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拒绝邀请
“喂,顾晓芝,这周末我们去千萍古镇玩,好不好?”
“嗨,盛青,工作了一周,怪累的,周末我只想宅家好好休息呢!”
“听说千萍古镇秋天的风景特别美,可别错过了,我们一起去看红枫叶嘛,行不行?”
“姐姐,饶了我吧,我还是在家歇着比较好。以前去过两个古镇,都是流水、风车、树、花和一些刻意打造的建筑物、塑像……古镇都大同小异,我实在没什么兴趣,你看看能不能找其他的‘小伙伴’陪你去?”
“好吧,那你继续在家‘发霉’,我问问其他人。”
“嗯嗯,周末快乐!我先挂了,拜拜。”
“快乐,拜。”
周五晚上,盛青打电话,本想约很久没有一起玩的姐妹顾晓芝去踏秋,将一周的忙碌甩在身后,用美景慰问眼睛,用美食犒劳肠胃,用美照鼓舞士气,却遭遇了猝不及防的拒绝。
其实盛青也不只是想去玩,她更想陪着她去玩的人是顾晓芝,她想她了,那个吃什么东西都要分她一半的姑娘,即使她说不吃,也要哄她咬一口而不嫌脏的妹妹。她们已经一年多没有好好聚过了,盛青想念她,甚至也想念和她一起逛过的街和吃过的路边摊了。
事实上,顾晓芝说不喜欢逛古镇只是托词,她自认为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她做。这段时间,她将自己框起来,暂时放弃了吃喝玩乐,她不敢心安理得的畅玩。她知道,玩乐并不能治愈她,相反,只会徒增她的负罪感。
外面并没有兵荒马乱,顾晓芝的心里却早已草木皆兵,她将弓弦拉紧、拉紧、再拉紧。她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手表,一刻不停地转着,与时间展开了拉锯战。
二、周末计划
顾晓芝不让自己闲下来,也不让自己放松,她总感觉需要做很多事来对抗一种无形的虚空感,无所事事只会让她害怕,学习则给予她安全感,让她能抓住一些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因此,她习惯了每天早早逃离舒适的被窝,即便周末也不例外。周一至周五的上班时间,顾晓芝会在乘地铁的途中看书学习。地铁大多数时候都很挤,她就站着学,偶尔有座位的时候她也不坐,因为她担心一坐着就会睡着,下班回家后她还会要求自己再学一点东西。
周末是别人的放松时间,但却是顾晓芝集中忙碌的学习时间。她除了给自己报舞蹈和钢琴班,也在网站上学习唱歌技巧,非但如此,她还找了不少Photoshop的教程跟着学练,而且她觉得她也需要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有一瞬间,她甚至觉得她需要学习一切,天和地像一张罗网要将她捉拿归案。她看不起自己,她什么都不懂,她是一个苍白的人,从头到脚、由内而外。
顾晓芝甚至怕领导、同事和朋友夸奖她聪慧或者能力强,她会心虚。诚然,她的工作并不算轻松,但与她繁重的学习任务相比却也相形见绌。有时候,她莫名感到工作是她冗杂学习之余的一种身心放松,她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对劲,但也说不出具体有什么问题。
顾晓芝不是一个懒散的人,但也不是一直勤奋至此的,她是一支火柴,有火苗就会燃烧。
三、学英语的老人
一年前,顾晓芝这支火柴被一位学英语的老人“点燃”了,这并非指她也跟风去学英语,她只是开始反思自己。
顾晓芝记得那天的秋风虽然没有冬天的寒冷,但有一股凉意。南方的秋天,黄叶悬挂在枝头,也落在地上,确实没有北方的萧瑟,但也另有一种沧桑之感。也许只是顾晓芝的生命年轮上又多一个圆,将她推向27岁,却又自觉一事无成,才萌生出许多感慨。
其实那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日,地铁照样拥挤,生活像一滩死水,没有半点波澜。顾晓芝只是如机器一般,按照设定程序走完那一天或每一天,她不觉得开心,也不觉得不开心。她对在地铁上玩手机的男男女女已经司空见惯,并且她经常也是其中一员。
除了玩手机,地铁上偶尔也会有人闲谈,但即使是那么长的车厢,闲聊的人却并不多,拥挤的地铁经常是孤独的。因此,如果地铁上有人谈话,是很容易听清楚的。
顾晓芝听到一个男士与一个女士在谈论关于“下班回家安排”的话题,从无关紧要的对话中,她觉察到二人只是普通朋友关系。
男士先开口:“你下班回去一般怎么玩呀?”
女士答:“下班回去吃了饭,时间已经不早了,稍作休息就躺床上休息了。你呢?”
男士说:“我跟你相反,即使下班回去已经很晚,还是忍不住疯狂打游戏、刷剧……”
“那你不觉得累吗?”
“累,但再累也要玩,不然感觉每天的日子就只剩工作了。”
顾晓芝其实与那个陌生的男士有同感,如果一天没有以或长或短的玩来结束,就等于白过,仿佛漫长的工作只是为最后片刻的玩做铺垫。她想起一个小孩子说过,他的小伙伴哪天没有来找他玩,一天就都浪费了。
地铁停停走走,有人上、有人下,突然,一个50来岁的老人引起了顾晓芝的注意。那个叔叔坐在最靠边的位置,戴一副金丝眼镜,不知道是老花还是近视,左边手臂夹着一个公文包,右手拿着小本,嘴角一动一动的,并不发出很大的声音。
顾晓芝细看才知道原来他在背英文单词,她有点惊讶,这个年纪的人向来是不热衷于学习的,年过半百,通常只想混混日子等退休,而眼前这位“前辈”却背得那样认真。
想到自己,顾晓芝只感到惭愧。
27岁,本应该是属于她最朝气蓬勃的黄金时代,一切却显得那样黯淡和无味,早上盼晚上,上班等退休,虽然还有那么多年才能退休,顾晓芝却时不时已经在规划和幻象退休生活了。
她想,那时她不仅要种花花草草,还要养猫猫狗狗,她要有自己的书房,每天可以读很多页喜欢的书,也要有一个阳台,闲来无事可以晒晒太阳,她还想学电子琴,听琴键的叮咚声,并且她还要练字、跳舞……
而年轻的她却只能上班,那个枯燥无聊的班,那个能养活她的班。原本活泼的人变得严肃了,有趣的灵魂被乏味取而代之,她发现一个苹果腐烂了,她觉得真可惜,既不能吃却也不愿意扔。
五六年的工作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摧毁一个人,很不巧,顾晓芝属于后者。有时候,她忍不住开始讨厌城市,那个当初她一心要留在的城市。以前的城市光鲜亮丽,一切应有尽有,后来的城市却狼狈不堪,什么都支离破碎,永远有挤不完的地铁,永远是加不完的班。
四、逃离懒散
学英语的老人并没有什么壮举,但顾晓芝却对他肃然起敬,她好像明白了,想要做什么事情并不必等退休,只需要发奋。她首先想到应该将早上的闹钟提前一个小时,上下班途中可以安排看书,下班回家再学习各种技能,周末也需参加各种培训,于是她买书、报班,忙得不亦乐乎,她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她觉得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向她打开。
一开始,顾晓芝兴致勃勃,累得筋疲力尽却觉得自己从未如此充满活力过,新鲜的知识,新鲜的体验,世界又充满了希望,早晨的太阳是可爱的,晚上的星星是美丽的,甚至雨天、阴天也都各有其美妙之处。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她的心情,那大概是乐此不疲了,这么多年来,顾晓芝觉得自己并未好好爱过自己。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她不想辜负自己。
五、光里走来的人
这并不是顾晓芝第一次决定努力,在大学时期,她也曾暗暗发誓要用功读书,因为刚进学校不久,她成绩不好的事实就暴露无遗。她自卑过,也想过放弃,但挣扎之后还是说服自己坚持。
那时,她已经明白自己需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因此,室友打游戏,她学习;同学去逛街,她学习;同学睡午觉,她也学习。她在教室里学习,在寝室里学习,也在图书馆学习。
一个周末的中午,顾晓芝从图书馆去食堂打饭,看见一些打球归来的人迎面走来。他们有的拿着篮球,有的拿着羽毛球,那天阳光很好,她与那些从光里走来的人擦肩而过,那些青春洋溢的人,那些被太阳晒过的人,她真羡慕他们,她却时时待在阴冷的图书馆里“不见天日”。
资质平平的她,只能靠比别人更努力一点来弥补,但即使拼命追赶也只能达到中等水平。很多次,顾晓芝抑制不了那种失落的心情,她觉得自己不如不去努力,那样也不会伤心难过,至少输得理所当然,也许会更加“体面”。
但最终,她还是安慰自己:没关系,不要与别人比,比过去的自己进步就是最好的状态。
六、求心安
这一年里,顾晓芝探索了很多以前不曾触及的领域,她甚至能明显感觉到自我认知的版图在不断扩大,但有时她也被这种充斥式的学习困扰,没有娱乐,没有社交,也没有具体的方向和成就,她会突然的害怕,就像被困在升降电梯里喘不上气,她觉得自己发了疯,前几年在惰性里沉沦,最近却在无边的学习里迷失了自己。
一天两天是新鲜感,一月两月是新鲜感,一年两年却更多的是疲惫和厌倦。顾晓芝临睡觉时想到第二天的太阳,就充满叹息,她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竟不想看到第二天的太阳。她太累了,对任何事都失去了兴趣。
“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以有崖求无崖,殆哉矣。”
她不想回到出租屋后还要练电子琴,她不想在地铁上阅读,她也不想周末还要去培训班。好几次,顾晓芝想到了死亡或者自杀,不过她很快将这些念头赶跑。
清醒过来,她才认识到自己的疯疯癫癫,想放弃却又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勇气。
朦胧中,她记起家乡有一个老婆婆,老人家天天烧香拜佛,吃斋念佛,求神护佑,邻居都不理解她为什么这么做?明明儿女都有出息,老伴和她也身体健康,一家人吃穿不愁的。
面对大家的疑惑,老婆婆只是难为情地笑笑说:“只求个心安呢!”
那时候顾晓芝不明白什么是“心安”,直到她自己也在沉着中慌乱,她才明白什么叫“求心安”。她曾幼稚地以为将很多智慧都放进脑袋就会变成聪明人,后来她才意识到偷懒地将很多“知识”存在大脑里并不会变得聪慧和充盈,反而会变得更加愚钝。
她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就像一台电脑被输入了很多程序、命令和内容,却什么也不懂得,遇到问题,她能调动提取的也只是各家的观点,甚至各家观点之间还完全矛盾。她很混乱,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有一天,顾晓芝读《佛陀传》,其中的三句话突然将她点醒。
“我们修行觉察之道以摆脱无明。一个人要彻底看清事物才能洞悉它的真性。一个人是不能靠念经供奉来破除无明的。”
顾晓芝笑了,原来她天天“烧香拜佛”,却不知道所求。
她又想起老婆婆说过:只求个心安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