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专辑理事会点赞汇总简书伯乐推文汇总
再读《皮囊》‖我看到了每个人的原型

再读《皮囊》‖我看到了每个人的原型

作者: 冯菇凉 | 来源:发表于2022-12-11 06:55 被阅读0次

文/菇凉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两年前读《皮囊》大致内容已经记不清,印象最深的就是阿太那句:“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再次读《皮囊》却有了不一样的认知,原来我们都曾是《皮囊》中的每一个人。

儿时多数像农村的阿小,时长羡慕香港的阿小,而真正成为香港的阿小却在怀念农村的阿小;又像黑狗达羡慕天才的文展,在一切规划生活时遇到自带的缺陷;青春时又像厚朴,为了梦想拼命折腾着青春,造成了不可挽救的结局;而中风试图恢复倔强的父亲像极了我们的父亲,那个勤俭节默默无闻的母亲又多么像我们的母亲。

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在与命运的周旋和搏斗中:有人胜出,活出了优秀的自己;有人失败,一蹶不振,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而更有人承受不了命运的重击,最终选择结束生命。

这本书我读出了两层含义:一是怎么生活,怎么追求梦想,是为所谓的皮囊活着,还有在追求月亮的时候如何对待皮囊。二是作者是怎样在一次次成长中坚持自我,无奈又心酸并走向成长的轨道。

说实话,我听了一遍,又读了一遍。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如此,边读边哭,成长是多么的无助,而坚持梦想又是多么励志。我们总是在一边成长一边失去,失去的同时又在成长。

一、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第一篇作者讲述了自己的阿太,外婆的母亲,一个很牛的人。

外婆五十多岁突然离世,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和众人想象中的不同,阿太非但不哭不闹而且平静且冰冷,只是骂骂咧咧地忙里忙外。

听见有人杀鸡没割中动脉,那只鸡到处跳,她小跑出去,一把抓住,把鸡摔在地上说:

“这不就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

葬礼上,阿太没有哭。事后作者阿太说:阿太只说自己舍得。

起初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舍得,直到看到作者的父亲去世,他把这一世的债务还清了,便也留去了,不用在这世上受罪。阿太必是看清了这一点。

阿太还是个“狠人”,有多狠,在切菜时切断了手指,也只是冷静地“哎呀”一声,反倒是大家慌作一团,手忙脚乱地送阿太去医院。

阿太曾经把年幼的舅公扔进海里学游泳,结果舅公差点溺水而死。邻居说阿太没良心,阿太反倒冷冷地回:

“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后来阿太走了,她给作者留下了最后的话,要是诚心想念她,她自会去看望,从此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阿太走后,作者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阿太给幼小的作者上了人生第一堂课,也是重要的一课,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侍候的。

二、关于梦想是选择青春热血,还是脚踏实地默默坚持

文中厚朴是作者大学时的同学,他的名字很有意思,来自英文HOPE。他的名字来自他的英语老师父亲。

一生活得精彩,并有着高远的理想的一个人。但是他与作者却是一个截然相反的人,作者务实,他务虚。也许这是这份截然相反,让他们成了好朋友。

作者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两个学期都拿奖学金,生活费都是打一份工,争取第一年攒下三千块,为毕业找工作备粮草,然后进报社实习。

实习是没有收入的是为了看到真实世界,训练自己和真实的世界相处。为踏入社会做着脚踏实地的准备。

而厚朴却与作者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开始了放肆的青春,尽情的折腾:

一周换仨女友;
在校外打架;
上文学课时,直接把老师从课堂轰下来,跳上讲台演唱自己的歌……

正如作者所说:他以为自己做着摧毁一切规矩的事情,但其实一直活在规矩里。我以为自己战战兢兢地以活在规矩里为生活方式,但其实却对规矩有着将其彻底摧毁的欲望。

当青春的热潮退宿乐队便解散,大家都走上了正规,各自投奔到新的轨迹里去了。而这一次厚朴还是没有活在现实,看清问题。

作者一直想告诉厚朴却没说出来:

或许能真实地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

所有的梦想都是需要靠一步步努力,用泪水和汗水心血交织而成的,除了一腔热血的坚持还有就是默默的隐忍。

三、当肉体赶不上灵魂的时候,学会与自己和解

文中我最喜欢的篇章是《天才文展》,文展是一个很有天分的孩子,各项成绩都是第一,属于小镇的中最耀眼的孩子。

在黑狗达对未来迷茫时,他说:一时找不到未来的大目标这很正常,没有几个人能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可以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做好眼前的一件件事情就可以了。

先做好当下的小事,大事以后再想。

他一直希望可以逃离这座小镇,当文展考上重点高中,坐上拖拉机大声告诉他:

我在城市等你啊,黑狗达。

文展因为兔唇被同学嘲笑,渐渐失去了动力与激情。像极了儿时渴望远方,想去到外面的世界看看的我们。

文展少年时对未来的规划充满着期待,计划着自己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当他来到大城市之后受到了一些磨炼和打击。冲击了他的自信心,其实文展他骨子里既敏感又自卑。

当肉体到达不了灵魂的时候,选择了自暴自弃。突然想到一句话:尽人事,听天命。

有人说:所谓成长,就是去接受任何在生命中发生的状况,即使是不幸的,不好的,也要去面对它,解决它。

《皮囊》有所有人的原型,从中看到自己,有时是黑狗达,有时是厚朴,有时像文展一样有着规划。都说书读得多了,就会更好的生活,而《皮囊》除了关于成长与怀念之外,还是一本教会我们如何追寻梦想,看见自己书。

人这一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学会接受,无论命运给予的好坏,都要勇敢面对,试着和它们握手言和,与执念和解,与真实的自己和解。

相关文章

  • 再读《皮囊》‖我看到了每个人的原型

    文/菇凉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两年前读《皮囊》大致内容已经记不清,印象最深的就是阿太那句:“肉体不...

  • 再读《皮囊》

    之前草草的读过一遍《皮囊》,留下印象的只有四个人——文中的父亲、母亲、张美丽还有张厚朴。前段时间无聊又翻出来看了一...

  • 再读皮囊

    皮囊这本书让我认识蔡崇达,正是这样一位写实的作家写的散文集,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真实。 这本书写到了父亲,写到了母亲,...

  • 再读《皮囊》

    ​ 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这一颗心的羁旅。再读皮囊,文字依然直击心灵。 1.与自己和解 有时候相信灵魂并不是...

  • 再读《皮囊》

    再读《皮囊》似乎才真正理解书名的意义。 作者那位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外婆的母亲),在外婆五十多岁撒手人寰时,竟没有...

  • 再读皮囊

    很久以前我看到过皮囊,单单就看这两个字,很容易让我想到,聊斋画皮,鬼故事。 我便失去看下去的兴趣,因为我胆小。 后...

  • 再读《皮囊》

    今晚陪儿子去河洛书苑读书,顺手拿了一本蔡崇达先生写的《皮囊》,这本书在很久前看过,已经印象不深了,今晚再次拜...

  • 2018-12-15

    皮囊这本书。 值得再读。 挖掘自己。

  • 再读皮囊,阿太半个我奶奶

    再读皮囊,我更懂奶奶了。 1原谅 当我读到,九十二岁的时候,阿太爬到屋顶要补一个窟窿,不小心摔了...

  • 明灯――《皮囊》

    这是矜持365日写作计划第18天的内容 再读《皮囊》,是看到了作者蔡崇达其实是一个32岁的男人。第一次读完这本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皮囊》‖我看到了每个人的原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nb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