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伪主义和范式理论

作者: 高黑 | 来源:发表于2018-01-20 15:12 被阅读201次

我们一般都认为,区分科学和非科学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看命题是不是可证伪的。可证伪的,就是科学的,不可证伪的,就是非科学的。

但是在科学哲学领域,这个观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证伪主义的意义和困境

在卡尔.波普尔提出证伪主义之前,科学界的主流是实证主义,通过归纳提出一个假说,然后用大量的事实或者实验去证实它。比如,我们通过观察提出“金属受热会膨胀”,然后,我们观察在金属在时间t1受热膨胀了,t2也膨胀了,tn也膨胀了,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果,一个规律 -- 金属受热会膨胀。

这是一个极其朴素且有效的研究方法。

然而,波普尔不同意(实际上,几百年前的休谟就已经不同意了)。波普尔说,一个事情能被证实,背后的思想是归纳法,但是归纳法是逻辑上是无法自洽的。就算做100次、1万次实验,证明了金属受热会膨胀,从逻辑上也无法证明下一次实验中,金属仍然受热膨胀。

我们根本无法证实一个全称命题。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件事情是无法证实的,你数100万、1亿只天鹅,也不能证明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而所谓的规律就是全称命题,比如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

波普尔说,理论是不可能被证实的。但是理论可以被证伪。比如,你数多少只天鹅都无法证明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但是只要有一只黑天鹅出现,你原来的全称命题就被证伪了。

所以,何谓科学?我们可以大胆的提出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必须是可以被证伪的。然后用事实去检验,一旦失败了,就用新的理论去取代,否则就说明这个理论暂时是可以被证伪而尚未被证伪的,是可以使用的。科学就是可以被证伪而尚未被证伪的理论。一切无法被证伪的理论都是非科学(当然,有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和科学无关)。

波普尔的这一套被称为证伪主义,它在逻辑上明显比实证主义严谨,几乎无懈可击。因此,能不能被证伪几乎成了划分科学和非科学最重要的标准。所有信仰范畴的东西,由于无法证伪,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因而都是非科学的。当然,这里不否定非科学的东西对我们是有价值和用处的,比如艺术、审美、宗教。

但是,波普尔是不是一统天下了呢?并不是。主要的挑战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 事物是多因的,“证伪”无法确定是否针对理论本身的

实际情况表明,波普尔把证伪这件事想简单了。致命的批评来自整体论者,一个科学结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单因。单一的理论往往无法推导出实验结果,因而无法从结果来断定证伪的是不是理论本身。

举个例子,我们用望远镜观测天体的运行轨道数据,这个结果既受天体力学理论影响,也受望远镜所依赖的光学理论的影响。如果我们的观测和理论推导不符,我们凭什么说这个就是证伪了天体力学的理论,而不是证伪了光学理论?

牛顿发明万有引力以后,有人发现天王星的运行轨道和计算不符。按照波普尔的理论,这个时候就可以推翻牛顿定律,建立新的理论了。而事实是,很多科学家固执的坚持牛顿理论,他们通过数学计算得出,不符不是理论的错,而是很可能在某个地方有一颗尚未被发现的行星。然后,我们就真的发现了海王星。

在实验中,我们碰到了结果和理论不一致,难道我们一定会去推翻理论吗?更多的时候,实际上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去检查实验精度,或者再多做几次。

这个困境又称迪昂-奎因问题。

2. 证伪主义与历史不符

所有的挑战里,其实最大的来自于这个。作为一个成功的理论,你必须能够解释历史和现实。而我们研究科学史会发现,整个科学的进步严重不符合证伪主义。

哥白尼刚提出日心说时,很多观测数据与理论不符,以至于他不得不加了很多本轮,数量和地心说差不多,预测精度还不如地心说。而且,日心说无法解释很多“常识”,比如,如果地球是绕太阳旋转并自转的,为什么没有把月亮甩在后面,为什么从一个高塔上扔一个球下来,落地的地点没有出现偏移,为什么人没有像石头那样被甩出去。也就是说,日心说刚出来时,它面临的“证伪”是远多于托勒密的地心说的,但是学术界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日心说,因为有相当多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固执的认为日心说更简洁 ,因而有可能更完美、更正确,这其实完全是一种信仰。慢慢过了100多年,随着伽利略发明了惯性等力学概念,以及开普勒将轨道从圆形改为椭圆形,才完美的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从而奠定了日心说今天的地位。

很多理论在“婴儿”时期,都面临过日心说的困难。比如关于原子的结构,最早的卢瑟福模型预测负电子会朝向原子核塌陷,但实际观测并没有出现塌陷。学术界并没有因为这个观测和理论的不一致而放弃卢瑟福模型,而是由他的学生玻尔做出了修正,提出了不连续和轨道跃迁理论。

牛顿、拉瓦锡 、麦克斯韦,历史上都面临过提出的新理论出现了观测中的反例的情况,如果简单的按照波普尔的证伪原则,那这些科学进步都不会发生。

这对于一个理论的打击是巨大的,不管你自己是不是正确,现实世界里视你为无物。这个窘境使得波普尔在晚年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早年对于证伪主义的观点过于激进了。

库恩的范式革命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被誉为上世纪科学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这里,他首次提出了范式的概念。

按照范式概念,一个科学理论,如果成立,它需要满足一些前提假设,然后它必须符合一些模型、逻辑、数学或者符号系统等,在这个范式里,因果关系是成立的,理论可以对事物做出预测和解释。而且,在某一个时期,会同时存在诸多的范式竞争,但是最后会有一个胜出,成为主流。

范式也会遭到挑战,会有反例出现,会有“证伪”出现。但是少数的反例不必然会推翻现存的范式,范式要么忽略反例,要么对自己进行修正以适应反例。只有当反例过多,修正的代价过大时,才会出现新的范式,取代原来的范式,在新的范式下,反例成为了常态,科学也因此进步了。

这个理论可以完美的解释诸多的历史现象,比如为什么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大小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前,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竟然存在了2000多年?因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可以解释其它很多现象,已经形成了一个范式,自然不是很容易被某一个反例推翻的。同理,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广义相对论取代牛顿力学都是类似的过程。

而一个范式被取代了,并不意味着它就彻底错了、被抛弃了,这个理论在原来的范式里仍然有价值。今天,我们实际生活中还是大量采用牛顿力学就是一个例子。

除了范式理论,还有新实验主义、贝叶斯主义、科学研究纲领、反方法论等,在此不再展开。

总结一下,波普尔的可证伪性,一般人拿来判断科学还是非科学,仍然是相当好用的。但是在学术界,的确主流学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好的方法来区别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非科学。

相关文章

  • 证伪主义和范式理论

    我们一般都认为,区分科学和非科学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看命题是不是可证伪的。可证伪的,就是科学的,不可证伪的,就是...

  • 金融炼金术

    在哲学史上,有两个流派: 科学主义(实证主义):有些理论必然正确 证伪主义:任何“所谓正确”的理论都是会被证伪的。...

  • 可证伪的才是地道的

    波普尔证伪主义理论的启发 证伪,就是证实是假的意思。他的理论对人们在科学理论和非科学理论之间画一条界线有非常大的启...

  • "证伪主义"理论——365天读书会第21天

    2.21号,今天主要讲了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助手波普尔提出的证伪主义理论,什么是证伪主义?科学理论的标志不是它能...

  • 哲学课学习笔记:第5课 科学的困境

    思考: 1、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存在的问题 2、波普尔的证伪理论 3、工具主义

  • 薛兆丰经济课总结·什么是地道的经济学思维(一)

    一、可证伪的才是地道的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波普尔(Karl Popper)的证伪主义理论,对人们在科学和非科学...

  • 《这就是心理学》Day2

    Q6 一个理论只有可证伪才能算靠谱的理论,为什么要可证伪?可证伪的概念,在你的学习和工作中有什么应用?提示:可以结...

  • 卡尔·波普尔|《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09

    未被证伪而信其伪,与未被证实而信其实,到底怎么不一样? ——史铁生 《病隙碎笔》 1、证伪主义:科学理论的标志不是...

  • 探索Karl.Popper(三)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的定义: 波普尔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理论看作是普遍命题,认为科学...

  • 可证伪性-《这才是心理学》

    科学是验证可解的问题,既可检验的理论。而且这个理论在科学上是可被证伪的。如果一个理论不可被证伪,并且和自然界的真实...

网友评论

  • 八日寒蝉:这个专题,文艺聚集地,(http://www.jianshu.com/collection/3e9d773824b5),您可以看一下简介,投稿被录有偿。8-10元每篇。
  • Alisxto:有点好奇,“证伪”的判断是如何进行的,正如文中提到的很多由于“误差”导致的与理论不相符合的观测到底是不是一种有效证伪?观测和经验确实理性上不一定可靠,倘若感质性的观测对于一个本质性命题的证伪是本身是无法证伪的,那么这种因为感性的局限导致一个命题的理性上的可证伪性而难以被证伪的情况是否就是文中的一种对于证伪主义的怀疑?没具体读过波普尔的东西,想知道他说的证伪性是只要存在在理性层面即可,还是需要有实际操作性
    高黑:@Alisxto 最容易理解的证伪就是药品的双盲实验,能不能治病,立马见分晓。其它领域没这么黑白分明。波普尔自己应该是希望证伪也可以实操吧。

本文标题:证伪主义和范式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vz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