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约束的人心——论语贯通55

作者: 璞文1 | 来源:发表于2019-03-21 09:48 被阅读27次
没有约束的人心——论语贯通55

《为政》篇探讨了致力于人类群居生活的和谐是真正的政治精神,民风教化与礼的系统的建立是真正的社会秩序基础。在《为政》篇最后一章孔子用借喻的手法讽刺社会风气的堕落,指出“非其鬼而祭之”这些微妙的社会人心变化。所以,接着进入《论语》第三篇《八佾》篇的讨论。探讨礼乐系统的本质与重要性。

《八佾》篇开篇3•1 --3•3这三章承接《为政》篇的讽刺的笔调,还是表明孔子对隐藏在社会礼俗变化背后人心的变化的深深忧虑,对礼的系统背后的孝悌忠信等人文精神在日益弱化而产生的深深的忧虑!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季氏作为大夫,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是超过礼的规格的。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做出来呢?也就是指季氏无视鲁国君王,这社会快要动乱了!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在《雍》诗上有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主祭的是天子,在三个大夫家的庙堂,怎么可以唱这样的诗呢?这也是反映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天下快要乱了!

没有约束的人心——论语贯通55

所以说,礼与乐你想怎么运用都可以,关键是这背后的人心的变化是最可怕的。变化的不是礼俗这个简单的事情,变化的是背后的人心。“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是人心在变,是人心没有了约束,没有了对“礼”的敬畏。

礼是社会秩序的规范,不是一个人的生活, 是群居的生活,那就要有这个礼的规范,要有这个礼的系统。你违反这个规范,那就是心里只有你一个人了,就自私自利了,就自大了,就有野心了!所以说这种人没有约束的那个心了。“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都没有这个人类群居生活应该有的”“仁”的心态与思想认知,那礼与乐也就不要谈了,根本做不好了。

没有约束的人心,才是和谐社会的最大祸害。这个约束就是“仁”的理解与认知,对人生平等、相互怜悯关爱之情的认知,在这个认知上,才有礼的系统的建立。礼是“仁”心在社会风俗上的呈现与物化的约束。

相关文章

  • 没有约束的人心——论语贯通55

    《为政》篇探讨了致力于人类群居生活的和谐是真正的政治精神,民风教化与礼的系统的建立是真正的社会秩序基础。在《为政》...

  • 读《论语》的二条主线—论语贯通08

    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是想把孔子的思想与《论语》这本书的逻辑脉络进行梳理贯通。而要贯通《论语》的整个逻辑脉络,必...

  • 论语贯通—序言

    释家多托于世外,道家则隐显不定,可进可退,唯儒家文化立人文之标杆。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是我们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来源。...

  • 《论语》的逻辑结构—论语贯通15

    我其实很想做个思维导图,但思维导图的工具用得不熟悉,想找别人做,却要沟通半天,表述自己的思想,太浪费时间。所以,只...

  • 仰之弥高——论语贯通128

    前面讲了孔子修养的高深,”空空如也”,下面则讲孔子行为的平实,待人接物的普通平常,这是“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

  • 如何读《论语》—论语贯通14

    一个朋友,与我聊起,“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者,可与言性矣。”,我觉得这句话,基本对前几章内容做了一个点题...

  • 仁者到底有没有好恶——论语贯通76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

  • 政治的本质——论语贯通180

    . 本篇是《论语》最后一篇,是尧曰来结束,以暗合孔子的政治理念,在传承其民本思想的教化精神。 20•1 尧曰:“咨...

  • 清流的子张——论语贯通175

    与上半部《论语》结构是呼应的,第8篇《泰伯》与第18篇《微子》相呼应;第9篇《子罕》与第19篇《子张》是相呼应的。...

  • 中道的智慧——论语贯通151

    政治的智慧,不但要危言慎行,同时要善于取中道,要有中道的智慧。哪怕是好的道德,倾向于一个方面都不对,中道的智慧才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约束的人心——论语贯通5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if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