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中级读本论语大讲堂读书
论语中级读本(里仁第四)(9)

论语中级读本(里仁第四)(9)

作者: 尔雅台 | 来源:发表于2019-04-18 12:40 被阅读6次

4.15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〇参乎者,呼曾子名,欲语之也。唯,应辞,直晓不问,故答曰唯。门人不晓而问于曾子,曾子答之以忠恕。言夫子之道,唯以忠恕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更无他法,故云而已矣。

〇上章言正名在正心,正心之道则在忠恕。盖人心之发动处,不以忠恕正之,则必为欲恶所乘矣。忠恕即是得之之道,犹锻练乃健身之道,此切示下手工夫耳。人心有相同,己心所欲所恶,与他人之心所欲所恶,无大悬殊。故尽己以待人,不以己所恶者施于人,此便是忠恕。中庸称孔子云: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不曰忠恕合道而曰违道不远者,正是指点初心,须向一门深入耳。忠恕之道即是仁道,而言忠恕则较言仁更使人易晓也。因仁者至高至德,而忠恕则是学者当下之功夫,人人可以尽力。故忠恕是学者事而非成德事,是功夫论而非本体论也。

〇一以贯之者,下学而上达矣。一是一心,贯是万事,故一以贯之,犹言以一心应万事。而忠恕则是一贯之注脚,忠在一上,恕则贯乎万物之间。朱子曰: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盖中心为忠,尽心为人也,夫子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如心为恕,推己及人也,夫子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朱子又曰:忠恕只是一件事,不可作两个看。盖主于内为忠,见于外为恕;忠如瓶中之水,恕如瓶中泻在盏中之水。忠因恕见,恕由忠出;忠是无一毫自欺处,恕是称物平施处。朱子又曰:忠是根本,恕是枝叶。非是别有枝叶,乃是本根中发出枝叶。忠只是一个忠,做出百千万个恕来。忠者诚实不欺之名,圣人将此放顿在万物上,故名之曰恕。曾子功夫已到,如事亲从兄弟,如忠信讲习,千条万绪,一身亲历之,圣人一点他便醒,原来只从一个心中流出来,本末先后,一以贯之。

〇在圣人本不消言忠恕。众人由此著工夫,乃由忠有恕,圣人则自然忠恕也。钱穆先生云:惟圣人之心,即理即道,此一境界,学者不易骤企,故曾子以忠恕告门人。朱子曰:天地是无心底忠恕,圣人是无为底忠恕,学者是求做底忠恕。程子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忠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恕也。又曰:忠者天道,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忠者天道,是天命之性;恕者人道,是率性之道;天道是体,人道是用,心事合,性道合,全性起修,全修起性也。圣人只此一心之理,而尽贯众理矣,故曰一以贯之。中庸云:一者诚也,天地一诚而已矣,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朱子曰:盖至诚无息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万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以此观之,一以贯之之实可见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中级读本(里仁第四)(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vs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