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的长篇经典小说,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抛妻弃子,抛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终于创作出了他梦想的作品的故事。
这本书极其著名且有争议,因为思特里克兰德在追逐艺术的路上,他冷漠地离开了妻儿,赶走了收留他的朋友,霸占了他的妻子,最后还在没有离婚的情况下和塔希提岛的土著女子同居。按照现在的道德标准,妥妥的一个渣男。
正因为我听说了太多的情节,先入为主的偏见误导了我,导致我直接放弃了这本书。直到江雪阁伯乐推荐此书,我又看了不少好友的书评,才对这本书略有改观。打算忍着不适,勉强一读。
打开书的翻阅了几章,我就知道,我真的错了,这是一本好书,一本不容我错过的绝世之作。请原谅我给了此书太高的赞誉,因为在我看来,这本书写尽了一个凡人朝圣的艰辛,最终思特里克兰德找到了他心中的“道”,成就了他自己。
每个阶段的人生感悟不同,如果我早点遇到此书,我也许未必能读懂思特里克兰德。而现在,同是人到中年的我,看到他追寻梦想的勇气时,不仅仅是感动,更是敬佩且坚定了我追求信仰之心。
原来的思特里克兰德和我们是一样的普通人。不过是一个庸庸无为的证券经纪人,过着貌似美满和幸福的生活。拥有宽敞的房子,善解人意的妻子,儿女双全。按照世人的眼光,天堂的日子也不过如此。
只不过思特里克兰德确实很普通,他一点儿也没有社交的本领,他甚至没有什么奇行怪癖,使他免于平凡庸俗之嫌。他只不过是一个忠厚老实、索然无味的普通人。他可能是一个令人起敬的社会成员,一个诚实的经纪人,一个恪尽职责的丈夫和父亲,但是在他身上你没有任何必要浪费时间。
你看,就这样一个人,一个平庸的好人。如果他这样发展下去,左不过是一个外国版的方鸿渐,至多比方鸿渐能干点,起码会赚钱。但他还没有方鸿渐幽默,我宁愿喜欢方鸿渐。
但是思特里克兰德不是他,方鸿渐有自己的理想,他不愿意和当时社会那些虚伪、卑鄙的人们同流合污。但他也从不曾抗争,只是在随波逐流中放任自己一天天地腐败。而思特里克兰德却能勇敢地对这个世界说不,他放弃了自己的一切,走上了一个人朝圣的道路。
思特里克兰德是下半生是朝圣,是求道。那么这个“道”在哪里,又怎么去找呢?佛学有个词叫“本自具足”,出自《六祖坛经》,意思是说没想到自己的本性本身就是圆满的,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原就是坚定不移的,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就能产生万事万物。
简单地来说,就是“道”本来就存在人们的心中。只是我们的心被世俗的观念和欲望所束缚了,让我们找不到而已。
所以,思特里克兰德的第一步就是摆脱世俗的束缚,离欲。当作者在巴黎的旅店看到他时,非常地惊讶。他住在一个破烂小楼里,衣着邋遢却神态自若。他告诉作者,他来巴黎根本不是因为其他女人,而是为了画画。
作者惊讶极了,他想到,如果我想碰碰运气做一件什么事的话,这是极其自然的事;但是他的青年时代早已过去了,他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证券经纪人,家里有一个老婆、两个孩子。对我说来是自然的道路在他那里就成为荒谬悻理的了。但是我还是想尽量对他公道一些。
“当然了,也许会发生奇迹,你也许会成为一个大画家。但你必须承认,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假如到头来你不得不承认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你就后悔莫及了。”
你看,这就是世人的想法,明明有安稳日子不过,你这是要干嘛?他还想劝思特里克兰德,当画家显然不现实也不明智。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他的语音里流露着一片热诚。作者被感动了,他好象感觉到一种猛烈的力量正在思特里克兰德身体里面奋力挣扎;这种力量非常强大,压倒一切,仿佛违拗着他自己的意志,并把他紧紧抓在手中。
作者不理解,这是什么,只感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其实这就是追求信仰的愿力。
信仰是思特里克兰德这辈子活着的理由,没有它,活着是没有意义的。这一点在好多人看来,似乎都是不太理解的。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信仰只是一种知识性的点缀,与生活、工作是没太大关系的两种东西,就像你相信地球是圆的一样,就算不在乎这一点,你的生活仍然可以继续。但事实上,对真正的信仰者来说,并不是这样的。
信仰是他们活着的原因,是他们的呼吸与生活方式,是他们一切行为的动力与准则。任何与信仰相冲突的价值观、生活方式,都是他们绝对不会去接受的。
当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想要束缚住他追求梦想的翅膀时,他毅然地离开了,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放弃了家人,他去要追求他的信仰。他的前半生已经给了她们,那么下半生他要为自己而活。所以他冷漠地拒绝再回家,宁愿困苦地独自在巴黎练习画技。
思特里克兰德和他的好友施特略夫相识这段是最为人们所诟病的,好友见他病重,接他回家。他竟然恩将仇报霸占了好友的妻子和画室,甚至好友的妻子还为他自杀。我在未读此书前,以为思特里克兰德是艺术家的放荡不羁,用所谓的艺术来掩盖道德的败坏。直到读到了这个章节,我才明白,世人都误解了他。
他和勃朗什在一起是痛苦的,因为他需要她,那是男人对女人的一种原始的欲望。勃朗什的身体很美,她吸引了他,他需要她。然而,思特里克兰德痛恨自己,痛恨自己被欲望所掌控。正如他所说:
我无法克服自己的欲望,我恨它,它囚禁着我的精神。我希望将来能有一天,我会不再受欲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碍地全心投到我的工作上去。
至于勃朗什被思特里克兰德抛弃后自杀,我只是感到悲哀。这件事情上,思特里克兰德纵然有错,但是把勃朗什的死因全部怪罪在他身上,未免牵强。思特里克兰德的太太同样被抛弃,她怎么最后混得风生水起呢?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
思特里克兰德选择的是和她们完全不同的人生,她们无法理解,只想把他牢牢地绑在身边。而他只想自由,“有些时候我就想到一个包围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的小岛,我可以住在岛上一个幽僻的山谷里,四周都是不知名的树木,我寂静安闲地生活在那里。我想在那样一个地方,我就能找到我需要的东西了。”
这个地方终于被思特里克兰德找到了,那就是塔希提岛。在这里,他终于能过一种平静的生活,来潜心创作。他爆发了巨大的创作能力,终于找到了他心中的“道”。这个“道”让他找到自己,呈现自己。
思特里克兰德在最后的日子了,眼睛已经瞎了。很多人都会奇怪,为什么眼睛瞎了依然能作画。真正的作品是要用心灵去体会,用“心”去创作的。老子说五色使人目盲,外面纷杂的世界反而干扰道心,倒不如干脆瞎了,将心进入极致的宁静,真正用生命去体验这个世界万物,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世界,明白“道”的真正含义。
显然,思特里克兰德找到他追寻一生的东西,他在屋子里的壁画震撼了为他看病的医生。他的画奇异而荒诞,好象是宇宙初创时的图景——伊甸园,亚当和夏娃……我怎么知道呢?是对人体美——男性和女性的形体——的一首赞美诗,是对大自然的颂歌;人的最原始的天性赤裸裸地呈现在你眼前,你看到的时候不由得感到恐惧,因为你看到的是你自己。
这样巨作,思特里克兰德在临终时关照,一把火烧了。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也看到自己的创造多么美好。他也知道终有一天,世人会认可他,但是他,不屑。在骄傲和轻蔑的心情中,他又把它毁掉了。
至此,思特里克兰德完成了他完美的一生。我佩服他,在一个人朝圣的路上,他敢于向世俗说不,不仅放弃了优渥的生活,还坦然承受了道德的谴责。说他狠心放弃家庭,说他引诱朋友的妻子,说他背信弃义。
放下物质生活,或许能做到,但是要摆脱精神和欲望的束缚,无疑带着灵魂撕裂般的痛苦。这种痛苦,只有当你明白,你真正追求的东西,是超越一切,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才能熬过去。
当你到达了心中的圣地时,你会发现你内心世界,并不是一片晦暗的废墟,而是一片美丽的海洋,它宁静、深邃、安详、平和,没有纷争,没有机心,没有造作,时常回响着一曲天地间最美的歌——生命之歌。
人到中年,人生已过一半,甚至可能一半都不到,因为人生的无常总是不期而至。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了被各色的欲望所迷惑,我们为了追求“快乐”疲于奔命。
可是得到了,会快乐吗,又或者说这个快乐能长久地保持吗?应该是不能吧,于是我们再次追求不同的快乐,又有了新的目标,好不容易得到后发现这个快乐依然无法保持。我们再开始新的一轮追逐,像不像我们人生的轮回?
那么,看了《月亮与六便士》以后,我们是不是应该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是真正自己想要的吗?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答案需要自己去找寻,而不是别人给你一个答案。
就像我,我的信仰和梦想就是用尽我的力量,写出一点有价值的东西。这个价值也许有人欣赏,也许无人喝彩。但是对于我来说,没有关系,我只要尽力就好了。梦想能不能实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直在寻梦的路上。
寻梦是痛苦的,黑暗中磕磕碰碰,或许泥沙碎石磨伤了身体,或许污水弄脏了身体。又或许久久不见光明而心生懈怠,疲惫涌上心头,欲望反复地折磨令人绝望。
当我再次面临这样的情景时,我应该会想起思特里克兰德吧,他就像一盏灯亮起在黑暗中,于是我又有了寻梦的力量和勇气。也许,终究有那么一天,我也能找到我的“塔希提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