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笑集中国传统文化学论语
用人物探析法读《论语》,经典也可以很有趣

用人物探析法读《论语》,经典也可以很有趣

作者: 爱读书的张锦云jude | 来源:发表于2020-03-19 21:39 被阅读0次

    说到《论语》这部书,它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人人都知道读论语的好处,人人都读过《论语》中的一些名句,可是真正读过《论语》全本的人却不多。

    对于一般人来说,要把《论语》全本啃下来是比较难的。一是文言文艰涩难懂,经常需要查找资料,读起来太累人;二是《论语》是对话体,全书由零散的对话片断组成,读个只言片语容易,要理清全书逻辑、形成整体认知有困难。

    宅在家里这段时间,我反反复复研读了这本书,有了一些感触和体会,也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一般读者在读《论语》这本书时采用怎样的方式,能够既读得轻松,又能有所受益?

    我把我要分享的方法叫做“人物探析法”——就是以人物为中心,将《论语》中与这个人物相关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把《论语》当作故事来读,通过对话分析人物的形象,从中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大家知道,《论语》记载了孔子和弟子之间的对话,孔子的深刻思想就蕴含在这些对话当中,而且从中可以看出弟子们的人物特点。以人物为中心的方法,契合我们爱听故事的天性,让阅读更有兴趣。

    我选用的是这本中华书局出版的《论语译注》

    一、读哪个版本的《论语》——杨伯峻版《论语》

    从古至今,《论语》的权威版本有不少。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我认为选书原则主要是——选简单易懂的、权威出版社出版的,不选注解过多、过于学术性的。有的版本中作者对自己的学术观点作大篇幅的专业性阐释,更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读者。

    对于初读者来说,建议选择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版《论语译注》。这本书是大学老师推荐的版本,因此我也是选用的这一版本。因为它注得少,且简单通俗,比较尊重原著,读者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思考,避免被作者的观点牵制。其他版本虽然也各有好处,但我认为可留到之后再去研读。

    二、怎么用“人物探析法”来读《论语》?

    《论语》每段不过是寥寥数语,但却勾勒了性情各异的孔门师生形象。《论语》中出场较多的弟子有颜回、子路、冉有、子贡、子张、子夏等,还有的弟子出场虽不多,但性情、气质也可见一斑。

    今天我以颜回为例,将与颜回相关的对话归拢在一起,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我是怎么通过对人物进行探析来读《论语》的。

    (一)带着第一个问题去读:颜回是个怎样的人?

    在阅读过程中,我将颜回的特点进行概括,总结出几个关键词。

    1. 品行贤德

    相关对话整理如下(考虑篇幅问题未全部展示,仅作示例,有疑难字词的段落附译文):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篇》);

    【原文】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篇》);

    【译文】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长久地不离开仁德,别的学生么,只是短时期偶然想起一下罢了。”

    【原文】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公冶长篇》)

    【译文】颜渊道:“愿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2.聪明好学

    【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篇》)

    【原文】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冶长篇》)

    3.讷于言而敏于行

    【原文】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篇》)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回去自己研究,却也能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蠢。”

    【原文】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篇》)

    【译文】孔子谈到颜渊,说道:“可惜呀[他死了]!我只看见他不断地进步,从没看见他停留。”

    孔子与颜回画像(来源于网络)

    (二)带着第二个问题去读:孔子为什么对颜回评价如此之高?

    在《论语》当中,孔子对颜回的夸奖次数是最多的。并且孔子对其他弟子是既有肯定又有批评,评价比较中肯,唯独对颜回毫不吝啬他的赞美,实在是让人好奇。为了弄明白其中原因,我边阅读边对比了孔子的其他论述,大致总结出三个原因

    1.颜回符合孔子心中“仁”的概念。

    什么是“仁”?这个问题孔子从很多角度谈过,比如说“克己复礼为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巧言令色,鲜矣仁”等等,主要在于要有仁爱之心、克己修身、践行仁德、言语谨慎迟钝、不浮夸等等,而颜回正具有这些特点。

    2.颜回具有淡泊名利、脚踏实地的品性。

    虽然穷困,但颜回能安贫乐道,老老实实求知问学,保持心境的宁静。这正与孔子的自白相近——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 颜回勤奋好学,悟性高,注重践行。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自然注重弟子的学习,而颜回不仅勤奋好学,有“闻一以知十”的悟性,而且能始终不渝地对老师的学说进行发挥和践行。

    (三)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读:孔子那么喜爱颜回,为什么不同意卖掉自己的车子给颜回买外椁?

    众多弟子中孔子最喜爱颜回,颜回死时,孔子悲痛万分道:“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篇》)可是,孔子却不同意卖掉自己的车子给颜回买外椁。

    【原文】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先进篇》)

    【译文】颜渊死了,他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来替颜渊办外椁。孔子道:“不管有才能或者没有才能,但总是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鲤死了,也只有内棺,没有外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替他买外椁。因为我也曾做过大夫,是不可以步行的。”

    这里要说明一下,古代的棺木分为两重,内里一层叫“棺”,外面一层叫 “椁”。

    孔子不同意卖车的原因,根据我的分析,主要有两个:

    一是文中他向颜回父亲所作的解释:自己的儿子鲤死的时候也没有外椁,况且自己已经做了大夫,徒步出行不符合身为大夫的礼制;

    二是孔子主张丧葬应该“称家之有无”(可参考《先进篇》中相关批注)、“丧,与其易也,宁戚”(见《八佾篇》第4则),颜回家贫,不必非要用外椁,也不必非要追求仪文周到,情真意切的“悲戚”更适当。

    最后提到的这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人而异,主要是延伸性的问题,大家可根据自己阅读中的体会自行思考。比如,如果是带孩子读《论语》,可以给孩子提问,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可他一生没有做官,不能施展平生所学去实现更大的理想,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呢?

    用人物探析法读《论语》,其实就像以针线去串珠,以某个人物为中心点,思考相关的问题,并调动相关的其他内容来解答自己的疑惑,从而深化理解。但是,这一方法只可帮助我们培养兴趣、领悟一些道理,终究不能把握《论语》全书的面貌,要想真正将《论语》读懂、读透,还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去系统地攻读、钻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人物探析法读《论语》,经典也可以很有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er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