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中级读本阅读推荐论语大讲堂
论语中级读本(宪问第十四)(7)

论语中级读本(宪问第十四)(7)

作者: 尔雅台 | 来源:发表于2019-12-19 11:22 被阅读0次

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〇学之而成谓之能。圣人所以重言之者,益见己无所能而求之于人之可耻耳。

〇此章是孔子论为学者当反己以自修也。邹氏曰:学以求能,乃为己之实功;若谓求能以为人知地,则犹是患人不己知之心也。(唐文治)按学而篇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里仁篇云: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下卫灵公篇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皆相同,而文小异。朱注云:圣人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

14.31 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

〇诈,谓人欺己。不信,谓人疑己。戒人不可逆料人之智诈,不可亿度人之不信也。大戴礼曾子立事云: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即不逆不亿之义也。先觉,谓有先见之明也。亿逆非觉也,故不亿逆而先觉者为贤。

〇此章举君子接人之道也。朱注:逆,未至而迎之也;亿,未见而意之也。是不明而疑也。周子曰:明不至则疑生,以疑为明何啻千里。此亿逆之说也。如觉人诈觉人不信,正是亿逆处,先觉者有觉而不用者也。盖先觉者卓立于物情之表,而随感随照也。圣贤心体至诚,未尝以诈与不信待人,但物来坐照自无遁情耳。如子产受欺于校人,舜受欺于象,正不失为先觉者。(刘宗周)杨氏曰:“君子一于诚而已,然未有诚而不明者。故虽不逆诈、不亿不信,而常先觉也。若夫不逆不亿而卒为小人所罔焉,斯亦不足观也已。”

14.32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

〇微生氏,名亩,直呼孔子名而辞甚倨,盖以齿尊。栖栖,犹皇皇,历聘诸邦,此栖彼栖而不安也。为佞,言其务为口给以悦人也。固,通锢。痛怜斯世之锢蔽,不能不言,而非佞也。

〇此章见圣人以道易天下之心也。朱注:固,执一而不通也。执一不通足以惑人心,锢风气,圣人所以深恶,所以断断然不惮口舌之劳者,无非欲开当世之闭塞也。(唐文治)盖天下多空言无实之士固足偾事,而天下多不辨是非之士亦足害道。既不敢为佞又疾固,必也圣乎。惟圣人体道任重,时行则行时止则止,未尝有一定之权,何固之有。包注病世固陋,欲行道以化之,是也。

14.33 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〇骥,良马也。所以称骥者,非仅以其力能行远,乃以其德性调良也。

〇此章是孔子尚德之论也。人之重君子者以才,而其所以称君子者以德,犹马之为骥者。骥之能,存乎任重而致逺,然使仅有其力而难于控御,何足为骥乎?故称骥者不称其有驰骤之力,而称其有调良之德也。曾国藩云,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故德为才之体,才为德之用。有德者无才不如有才,无德者有才不如无才;无才之德不可为德,无德之才不可为才。所以元凯不失才子之名,而共兜不在俊乂之列,分合轻重之间,不可不审也。(四书日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中级读本(宪问第十四)(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xd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