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常小故事🌈【游习学院】简书精选
【家校共读】盘点“给父母的六堂智慧课”

【家校共读】盘点“给父母的六堂智慧课”

作者: 小尘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10-19 12:01 被阅读0次

    注:【家校共读】系列为团队稿件。有我独立撰写的,也有团队成员写后由我修改的。修改后先发简书,在简书完善后再发公众号。都已经作者授权。

    第二期全国“十万班级百万家庭”公益共读活动指导师课程有三轮。第一轮是“给父母的六堂智慧课”,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回顾回顾、盘点盘点,领会一下课程中的精髓,也方便大家回听课程时更深入的思考。

    一、《程锐刚:内向孩子的交往引导》


    当时就特别尴尬,感觉自己被这么一问,瞬间就回到了很多年前那样一个笨小孩的状态——一个不爱叫人,不善与人交往,遇到外人总是喜欢逃避的这么一个笨小孩。虽然现在已经四十岁了,但是那种心理反应就跟我七八岁十几岁的时候是一模一样的。

     直到很多年以后,我依然认为这是自己品质上的一种缺陷。但最近两年来,读了张老师的书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回溯这段童年的经历,想要去理解这其中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因为这样的一种对于人际交往的不良反应,并没有随着我年纪的增长而自然消失。

    在《奶蜜盐》中解释生物疤痕的时候,张文质先生是这么说的,他说,“一个人童年时受过伤害,尤其是来自父母的伤害或者身边人的一种伤害,会像烙印一般在人的心里留下永不会消除的生物疤痕。只要在遇到相似的情景,童年的一些痛苦就会再次发作。”

    张老师当时那一声断喝,就把我彻底地打回了这么一个童年时笨小孩的样子——也刚好给了我一个深刻反思的契机。

    我有时候会有些后怕地想到:如果不是自己从事教育,对自己的问题有所反思,而是内化了这种外在的负面评价,我再把这种负面评价施加到儿子身上,那会是怎样的情形?或许,事情会更加恐怖,我会因为自己的“失败”经历而对儿子“变本加厉”地要求,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认识你自己”,原本是一个很抽象哲理命题。但是,我们都应该回到自己的童年,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才能够以此为起点,进入到一个富于反思的亲子关系当中去。

    部分家长的留言感悟

    二、《酒方方:改变发生,幸福来临》

    讲课之前,我先想到了一句话,就是生命化教育就是要落实在生活小事中。这句话听起来不是多么响亮,对吗?但是它在我的父亲身上,却得到了堪称奇迹的效果。

    更神奇的是,折磨爸爸好多年的肠胃疾病,在和我弟弟的关系和睦相处之后竟然不治而愈了。后来,读书多了我才知道,这是心转病移啊,长期的情绪积压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引发了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

    爸爸又读了《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之》我问他有什么感受。他说,晚了三十年了,三十年之前如果看到这本书,我和你弟弟也不会经过那么多年的僵持。现在看了之后,是爷爷改变,孙子改变吧。为了给俩孙子做榜样,现在把烟戒掉。

    我经常会把我家的故事讲给身边的朋友,引以为戒,多多地在童年陪伴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充足的奶蜜盐。

    后来我曾就如何让爸爸参与孩子的陪伴和教育问题请教了张老师。张老师说,夫妻关系一定要大于亲子关系,关于孩子的事少提要求,注意方式方法。

    有共读才有共识,有了共识,在共育孩子的过程中,爸爸的责任感被体现出来,满满地不但培养了亲子感情,也对妈妈养育孩子的辛苦更多了一份感同身受和理解。

    如果,已经没有如果,我不再后悔过往行动,从当下开始!

    曾经采用不当方式教育过孩子的父母。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往事不回来,未来不将就。我们能把握的就是现在。

    部分家长的留言感悟

    三、《周环香:指导孩子生涯规划,越早越好》

    这件事不仅仅是为他能认字而高兴,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他两个很好的天性:一是很安静专注,二是乐于独立学习。于是上小学后,我坚持发展他的这一天性,从小把学习自主权交给他自己,我训练的只是时间效率和习惯问题。后来他的学习一直都是自己学,我也非常省心。

    生涯规划要具备的能力很多,但人这一辈子做什么?其实都是通过不断的选择来决定的。所以个人认为选择力是一种生涯规划的核心能力,有了选择力,就有了判断力和思考力。而这些能力都是以知识打底,是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能力。

    从此我在培养孩子的选择力上尝到了甜头。比如当他看动画片舍不得吃饭时,我会问他:你是选择继续看五分钟动画片还是现在就和我们一起吃饭?如果他说还继续看五分钟,我一定会支持他,当然时间一到,如果他不主动离开,我也是一定要他兑现承诺的。比如去超市,去玩具店买东西,我从来都是让他自己挑选,并且当他只需要一件物品的时候,绝不鼓励他拿两样。

    生涯规划有方法。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如果我们指导家长进行孩子的生涯规划,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树立信心,另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找到方法。前面我讲过,生涯规划的主体应该是孩子自己,但是在孩子年幼时,尤其幻想期或者成长期,家长要做的事情是帮助孩子发现或发展好自己的天性,并尽可能将天性强化成兴趣,转变成爱好,发展成优势。

    部分家长的留言感悟

    四、《鞠锋:跳出定式,是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关键》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慢的艺术,靠一个灵魂去影响另一个灵魂,偶然性和突发性很多,想用“金钱至上”的观点来解决,除了让孩子在“歧途”上走得越远,其实根本无益。前段时间,我听说了某地那边有专门矫正“问题孩子”的机构把孩子给矫正死了。

    别指望任何人能够帮你,因为真正能够影响你家“问题孩子”的只有你和你的家人。

    教育孩子的成功,也许只是“暂时”的,“特例”的。

    任何事物的成功,都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面对你的孩子,即便是你求教的人给出的建议再怎么合理、再怎么优秀,也不见得就能助推你的孩子“改邪归正”,说不定还可能起反作用,让你的孩子越来越走向“歧途”。与其漫无目的的去寻找一个又一个外力的帮助,都不如安安分分地回归现实,回归家庭,学一学老中医,针对孩子产生的问题,“望闻问切”。

    要想孩子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实现“自我觉醒”,代价太大。与其那样等待“奇迹”,不如我们自己依靠自己,助推孩子“自我扭转”。

    五、《刘雪: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核心途径

    有些孩子,你很容易和他沟通,对于一些合理的指令,他也能按你说的去做;有些孩子则不然,话说了十遍,他的压根没听到一样。还有,很多孩子,你给他讲道理,他会认可你,有的孩子,你讲得再用心良苦,他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此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一是这位妈妈看似在陪伴孩子,实则在陪伴手机,由此也可以想象到家中的情况,两个孩子还没有要她妈妈的手机玩,这是好现象;二是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尊严”,哪个孩子能不犯错,关键是引导孩子知错就改,教给孩子一些必备的生活常识,而不是一味地数落和教训。

    听完这7位孩子的心声,只有最后1位孩子说理想中的家长和现实中的家长一样,我们的又是如何想的呢?

    陪伴的前提是有效沟通,尊重的前提是维护尊严。

    沟通方式,因人而异 。

    和谐沟通,有法可循。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家长朋友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特长),培养孩子健康良好的个性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根据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爱好,尊重孩子,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理想的种子!

    六、《王妤娜:如何呵护孩子的天性》

    每一个孩子都有好学好思好问的天性,但是,不知道从什么开始,孩子渐渐变得不爱问了,不爱思考了,甚至不爱学习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可能并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在有意无意间扼杀了孩子好学好思好问的天性。

    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尊重儿童,尊重童心。

    其次,老师和家长跟孩子的交流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给他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应该引导孩子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去得出自己的理解,或者帮助孩子看到对生活、对世界,还会有各种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问题可能并不出在孩子青春期时的叛逆,而是你在他小的时候是否给他给足够的陪伴,足够的安全感,他愿意跟你交流,而你又愿意倾听。

    如果我们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那么我们不如少做一点,起码我们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不要让孩子变成一个无趣的,老气横秋的小大人。



    12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校共读】盘点“给父母的六堂智慧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vg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