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交流轮岗政策可能初衷就是为了让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进行均衡,尤其是师资资源。优秀的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交流轮岗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择校热。所谓的择校,还是一定程度上选择优秀的教师。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碰到优秀的教师。家长为了能够进入某个优秀的教师班级,想尽一切办法。制定这个政策,已经肯定了教师对于一个学校的影响作用。
可是,没有约束的政策是可怕的。交流轮岗就和绩效工资一样,并没有像专家们所想的那样给基层的老师和基层的学校带来福利,相反更叫让不堪的教育更加的破碎。在交流轮岗还没有施行的时候,农村的教师少,教师的素养没有城市的好,但是一个老师能够扎根一个学校,能够用勤奋弥补知识的不足。老师和学校有一个归属感,老师把学校作为家。可是,自从有了交流轮岗,学校的老师,没有了安全感,干什么工作不能够从长远着想。老师不敢再假期正式开学之前去备教案,被学生。因为不知道开学之前你会去什么地方。老师的命运不被教师自己掌握,而是被某些人掌握着。没有了安全感和归属感,老师对于工作的态度是敷衍的。老师对于学校没有感情,学校对于老师就是一个混面钱的地方,而不是实现理想的地方。
除了让老师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之外,交流轮岗对于农村学校的破坏是超出所有人的想象。首先是对于学校管理制度的破坏。交流轮岗是一个没有约束的政策。校长负责制下地学校,交流轮岗就成为学校的某些人打击报复异己的工具,导致学校老师唯唯诺诺,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让管理没有任何的监督。没有监督的政策,破坏力是无法想象。其次,对于学校的教师队伍的破坏。政策没有实施之前,每一个学校大多数科目能够有合理的师资队伍。即使质量不是很高,至少能够胜任教学工作。而现在,交流轮岗让很多年轻骨干教师离开学校,而补充不了新的教师。导致学校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年轻的教师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没有办法最快进入教学的角色。老教师,年龄较大,精力上赶不上,不能够胜任教学。导致学校的很多科目很难有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甚至有的学校,没有一枝可以拿得出手的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是教师队伍的真实写照。而笔者所在的学校,好几门学科根本没有专业老师。每一个教师无论什么专业和年龄都上课,还不够老师。没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导致农村教学越来越差,家长只好逼着把学生转到外地求学。最后,交流轮岗让农村教育苦不堪言。本来是优质资源往薄弱地方流动的政策。很多地方,却沦为农村的之间的学校进行流动。跨乡交流还是农村之间。乡内之间就是中学和中心校向偏僻的村小和教学点交流。而城市的教师还是在城市之间交流。这样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交流,导致农村教育越来越差,越来越没有信心。
越是偏远的地方,越需要一支合格的,能够持久的教师队伍。越是好政策,越是需要监督。政策不能够造福老师,至少不要祸害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