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揵篇》讲到是游说君主所用的方法和原则。内,是进说之辞;揵,是所谋之事。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有的臣子距离君主很远,但是却跟君主很亲近;有的人明明在朝堂之上,却为君主所疏远。有的人积极主动的亲近君主,反而不被重用;有的人要离开君主,却被君主实时惦念。是什么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呢?
那些镇守边疆远离中枢的人被君主亲近,不过是因为上下同心罢了。而那些在朝堂之上而不得重用的人,是因为跟君主志向不合。主动亲近君主,积极献策而不被采纳的人,是因为他们的谋划不得君主之心。君主远远听得到他们的名字便朝思暮想想要招纳的贤才,是因为他们的谋划与君主所考虑的事情想合。由此可见,想要游说诸侯而能有所施展的人,一定遵循了其中的道理。
君主也是人,也有人之常情,人之所欲。天下诸侯大概有这么几类,(一)对于仁义的君主,要以道德结交;(二)对于想要巩固自己实力的君主,要跟其结成党友;(三)对于喜欢财货的君主,则以金玉珠宝结交;(四)对于纵情声色犬马的君主,要遴选天下美女而献之。原则是对方喜欢什么,就专门为他张罗什么。处处顺从其意,投其所好,这样才能掌握交际的主动权。
了解一个人的秉性好恶,投其所好只能做到结识对方。而“内揵”需要进一步地去揣摩对方的“心志”。“志同于道,人同一心”这才有了共同谋事的基础。当然这种揣度是“隐密”的,不能单刀直入的直接议事,最好是旁敲侧击地讨论一些其他话题。如果找不到双的共同之处,而仓促谋事,必然会遭到排斥;如果没有掌握对方的事情,而进行游说,必然会被否定。因此要通过一些列的进说之词,而使君主敞开心扉,这样就有了为之谋划的基础了。
前者说的是“内”,是进说之辞。接下来说的是“揵”,是所谋之事。《周官》中说:“司门掌授管键”。有学者认为这两个字是通假字,表示钥匙和锁。“管谓钥也,键谓牡”,“键”是钥匙相对应锁的内部结构。寓意:钥匙和锁要严丝合缝才有用,策士和君主要“同于情,合于志”,才能合谋一事。“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如果事有不合,即使是圣人,也不会给对方出谋划策。
通过一些列铺垫,明确了君主的意图,如果想要为其谋事,便要“用内”。如果想要离开,便要用“外”,无论是用内?还是用外?都要遵循“道数”,如果还有疑惑,一定要先揣测清楚再出计谋。如果既能帮助君主管理好官僚体系,有能帮助君主治理百姓,使百姓有固定的产业,这是从“内”结交君主;如果君主昏聩,臣下作乱,百姓得不到治理,君主尚且不能察觉进而整肃,自己只能假意称道君主,褒奖歌颂以钓取对方欢心,给自己谋划退路。或去或留,都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的。只有这样小心谨慎,反复思忖,才能立功建德,才能全身而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