他活着几乎就是个白无一用的多余。
但自嘲为屌丝者多了去了,可见活在虚拟与现实夹缝中的年青一代,找个正儿八经的职业都难,一时间还找不到人生方向。这根本就是一个吊甩甩的屌丝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