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球的公司有个培训讲师叫舌头,舌头工作起来很卖力,常常加班到很晚,工作劲头很值得敬佩,可是公司给舌头的培训评价是:有苦劳没功劳,原来是舌头的职业病在作祟,做企业培训的朋友一起来看看。
舌头得了两个职业病,纠正癖和框架控。
纠正癖
先来说说什么是纠正癖,这是指有的讲师常常通过纠正别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往往导致小题大做或者断章取义,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一些管理者身上。咱们来看一个例子:
有一次来球参加《同理心沟通》的培训课程,课堂上来球代表小组发表研讨成果,他提到做同理心沟通,在表达与对方有不同的意见时,尽量不说“但是”这个词,而用“同时”、“另外”等词代替,理由是这样表达会减弱“对立”的含义,不至于在讲到正题之前就引起对方的反抗情绪,从而增加了说服对方的可能性。
我们今天不讨论学员提出的这种观点是否科学,只聊聊讲师应该怎样反应。现在你我都在从容的划着手机,应该可以理性的得出,讲师应该先表达对来球小组能有这么深入的思考的赞赏,因为成年人在学习过程中是需要被肯定、被认可的;之后我们假设讲师舌头不同意来球的观点,舌头该怎么表达呢?
---分割线-希望你思考过后再看下方的答案----
分两种情况:
假设1:如果来球的这个观点没有涉及到这次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也就是说这次发言的内容并不影响其他学员对这门课程的核心认知,那么讲师大可以保留对学员的尊重,轻描淡写的点评这个观点,继续后面的课程内容。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讲师不需要纠正学员的观点,纠正过度反而是跑题,浪费学员的时间。
假设2:如果来球的观点触及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如果讲师不表态就会干扰其他学员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此时讲师应该在对学员的认真研讨表达赞赏过后,做正向的引导,这里的正向,是指引向课程主旨,让学员的注意力回到当天的课程主题。但做法不一定是纠正、甚至批评,因为一个观点到底对错与否恐怕影响面很广,如果学员坚持,很可能讲师就会陷入辩论的坑里。
舌头当时的做法就引起了来球以及他的小组的不满,舌头是这样点评的:“当你不赞同对方的时候,当然应该说但是,然后引出你的观点。”这一番话让来球和他的小伙伴当时就有一种被通报批评的感觉,虽然表面没有与舌头争论,但内心的抗拒影响了后面整个的学习过程,这是一次典型的“一次纠正引发的血案”。
小结:纠正癖的本质是见不得人“犯错”,其实我们想表达正向的观点,也未必从纠正别人开始,不是吗?
框架控
舌头做讲师,研发课程还是很有经验的。专业度高会提升一个人的价值,不过如果驾驭不好专业能力,有可能会被反噬。舌头有一种“框架控”,这也是培训讲师的常见病,是指讲师在自己头脑中有一套现成的框架,遇到什么专业问题都喜欢往里套。
舌头上个月准备开一期《商务礼仪》的培训班,虽然开班之前做过了需求调研,可是研发课程的时候还是举棋不定,纠结的原因是,调研反应了学员的需求点是比较零散的,要把所有的散点串成一条线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另一方面,商务礼仪在市面上是有一套成熟的课程大纲的,如果用这套现成的课程就不需要做修改直接可以开班,节省时间,而且不会出错。
---------分割线-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呢?----------
徘徊了很久之后,舌头选择了后者,课程按照商务礼仪的成熟框架循序渐进的讲授,结果课后学员普遍反应是:“课程讲的太初级,连怎么搭配西装都要讲,我们都是穿了N年的西装了,还需要在这里听么!”
舌头犯错的原因是,他割舍不下头脑里的框架,比如商务礼仪的基础知识,讲之无用、弃之可惜,左右徘徊还是屈从于框架了。不过这样的结果就是,课程前面最需要吸引学员注意力的时候,大家却在学习早就知道、早就用到的礼仪知识,而到后面讲到学员正在需要的接待礼仪、社交礼仪等关键知识点时,大家已经疲惫不堪、兴趣全无了,最后的满意度可想而知。
如果你发现了公司里培训讲师的职业病,也不要责怪他们,毕竟专业度发展到一定程度谁都难免会陷入困境,包括我们自己。况且,有时他们的固执也很可爱,不是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