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读史逍遥游
精彩纷呈宋王朝(第四部,第十四章,第四节)

精彩纷呈宋王朝(第四部,第十四章,第四节)

作者: 司马吹风 | 来源:发表于2022-10-12 06:12 被阅读0次

                第十四章  朝廷宰相轮流坐

                      第四节 阻起复(下)

    公元1244年十月初,赵昀下诏,命庆元府(浙江宁波)守臣劝史嵩之入朝。从这个细节来看,到十月份,史嵩之已经将其父史弥忠的灵柩送至庆元府鄞县老家了。可见,尽管史嵩之早接到了皇帝赵昀的起复诏书,鉴于舆论压力太大,他还不敢轻易接受,一直在推辞、观望,推辞观望的同时回了宁波老家,为父治丧。

    知庆元府奉命劝史嵩之进京面见皇帝,起复为宰相,史嵩之不敢答应,而赵昀似乎一时离不开史嵩之,还是不批准史嵩之“守制”。从一开始,史嵩之是做好了起复准备的,可没想到舆情如滔天骇浪,史嵩之由假推辞慢慢变成了真推辞,可赵昀还不放手。一位不敢来,一位偏要他来,两人谁都不让步,如此一来,岂非成了僵局?

    恰在此时,打破僵局的人出现了。将作监徐元杰上奏道:“史嵩之起复,士大夫议论纷纷,臣请陛下从执政官中提拔宰相代替他。”

    赵昀对徐元杰说了实话:“朕之所以一再要史嵩之起复,是因为边事紧张,而史嵩之熟悉边关战事啊!”应该说,赵昀这个考虑是没有错误的。

    徐元杰道:“学校的学生,说得也很对啊!”

    赵昀叹息道:“学生之说倒是正论,可说的话也太重了一些!”

    徐元杰道:“正论是国家元气,可见正论还在学校。陛下应该保养这一线之脉才是!”徐元杰说完,便提出要辞职。徐元杰不仅是朝廷将作监,还身兼经筵,也就是给皇帝讲经论史的老师,提建议就提建议,怎么突然甩手不干?

    赵昀有些突然,急忙批评道:“经筵正赖爱卿规益,岂能轻易离开?”这次对话后,赵昀的意志有所松动了。事后,将作少监史季温、右史韩祥都上疏,说史嵩之不应该起复。赵昀思想终于转弯。

    十月中,赵昀将谏议大夫刘晋之、侍御史王瓒、监察御史龚基先、胡清献免职,这四位台谏官,都是史嵩之的亲信。同时提拔刘汉弼为左司谏。

    刘汉弼立即上言道“拔去阴邪,大概可以转危为安。否则,是非不两立,邪正不并列,陛下想提拔正人君子,也难以成功。马光祖夺情起复,是史嵩之预备留的后手,请陛下勒令马光祖补齐守孝期,以正礼法!”

    史嵩之听到这些情况后,再次上疏,请求为父守制,赵昀终于明白,史嵩之不为公论所容,史嵩之再有能力,但总不能因为他一人,得罪全天下的士大夫吧,因此忍痛割爱,下诏同意史嵩之终丧。

    十二月初,赵昀任命范钟为左丞相兼枢密使,杜范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游似为知枢密院事,刘伯正为参知政事兼签书枢密院事,赵葵为同知枢密院事。朝廷班子成员便是这五位了。其后,史嵩之的死党金渊、濮斗南、郑起潜等相继免职,属于史嵩之的时代过去了。

    公正而论,史嵩之在宰相位六年,还是有所作为的,他在位期间,前后推荐名士三十二人,其中的董槐、吴潜,成为后世名相;史嵩之为相期间,极力支持四川余玠修筑防御体系,为以后的抗蒙战争起了巨大作用;对于京湖置制司的老部下孟珙,史嵩之更是不遗余力地予以支持,两年后即公元1246年,蒙古元帅范用吉欲向孟珙反正,朝廷不同意,假如史嵩之没有离开宰相职位,史嵩之断然不会拒绝这等好事,孟珙也可能不会因为得不到朝廷完全信任郁郁而终,以后的抗蒙战争也许会是另外境况。

    但史嵩之缺点也很严重,比如独断专行,贪恋权势,就连他自己的侄子史璟卿,都写信指责他“苞苴(贿赂)公行,政出多门,便嬖(善于迎合奉承的亲信)私昵,狼狈万状,祖宗格法,坏于今日也……为今之计,莫若尽去在幕之群小,悉召在野之君子,相与改弦易辙,戮力王事,庶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矣。”

    史璟卿写信后不久,突然暴病而亡,有人甚至传言,是史嵩之下毒谋害史璟卿的。更巧合的是,史嵩之不准起复后半年时间,不仅史璟卿,后来还有徐元杰等相继暴亡,结果,这些人暴亡的嫌疑,全部指向了史嵩之,这当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我们下节再分析。

    总而言之,史嵩之功大于过,但是因为他堂叔史弥远专权二十多年,引起世人普遍不满,士大夫不愿意再出现一位专权的史宰相了。宰相又不是他史家的囊中物,尽管史嵩之很有军事谋略,因为起复之事,遭士大夫攻击,在所难免!

    公元1257年九月,史嵩之去世,享年六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少师、安德军节度使,进封鲁国公,谥号“忠简”,因为家讳(其父为史弥忠)改谥“庄肃”。公元1275年,因右正言徐直方进言,史嵩之谥号被朝廷剥夺。

    佐料:周密《癸辛杂识》后集,描述了南宋“三学之横”。

    宋朝太学、武学、宗学称为“三学”。南宋淳祐(1241—1252)、景定(1260—1264)年间,三学的学生运动十分活跃,他们干预朝政、左右舆论,直接影响朝廷政事。

    凡是三学不满意的人,那怕是宰相台谏,也直接加以攻击,直到把他赶下台才肯罢休。他们的政治影响,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意志。

    如果朝廷对他们稍加约束,他们就以秦朝作比喻,说这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的恶行。宰相和皇帝对他们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过问。后来甚至发展到极处,走向了反面。他们逐渐被权贵所利用,收受贿赂,为奸邪辩护,动摇国法,甚至造谣生事,动不动就上书上章,人们怕他们如同虎狼,一般商人和平民,无不受其危害,且无处申诉,临安府也不敢过问,而权相史嵩之、丁大全等想改变这种状况,反而累及自身。直到后来贾似道出手,才制止住这股歪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彩纷呈宋王朝(第四部,第十四章,第四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ht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