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碰见语文老师,她和我一样,都带一二班的课程。我问了一下两个班的表现和不同。她告诉我,二班的学生活跃一点,上课积极参与。一班的学生比较沉默,上课很少举手。一班学生中心小学的比较多,二班村小的比较多。因此,二班更加的活跃。我还没有明显的感觉,可能是我不够仔细。上数学课,我特意提问了几次,学生集体能够回答上来。可是,让学生单独回答的时候,学生没有一个人回答。
这种现象以前的学生出现过,只是在中学的七年级后半学期。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一般是由于学生没有安全感。学生总是担心回答不好,老师会批评。学生害怕回答不全面或者回答错,学生会笑话,会丢面子。还有一种可能,学生从来没有回答过问题。没有回答问题的习惯。
应该怎样破解这个问题呢?我想到了“学会”与“会说”的区别。很多时候,我们学会一个知识点不是太难,但是,用自己的语言把所学的东西给别人表述清楚,还需要一定的能力。大多数没有经过锻炼的人,心里想的很成熟,但是,当你给别人说的时候,你会发现答非所问,心口不一。这种现象很好的说明,学会不等于会说给别人。很多人能够学会并不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来。学会与会说之间有鸿沟,需要用一次次的锻炼来实现。一次站起回答问题,你答错。两次站起来,你又错了。三次你还是失败了。四次,……五十次……直到某一日,你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别人羡慕你,心口统一。这个时候,你会为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而感动。
现在,我们每个人需要用行动证明我们自己。当你有勇气站起来的时候,你就战胜自己一次。我们习惯了混在一起喊出答案,我们习惯退进人群寻找安全。这不是一个追求上进的学生应该有的,这不是一个想成长的学生应该有的。我希望听到你发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声音,我希望看到一个积极改变的你。
我还告诉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机会很有限。当所有人都回举手的时候,你的机会会很少。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气馁,要继续举手。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发言机会。还有,发言还要有质量,独特性。你的角度和别人不同,让别人刮目相看。
二
我用语言进行了激励,学生表现有所改变。但是,让学生在其他的课堂上积极参于,踊跃发言,只靠几句话很难实现,需要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为学生及时鼓励加油。我初步的想法,在班级制定一个比赛,勇敢的小狮子,看谁在三个月内发言的次数多,发言的质量高,然后进行神秘的奖励,满足学生的一个小愿望。同时,对于发言踊跃的学生,及时的表扬,引导他们向更有质量的发言方向发展。无论什么措施,都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发言带来的益处,而不是挫败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