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历史回廊学而习之
吕氏春秋. 孟春纪. 贵公

吕氏春秋. 孟春纪. 贵公

作者: 钱江潮369 | 来源:发表于2018-12-04 18:43 被阅读37次

【原文】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2),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必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鸿范》(3)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4)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5)一人。伯禽(6)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7)曰:“利而勿利也(8)。”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9)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10),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11)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12)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13)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14)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15),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16)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刀(17)而虫出于户。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注释】


(1)  贵公:贵在公正。

(2)  上志:古记,指古代典籍。

(3)  《鸿范》:《尚书》中的一篇。

(4)  或:有。

(5)  阿:偏私。

(6)  伯禽:周公之子。

(7)  周公:姓姬,名旦,武王之弟,成王之叔,辅助成王。

(8)  利:前一“利”为施利,后一“利”为谋利。

(9)  老聃(dān):即老子,春秋时人。

(10) 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11) 管仲:春秋时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贤相。桓公:即齐桓公。

(12) 鲍叔牙:齐大夫,是管仲最要好的朋友。

(13) 隰(xí)朋:齐大夫,曾助管仲帮桓公成就霸业。

(14) 丑:意动用法,以……为耻辱。

(15) 大庖(páo):手艺高超的厨师。豆:摆设祭祀用的食器,名词作动词。

(16) 五伯:就是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

(17) 竖刀(diāo):即竖刁,齐桓公的近侍。齐桓公死时,五子争位,竖刁参与作乱,使桓公尸体停床多日以致尸虫爬出。


【通译】


      以前圣王治理天下,一定把公正放在前头。做到公正,那么天下就可以平定。天下平定是由于公正所获得的。我曾经试过查看古代典籍,能够得到天下的人很多,他们能这样是凭借公正的原因,相对地,他们失却天下是出于偏私。凡是君主地位的确立,都缘于公正。所以《鸿范》中说:“不偏私不结党,王道平坦宽阔;不偏私不偏颇,遵守为王的道义;没有施行小恩小惠,遵照先王的方法;没有胡作非为,遵照先王的路去走。”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阴阳调和,不仅仅使某一方有所增长;合时雨水甘露,不是为了私自东西而降下;万民的君主,不对某一个人有所偏私。伯禽将要出行,向周公请教用什么方法治理鲁国,周公说:“要施利给人而不要向人谋利。”有一个荆楚地方的人丢了一张弓,但是不肯去找,他说:“荆楚的人丢了这张弓,由荆楚地方的人拾到它,又为什么要去寻找呢?”孔子听到了就说:“去掉‘荆’字就适合了。”老子听了说:“再去掉‘人’字就更合适了。”所以说老子是最为公正的了。天地那么大,生育了人却不把人作为自己的儿子,成就了万物但是不占有万物,万物都受到它的恩泽、获得它的好处,却不知道一切是由什么开始的,这是三皇、五帝的品德啊。

      管仲患病,齐桓公前往探望他时问:“仲父,你的病十分严重,百姓都不忌讳说你的生死了,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看管?”管仲回答说:“以前我竭尽所能尽心尽力思考,都不能知道可以选谁,如今有病而且危在旦夕,我能说什么?”齐桓公说:“这是大事情,希望你能够指点我。”管仲恭敬地回应道:“你打算把谁升为相国?”齐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管仲说:“不行,我与鲍叔牙很要好。鲍叔牙为人:清廉耿直,洁身自爱;他看到比不上自己的人,就不跟这些人打交道;一旦听说别人过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齐桓公说。管仲回答:“隰朋的为人:向上有志向,而且不耻下问,以自己比不上黄帝为耻辱。对于国事,不会包打听;对于事务,不会都过问;对于人,不会都严于要求看管。不得已的话,隰朋还是可以的。”相国是个大官,当大官的,不要看着小细节,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大木工不砍树,大厨师不摆盘子,大勇士不亲自参加战斗,大军队不做寇贼做的事。齐桓公施行公正,排除私仇,任用管仲而成为五霸之首;他又存私心亲近偏爱的人,任用竖刁以致死后尸体腐烂,蛆虫爬出尸外。人在年少时候愚笨,长大了就会聪明。所以聪明的人用私心,还不如无知的人用公正的做法。每天喝醉还整饰衣服,有私利之心却要谋取公正,贪婪残暴却要当君王,就是舜也无能为力。


【学究】


      《贵公》贵在公正,本篇文章列举上古时代所有获得天下之人都是因为公心为上,用心为实才得以天下太平,百姓乐业。所以本篇文章连贯上几篇文章来说明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便是执行公心。

      社会发展,人与人之间分出了阶级,便产生了不同阶层,为了区别彼此的不同,才有了私心大行,恰恰是因为私心泛滥,才导致社会不公,便有了你争我夺的现象发生。可是人都明白所有东西获得必须公正才能得以顺遂,但实际上一遇到自己就我忘了公心的存在,总想自己多获得一些利益,这就是人性。本篇说到老子才真正做到公心的典范。

      文章还用实际案列来证明公心应用的价值,那就是齐桓公问即将死去的管仲,所谓人将死其言也善,管仲利用了一辈子人性,最后依然说到公心的重要性,只可惜齐桓公没有采纳管仲告诫,导致自己结果悲惨无比。

      把公心篇放在《孟春篇》中,说明所有的思想和行为出发之前就要立正立言立德,才能使所有人明白,成功者都是因为在所有事件发生之前早明白了公心的价值。

相关文章

  • 吕氏春秋. 孟春纪. 贵公

    【原文】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2),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必...

  • 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

    【原文】 一曰: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

  • 孟春纪·第一·贵公

    贵公(节选) (原文)天下,非ー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

  • 吕氏春秋. 孟春纪 .本生

    【原文】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2)之谓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此...

  • 开卷有益之:《吕氏春秋》选第一

    《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纪•春•孟春 1)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

  • 吕氏春秋. 孟春纪 .重己

    【原文】 倕(2),至巧也。人不爱倕之指,而爱己之指,有之(3)利故也。人不爱昆山之玉,江、汉之珠,而爱己...

  • 吕氏春秋.孟春纪 .去私

    【原文】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2)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3)长焉。 ...

  • 《吕氏春秋·孟春》简析与一己之见(2)

    前文我们提到,《孟春》作为《吕氏春秋》的第一篇,简述了孟春时节的自然时令与对天子在孟春时节的要求。其中,第一段主...

  • 吕氏春秋. 仲春纪. 贵生

    【原文】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

  • 《吕氏春秋·十二纪》读书笔记

    《吕氏春秋》分为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按现今的编排次序,十二纪为首,《史记》则认为八览在前,因此称《吕氏春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吕氏春秋. 孟春纪. 贵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uv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