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自己是否肥胖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参考价值从低到高依次为: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脂肪百分比(有叫体脂比)。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一、体重指数BMI
BMI体重指数的应用应该说是最为广泛的,比如我们平时去医院做的常规体检,还有目前各大院校给学生做体检时,用的都是BMI。
BMI描述的是身高和体重之间的比率关系,只要能准确测量你的身高和体重,就能计算出对应的BMI,用公式表达为:
BMI=体重(kg)÷身高²(m)
即BMI等于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比如一个体重70kg,身高180cm的人,那么他的BMI=70÷1.8²=21.6;
计算出自己的BMI之后,参考下面的表格,就能判断自己的体重水平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39693/01a6c47c4b79dc4d.png)
由上表可知,在BMI的测量标准里,指数越大就越胖。
但是!
BMI有两个缺点,那就是它无法判断体内到底有多少脂肪以及这些脂肪具体分布在哪里。所以,它无法对某些人群进行客观准确地分类,比如下面这些人,就很不适合用BMI:
运动员(因为他们通常肌肉发达,BMI指数偏高)
孕妇或哺乳期的女性(生育期间体重增加属于正常现象)
65岁以上的老人(BMI比较适合较年轻的人,但是人随着年龄增长身高会变矮)
50岁以上肌肉偏多的女性(她们可能已经很胖,但BMI却在正常范围内)
我们来看一张图片↓
![](https://img.haomeiwen.com/i439693/0d560bd421701e46.png)
如果按照BMI的计算方法,他的BMI指数可能已经接近30了!
如果仅依靠BMI来判断的话,他应该属于肥胖人群。但是很明显,他的体脂肪百分比远低于平均水平,而且腰围完全在正常范围之内,没有一点赘肉有没有?
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仅靠BMI指数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这个人的身体组织内的脂肪分布和脂肪百分比。
所以下次看体检报告的时候,BMI仅能作为你的参考,但绝对不能说明你就一定有问题。
本人之前在大学的时候,经常健身,身材也还可以,但是每次学期体检的时候,都提示我身材超重,接近肥胖,让我注意减肥,我也只能忽略啦。
二、腰臀比
为了弥补BMI指数的缺陷,测量腰臀比是个不错的办法。因为脂肪堆积在不同的位置,对身体的影响不一样。而如果肥肉都堆积在腰腹部位,是对健康很不利的!
测量腰围和臀围的位置和方法见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439693/4cf40020f9afd4da.png)
所谓腰臀比,就是腰围与臀围的围度比率,下表是男性和女性腰臀比WHR的风险对照表:
![](https://img.haomeiwen.com/i439693/3a56aa60a5b0801b.png)
说明腰臀比越高,健康隐患越大!
腰臀比高,说明脂肪集中在腰部,属于苹果型身材。如果脂肪都集中在臀部和腿部,则属于鸭梨型身材,见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439693/55a8f9ebcd09a0c5.png)
苹果型身材的健康风险显然要比鸭梨型身材的高很多,由于脂肪大部分都集中在内脏区域,会大大提高患病风险,比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等等。
下表显示了男性和女性的腰围和风险程度之间的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439693/25b97e00ef8e0e6b.png)
大概率来说,腰越粗,风险越高,越容易生病!
三、身体密度和体脂百分比
除了上面说的BMI和WHR两种判断肥胖的方法,还有一种市面上用得比较少,但是更加科学、准确的测试方式,那就是——皮褶厚度测量法。
这种方法并不需要什么精密的科学仪器,测量的成本可以说经济实惠,在家就可以测量。
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个皮脂卡尺(万能的淘宝上就有得卖,价格很便宜),先在你身上的不同部位测量你的皮褶厚度,然后利用公式计算你的身体密度,接着根据身体密度计算中你的体脂百分比(也就是你身体里的脂肪占全身的比例是多少)。很显然,这种方法肯定要比BMI更加科学,而且也比腰臀比WHR填补进来更多的身体信息。
听起来好像有点复杂,但是只要耐心一些,其实很简单,花点时间测一测自己的体脂百分比,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还是非常值得的。
下面是测量的具体方法:
第一步:使用皮脂卡尺测量身体的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
男性主要测量胸部、大腿、腹部;女性主要测量肱三头肌、大腿、髂上。测量数值的单位为毫米(mm)
![](https://img.haomeiwen.com/i439693/50f5274ad2e75407.png)
部位1:男性胸部皮褶厚度
将测量部位定于腋前与乳头之间的中间位置,抓住一条对角线皱褶并拉离肌肉。
![](https://img.haomeiwen.com/i439693/5c05bc4ff0e8d8f4.png)
部位2:男性大腿皮褶厚度
确定髋和膝关节位置并找到大腿顶部的中点,抓住一条垂直皮褶并拉离肌肉。
![](https://img.haomeiwen.com/i439693/88f54fddf13743b9.png)
部位3:男性腹部皮褶厚度
在肚脐眼右侧2.5厘米的地方抓住一条垂直皮褶。
![](https://img.haomeiwen.com/i439693/ab697be81ff05e66.png)
部位4:女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将测量部位定于肩峰(肩)突与鹰嘴突(肘)之间的中间位置。在后部正中线上抓住一条垂直皮褶并拉离肌肉。
![](https://img.haomeiwen.com/i439693/7629124643fbdbae.png)
部位5:女性大腿皮褶厚度
确定髋和膝关节位置并找到大腿顶部的中点。抓住一条垂直皮褶并拉离肌肉。
![](https://img.haomeiwen.com/i439693/e81f26e969129990.png)
部位6:女性髂上皮褶厚度
在髂骨脊正上方且略微向前处抓住一条对角线皮褶。
【注意】
皮脂褶皱测量建议定期测量,比如一个月,并且每次的测量部位要尽量一致,这样才能准确比较厚度的变化~
第二步:计算身体密度
测量部位结束之后,将数值代入到如下公式,即可得到你的身体密度,测量结果的单位为g/cc³:
男性(胸部、大腿和腹部):
身体密度=1.10938-0.0008276(三处皮褶厚度的总和)+0.0000016(三处皮褶厚度的总和²)-0.0002574(年龄)
女性(肱三头肌、大腿和髂上):
身体密度=1.099421-0.0009929(三处皮褶厚度的总和)+0.0000023(三处皮褶厚度的总和²)-0.0001392(年龄)
例如,一位34岁的女性,适用皮褶厚度测量法,测得的结果是:
肱三头肌:24.5毫米
髂上:12毫米
大腿:35毫米
则她的身体密度:
身体密度=1.099421·-0.0009929(71.5)+0.0000023(71.5²)-0.0001392(34)=1.035g/cc³
纯脂肪组织的身体密度是0.9g/cc³,而无脂肪组织的身体密度约为1.1g/cc³。脂肪的密度要比肌肉、骨骼的密度小,所以平均下来,前者肯定比后者的密度小。一般人的身体密度介于这两个密度之间。约靠近脂肪密度,说明身体脂肪越多,反之,则脂肪越少。
第三步:计算体脂百分比
确定了身体密度后,利用下面这两个预测公式中的任何一个,就能计算出体质百分比:
Siri(1961):体脂百分比(%)=(495/身体密度)-450
Brozek(1963):体脂百分比(%)=(457/身体密度)-414
比如上面那个34岁的女性,如果用Siri(1961)公式计算,则她的体质百分比:
(495/身体密度)-450=(495/1.035)-450=28.3
也就是说,她身体里有28.3%的比例是纯脂肪,然后参考下表,就会发现她属于中等程度,快接近肥胖了,应该再减减脂就好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39693/e3b9caf2d84dc9a0.png)
以上,就是三种判断自己是否肥胖的方法~
如果对你有帮助,希望可以点个喜欢或者收藏哈~么么哒。
能看到这里的小伙伴,是对我的创作给予最大的支持,作为回报,给你个小福利~
关注宫中号【天泽说健身】,可以免费领取240G+的健身视频课资料包,初阶进阶高阶一应俱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