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出自《論語·里仁4.3》)
“仁”,是“天地境界”的:简称。《中庸》曰:“唯天下至誠,為能尽其性......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出自,《礼記·中庸》)
↑這段話(既:《礼記·中庸》當中)所説的:“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這個境界,我們简称為,叫↑它:“天地境界”吧。
“天地境界”,并不是一個神乎其神的、飞天遁地的,或者説“神奇”的状态。
不是的。“天地境界”,只是人经過努力的學习、和修養之後,所的確具备、并拥有的一種:‘处世的觀念’,或者叫‘处世的座右铭’。
↑這個‘座右铭’,這個‘觀念’,是他经過自己长期努力的修炼、修養所‘証’得的。
是‘結論’,但亦具备過程(经過长期努力修養、修炼所‘証得’的“天地境界”的处世觀念、或者叫处世座右铭)。
↑這,是真正的达到“天地境界”的人,所经历,和走過的故事,或者叫:历程。
我們怎麼取得,或者叫达到的“天地境界”,←↑這都隐藏在‘証明’的過程中。
我,如何切實的获得了今天的結論,或者叫:‘今天的处世觀念’、或‘今天的处世座右铭’......
答案,在我来時的路上。
↑道理是這樣的。得有“法”,得有一定的资金、经费,得有時間。
总之,(要想切實的証到“天地境界”←這一‘处世的觀念’,或者叫‘处世的座右铭’)硬件條件還是比较严格甚至苛刻的。
↑道理是這樣的。得有天赋,得有愛,得没人阻止你,重要的是:你自己得‘信’。
信自己。←這就是一種:天生的坚定、坚信,与坚强了。
↑這(既:天生的坚定、坚信,与坚强)當然和你的成长环境有關,←這當然和你的‘经历’有關,當然,和你自己天生的氣质、格局息息相关。
所以,说到這儿,難免有點兒“宿命論”的味道......
所以,我就点到即止罢。道理是↑這樣的。
説來残酷,“天地境界”,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這与努力無關。能“見性”的,他(它)天生注定能“見性”。
他就從更高來,他亦回更高去......孟子説的:“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与“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出自于《孟子·离娄下》其實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道理是這樣的。能“見性”的人,能“知本”的人(“知本”,出自《礼記·大学》),总能見性、总能知本的。
見性之後,再努努力,调整调整,琢磨琢磨......“天地境界”,←就唾手可得了。
↑道理是↑這樣的。(“天地境界”的)答案也很简单,‘如是’←二字而矣。
‘如是’,就是“天地境界”的結論、答案;‘如是’,就是我自己经過长期努力不懈的修炼、修養与學习......所的的确确‘証得’(获得、取得)的‘处世的觀念’,或者叫‘处世的座右铭’。
↑道理是↑這樣的。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隐乎?吾無隐乎尔。”(←出自于《論語·述而7.24》)我没什么好“隐瞒”的。
‘如是’,←就是最后的結論。道理是←這樣的。‘如是’就是:“至誠”(←出自《中庸》)。如是=至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如是我闻”开头,以“應作如是觀”结尾,首尾呼應,就是:‘如是’二字。
我,其實是2015年开始寫作,2016年,正式辞去工作,在家研究“四書”、“五经”,到今天,是寫作的第六年,研究“四書”、“五经”的第五年......
其间,我发表了700多篇,合计140多萬字的論文,以及文章......
↑主要論述了儒家思想以及其關鍵概念背後的一整套‘处世觀念’的逻辑......
既:我在反复、不断的論証儒家譲我以‘什麼樣的心态,去面對這一切......’。
我(過去五年)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我想知道,儒家‘究竟要説什麼’,我想知道‘孔子究竟在説什麼’......←為此,我可以废寝忘食,甚至丢掉爱情、金钱......我只想知道‘儒家究竟在説什麼’,以及‘儒家譲我以何種心态,去面對這個世界’。
↑我只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弄清了。
我明白了,我知道了。下面,我将我用五年時間,700多篇文章,140余萬字論文所‘証’得的結論,分享給大家,那就是:
‘如是’。如是的,看待這一切......但,←這還不是“终點”。
1.
因為,當你真的‘如是’看待(這一切)的時候,當你真的达到、証得了“天地境界”,且‘如是’生活的時候,那時,你會选择‘善’。
道理是↑這樣的。↑這就是“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出自《論語·里仁4.3》)的道理。
當你真的达到、真的达到“天地境界”的時候,你會像我一樣,‘选择善’,的。
选择善。
----作者:李宗奇 辛丑年 八月廿一 于自家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