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堤防,自然遇境逢缘,不至卒发。纵发亦能顿起觉照,令其消灭。起烦恼境,不一而足。举其甚者,唯财色与横逆数端而已。若知无义之财,害甚毒蛇,则无临财苟得之烦恼。与人方便,究竟总归自己前程,则无穷急患难求救,由惜财而不肯之烦恼。色则纵对如花如玉之貌,常存若姊若妹之心。纵是娼妓,亦作是想,生怜悯心,生度脱心。则无见美色而动欲之烦恼。夫妇相敬如宾,视妻妾为相济继祖之恩人,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则无徇欲灭身,及妻不能育,子不成立之烦恼。子女从小教训,则无忤逆亲心,败坏门风之烦恼。至于横逆一端,须生怜悯心。悯彼无知,不与计较。又作自己前生曾恼害过彼,今因此故,遂还一宿债,生欢喜心。则无横逆报复之烦恼。然上来所说,乃俯顺初机。若久修大士,能了我空。则无尽烦恼,悉化为大光明藏。
如诚法师译
在凡夫位,谁无烦恼。必须在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到境缘,不至于马上暴发。纵然发生,也能够顿时生起觉照,令它消灭。生起烦恼的境界,不一而足。举出其中厉害的,只有财色与横暴无理这几件事而已。如果知道无义之财的危害胜过毒蛇,那么就没有面临财物时,贪求得到的烦恼。给与他人方便,如果认为究竟总归是利益自己的前程,就没有穷急患难的人来向你求救时,由于吝惜财物而不肯布施的烦恼。美色方面,纵然是面对如花似玉的容貌,常存如同是自己姐妹的心。纵然是娼妓,也这样想,生怜悯心,生度脱心。就没有看见美色而动色欲的烦恼。夫妇相敬如宾,看待妻妾是互相扶持承继祖祠的恩人,不敢把她们当作彼此行乐的工具。就没有随从色欲毁灭自身,以及妻子不能生育,儿子不能成长自立的烦恼。子女从小教育训导,就没有违抗双亲之心,败坏门风的烦恼。至于横暴无礼这件事,必须生起怜悯心。怜悯对方的无知,不与他计较。又作自己前生曾恼害过他,现在因为这个因缘,还了一个宿债,生欢喜心。就没有因遭横暴而寻仇报复的烦恼。然而上来所说的,是随顺初学之人。如果是久修的大菩萨,能够明了我空的道理。那么无尽的烦恼,都化为大光明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