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佛性就是人性

作者: 晨简之书客 | 来源:发表于2020-04-12 18:56 被阅读0次

当然,惠能老师还只是停留在“万法本自人兴”这一阶段,还没有达到“万法本为人兴”这样的高度。他强调人的主观内心,提高人的地位,但还是限定在佛教的框架内。他所谓的人心、本心、本性、自性,还是在佛学的范畴内,仍然没有离开“人生皆苦”和“解脱成佛”的宗教教义。然而,一旦这一框架被突破,人的主体性一旦被高高扬起,那就意味着思想界的惊天动地的变革。遗憾的是,他的后辈弟子们没能做到。阳明心学有所突破,却是突破了佛学的框框,又套上了儒学的框框。而真正把人提高到高于一切的地位的,是西方的思想家。

我们当然不能苛求惠能老师,他毕竟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他的这些思想,在当时已经是革命性的创举了。你看,在惠能老师的眼里,佛早就回归人心了,佛性就是自性,自性就是本性,本性就是本心。人的本性就是人性,人的本心就是人心。人的解脱始终是第一位的,怎么解脱?“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正因为佛性就是人性,所以才能顿悟成佛呀!

【经文】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同学们!未开悟时,佛就是众生,一念开悟之时,众生就是佛。所以万法其实都在众生自己心中。那为什么不从自己的本心中,刹那领悟自己的真如本性呢?《菩萨戒经》说:‘众生的本源自性本来就是清清净净的。如果认识到了这个自心见到了本性,那么众生就都能成佛。’《净名经》也说:‘当下豁然开悟,便能见到本心。’”

《菩萨戒经》,其实是《梵网经》的一部分,专讲菩萨心地戒的,后来为了诵持方便,把这部分单独拿出来,称作《菩萨戒经》,其主要内容是讲修行菩萨道应遵循的戒律。

《净名经》,又名《维摩诘经》,主人公维摩诘是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他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享尽人间富贵。同时他又才智超群,深通佛法之妙谛,虔诚修行,最终成佛。《维摩诘经》的主要思想就是宣扬在日常的世俗生活中也能修行成佛。

我们看,自称文盲的惠能老师,居然在这里连着掉了两次书袋。两部经,两段文字。这说明,惠能老师的文化功底其实深着呢,只是他认为,不要因为有文化就被文化牵着走,那还不如当个文盲。佛经是用来为自己服务的,比如这两部佛经,跟惠能老师的顿悟成佛论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有什么打紧呢?沾到点边,就拿来用吧。这才是惠能老师的本事,这才是真正的思想家。

惠能老师的真正目的就是告诉大家,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差别就在于你有没有认识到这个清净的本心。佛性、自性、本性、本心、人心、人性,其实都是一回事,本来就都是清净圆满的,所以,佛法也都是在自己的本心中,只要领悟到这点,你就能成佛。也正因为如此,你才能顿悟成佛呀!

其实,你就是佛。这句话惠能老师没有亲口说出来,他的后辈弟子却有人这样做了。他的曾徒孙,庐山归宗寺的智常禅师,就对前来参佛的灵训禅师说:“你就是佛”。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意义不亚于尼采“上帝死了”的振臂高呼!但是,“上帝死了”震惊了整个西方思想界,而“你就是佛”却淹没在专制主义的桎梏中。

你就是佛!虽然如此,绝大多数人却意识不到。这就需要师父来领进门了。

【经文】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同学们!我在弘忍大师那里,一听这无上的佛法真谛,当下便开悟,顿见自己的真如本性。因此,我把这顿教法门流布推行,让修佛之人能够顿悟菩提智慧,各自观照本心,各自顿见本性。”

惠能老师虽然是天才,但还是得有弘忍大师的指导。行由品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弘忍大师秘密为其讲说《金刚经》,传授无上的顿悟成佛法门,惠能因此彻悟,立时成佛。现在,轮到当了老师的惠能现身说法,把这法门流布推行了。

但是,有多少人能懂得这无上的妙道真谛呢?天才惠能能够“言下便悟”,你们这些根器浅薄、资质平常的人怎么办呢?

【经文】

“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

“如果不能自己开悟解证,那就得找一位梦想导师,他能够解证最尊最上最第一的顿教法门,给你指示正确的修行途径。这样的梦想导师,是有大因缘的,也就是说他能够教化引导众生,让他们实现成佛梦想,见到真如本性。一切真谛妙道、善法良方,都是这些已经成佛了的梦想导师从他们的切身经历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是他们的现身说法。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有的佛,十二部经所讲述的所有真谛,其实在每个人的本性中,本来就是有的。如果不能自己领悟到这一点,那就要求得一位梦想导师来开示,才能领悟这一点,见到自己的本性。”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找一位大善知识,做你成佛的梦想导师,是多么的重要!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佛性其实就藏在人性之中!你就是佛呀!

这句话振聋发聩,可是,人们想不到,即使听到了,也不相信,不明白。他们不明白自己,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内心。

那个灵训禅师,到庐山归宗寺来参佛的时候,问智常禅师:“如何是佛?”

智常说:“我告诉你,你会相信吗?”

灵训说:“您老人家诚心诚意的告诉我,我怎么会不相信呢?”

于是智常对着灵训说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话:“你就是佛!”

拍了胸脯保证会相信的灵训,却还是半信半疑。过了不久,他打算到其他地方去参佛,便向智常告别。

智常说:“嗯,你要走了啊。走之前,我把真正的佛法秘密告诉你吧。你近前来。”

智常贴着灵训的耳朵说:“天气冷了,路上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啊。”

灵训一下恍然大悟。“你就是佛”这句话一直萦绕在他心中,他百思不得其解。现在他明白了,佛就在人心中。佛性就是人性,顺着自己的本心,也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你就是佛。

【经文】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如果能够自己悟证这一道理,就不再需要向外求得指点。如果认为一定需要有人开示才能得到解脱,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心内自有般若智慧,就可以自己开悟的。如果有了错误的想法,并且迷恋于错误,自以为正确,颠倒是非,那即使有人指点,也是救不了你的。如果用真正的般若智慧观照,就能够在刹那间消灭所有的妄念。如果识得自己的本性,一旦开悟就能够达到佛的境地。”

导师虽然重要,也得徒弟配合呀。如果执着于错误的观念,那有十个梦想导师也没用。导师只能告诉你那条路,至于走不走、怎么走,在于你了。悟道在个人,导师最多只能告诉你,你自己就是佛,明不明白,相不相信,在于你自己。

相关文章

  • 35佛性就是人性

    当然,惠能老师还只是停留在“万法本自人兴”这一阶段,还没有达到“万法本为人兴”这样的高度。他强调人的主观内心,提高...

  • 佛性即人性?人性即佛性?

    作者/木子慧 常常看到很多初学佛的人,学佛后颠覆了原来的三观,新的三观还没建立起来,他们的思维是混乱的,很多思想都...

  • 人性、佛性

    文:而立虚云 2017年3月10日,这是一个周五的下午。我坐在自己的桌子上,感觉头脑有一点昏沉。还好今天没有什么要...

  • 【191】这种人临终的时候,很难跟弥陀相应!

    楞 严 经 讲 记 你看我们分析人性,我们先不谈佛性先讲人性。佛性一念妄动以后产生人性,人性它是有相状的,《唯识学...

  • 人性·佛性·空性

    曾与朋友讨论过多次,争论过多次,人性是什么? 人性善,或人性恶,似乎都无法完全对人性作出解释。而近来读《金...

  • 佛性即是人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梦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 佛性与人性

    作者:学山禅师 问:师父好。看到很多学佛的人都变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强压迫自己的欲望。总是觉得佛法在很多方面否定...

  • 人性  神性  佛性

    儒家讲存心养性,道家讲修心炼性,佛家讲明心见性。同样是论心性,提法却不一样,这不仅是由于表达语言的差别,同时也代表...

  • 佛性与人性

    每年春节都很忙。除了吃喝玩乐,呼朋唤友之外,还要忙很多民俗活动。 从大年三十开始到正月初九,差不多每隔几天就有一个...

  • 人性体现的就是神性和佛性

    圣经说,世界和人是神的创造。根据创世记,神创造世界和人的时候,看着一切都是好的。这表明,神喜欢自己创造的一切,祂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5佛性就是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mo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