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关于君子行的记载,不光记载了孔子的话,还加入了一段周公对鲁公说的话。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论语·微子》18·10)
周公,是指鲁国始封之祖周公旦;鲁公是指周公的儿子伯禽。周公旦受封建鲁,但因需要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就没有到受封之地,而让他的儿子伯禽去了。
伯禽到封地建国,临行前,周公旦嘱咐、告诫他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族,不使大臣们抱怨不被任用。亲戚故旧如果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疏远、抛弃他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施,一般认为通“弛”,怠慢、疏远的意思。“不使大臣怨乎不以”的“以”是作用的意思。“无求备于一人”的意思,就是不要希望每一个人都是完人,“一人”就是完人的意思。
在《泰伯》篇第2章,孔子曾说过:“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君子如果不遗弃亲朋老友,给老百姓做表率,老百姓之间就不会感情冷漠,人与人之间就会感情融洽,社会就会和谐。
另外,《礼记·檀弓》在记载孔子故人原壤母亲去世一事时说:“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也是这个意思。(参见《论语新视界127|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
钱穆在解读本章时说:人才之兴起,亦贵乎在上者有以作育之。必能通其情而合乎义,庶乎人思自竭,而无离散违叛之心。《论语》编者续附此章于本篇(《微子》)之末,亦所以深致慨于鲁之衰微。
权作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