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文🌴【高端视野】【心仪集】
【个性与共性及其关系】* 短论

【个性与共性及其关系】* 短论

作者: 古蓝云 | 来源:发表于2019-09-24 14:09 被阅读0次

哲学思考:  论个性与共性及其关系                                                                      ——观点提纲 

首先,必须界定一下个性与共性的内涵(概念)。

个性与共性都涉及“性”,这里所谓的“性”应指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之为人的天生的禀性(即天性)与后天习得和形塑的禀赋。当然,二者互为补充,互为共生,没有严格的界限。也可以换一种说法,这里所谓的“性”,通常应该是指人性,或人的天性。人性,具有生物性和精神性(其它动物可能只具备前者,不可能具有后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且经过后天(环境与社会)形成和矫正的东西。而且,“性”有具象和抽象之分。具象,指涉个性;抽象,指涉共性。

由上述可得,我这里所谓的个性,意指一个人所独有的合乎其生物性和精神性的特殊性质的属性(即本性)。而共性,则指通过不计其数的个体的类似或相同属性(本性)所呈现的一般性质的属性。

进一步,从以上界定可以推出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或特征:即共性是个性的一般性质的集合,似乎可以涵盖甚至覆盖诸多个性;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再严谨一点说,共性所涵盖的只是诸多个性的一般抽象物,不能随意等同于诸多具有鲜活特征的个体的个性。所以,个性虽呈现千姿百态的特色,其实那都不过是其内在属性(本性)的特殊性状。比如,哭或笑,饥饿感或性欲感,只能属于每一个个体才具有意义,而我们刻意推导出来的哭或笑、饥饿感或性欲感的一般内涵和特征(即抽象物)已经不能等同于那些诸多个体的意蕴了。为了进一步明确其中的道理,不妨再打个比方:您可以抚摸一株树木,但不能同时抚摸到所有的树木(因为,所有的树木:已经是抽象的概念了。);再如,您可以拥抱一个人(或几个人),但不能同时拥抱所有的人(因为,所有的人:已经是抽象的概念了。);再比如,您可以居住一套房子(或几套房子),但不能同时居住所有的房子(因为,所有的房子:已经是抽象的概念了。)。因为,这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因此,可以大体上得出两方面结论:1、诸多呈现个性的个体彼此是不可能等同、交融和替代的,只能以特殊的独特性状而存在;2、共性可以涵盖或屏蔽诸多个性就如同云雾可以覆盖江河湖海,而不是相反;或者说苍穹可以覆盖大地,而不是相反。

从以上的结论可以引申出许多衍生的东西(如人们的感觉、认知、反应或情绪及其波动,等等。)。比如,古往今来每一个个体只能淹没和湮灭于茫茫人海之中;人人都恐惧被共性的人海所覆盖,可还是争先恐后地去冲浪、弄潮(举凡人类历史,这方面的人物可是不胜枚举的);也可能正因为如此,才倾其毕生之力去人前显胜;磨难、痛苦或绝望也只能由自己承受;错觉的死亡阴影始终盘旋在头顶,挥之不去,所以,死亡只能是个人的终结之处,与他人无关,即便是被他人残害了,依旧无法改变个人命运的最后真相;而愈是如此,就愈发加重了个体获取自身价值和存在意义的压力,愈发增加了凸显自身存在意义和价值的艰难程度。

所以,就本质意义而言,来自个体悲剧的源头是无法堵塞或疏浚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默认或苦笑着应对和接受;这或许就是人类社会之所以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奥秘。

由上面的结论尚可以看出,无论如何稀释、转嫁和夸张,个体悲剧的容忍度和烈度只能阈限于个体体验的“围墙”之内,难以外溢;即使有所溢出,也只能是抽象的剧本,供人翻阅罢了;况且,戏剧也会很快地过时,被众生所遗忘。这是共性的覆盖效应。

然而,共性的张力非常强大,从而令世界的社会景观磅礴无际。

                                                                                                            古蓝云                                                                                                                          2019.9.23.

【个性与共性及其关系】* 短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个性与共性及其关系】* 短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ov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