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绍兴和议定边界
第四节 顺昌捷(上)
再说公元1140年二月,刘锜被任命为东京副留守,仍节制所部军马。随后朝廷下旨,明确刘錡职责,率所部“八字军”三万七千人分守陈州(河南淮阳)、汴京,随军老小跟随北上,留在距陈州三百里的后方顺昌府(安徽阜阳)。
三月十八日,刘錡入宫向赵构辞行,赵构又特别给他拨了殿前司精锐三千人。
三月二十三日月,刘錡率浩浩荡荡的军民队伍,分船九百余艘,从临安溯江而上,至涡口(安徽怀远涡河与淮河交口处),刚要坐下吃饭,暴风吹倒大船上坐帐。
刘锜见此道:“这是贼人赶来的征兆,主暴兵。”刘錡即下令兼程而进。自己与将佐上岸陆行,疾驰三百里,于五月十五日赶到顺昌府(安徽阜阳),知顺昌府陈规、通判汪若海将他们迎入城中罗汉院。
五月十七日,陈规得到前方谍报,兀术已经占领东京开封。陈规将战报递给刘锜看,刘锜问道:“我现在已带来一万八千人,如果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
陈规道:“有米数万斛。”
刘锜道:“那就可行。”即召部下将领问去留、战守之策。
有人道:“金兵难敌,莫若以精锐殿后,步骑护送老幼,顺流而下,回江南。”
也有将领反对道:“如果金人在我们回去的路上阻击,必将大败,不如坚守!”
部将许清,绰号“夜叉”,大叫道:“太尉奉命留守汴京,军士扶老携幼而来,避战而走很容易,但谁忍心抛弃妻儿?如果带上家属,又怎么能逃生?我们只有奋力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许清说得多有道理?
知顺昌府陈规也主张坚守。
刘錡道:“我本为东京留守司,现东京虽陷落,但我们全军尚在,有城可守,怎能放弃?我意已决,谁敢说回去,即刻斩首!”
这时八字军“选锋”、“游奕”两军及老幼家属、钱粮辎重,在后面的江上,相距尚远,刘锜连夜遣骑接应,当天半夜四鼓时分,后面军民才全部赶至城下汇集。第二天凌晨得报,金军前锋骑兵已经到了陈州(河南淮阳),距顺昌府仅有三百里。
为了坚定将士们的守城决心,刘錡派人把颖河等水道的所有船只凿穿并沉入河中,向将士表示,唯有破釜沉舟、不留退路、决一死战才有出路。刘錡又将自己和部将们的家属安置在顺昌城内的寺庙中,四周堆放柴草,派兵守护,并对卫兵们说,如果城池失守,就从他的家属居住的地方放火烧起,不让一户家属落入金人的手中。于是军士振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雀跃道:“平时人欺我八字军,今日看我们为国家破贼立功!”
士气是激发出来了,可当时顺昌城的守备一无可恃,刘錡先对守御方向做了细致部属,命后军统制许清守东门,中军统制守西门,右军统制焦文通、游奕军统制钟彦共守南门,左军统制杜杞守北门。又四面分派“斥候”(侦察兵),招募勇士做向导。不久谍报分传,金军陆续杀到亳州、蔡州(河南汝南)、项城、泰和(安徽太和)。
刘錡日夜在城上亲自督促将士备设战具。取伪齐刘豫所造痴车(古时搬运巨石大木的战车),以轮辕埋城上;又撤掉平民住户的窗扉,用物堵住;城外有民居数千家,都迁入城中,烧光房屋以坚壁清野。如此准备了六日,大致完毕。
二十五日,金人龙虎大王、韩常的几十员先锋骑兵已渡过颍河窜至城下。金军一路南下,一般以游骑若干逼城劝降,未果即遣先锋部队强攻,宋军基本望风而降,金军几乎未遇到过有效抵抗,因此一路耀武扬威来到顺昌城下,又想故技重施。
不料,刘锜早知金军伎俩,先于城下设伏,设伏宋军见几十员金国游骑兵自投罗网,猛然杀出,兜头一围,生擒银牌千户阿黑、阿鲁等二人,审问得知:“金军韩将军、翟将军两头领,在城外三十里白沙涡下寨。”
当晚,刘锜派遣千余人袭击金人韩、翟两统领营寨。金军一路顺风顺水,未想到顺昌城里的宋军会主动出击,仓促应战,奔袭宋军经过激战,到二十六日早晨,杀敌一千一百余人。这是不错的战果。第二天中午,宋军袭击部队返回顺昌城,刘錡在北门迎接犒劳,捷报朝廷。
二十七日,金军韩、翟两将驰报陈州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及三路都统完颜裒,请求增兵。
二十九日,金军三路都统完颜裒、龙虎大王突合速和韩、翟两军共三万余众,渡颍水迫近城下。刘锜使用疑兵计,大开城门,金军不知虚实,不敢冒进。
当初,整修防御工事时,刘锜命令在城外修筑羊马垣(古时城外的防御工事),在垣上打洞为门。刘锜乘金军犹豫之时,与许清等躲在羊马垣后面列阵,金人放箭,不是从羊马垣的上面射到城墙上,就是射在垣上,毫无作用。刘豫再命宋军以强弓劲弩回射,继以步兵持长枪、大斧猛冲。金军逐渐不支,向颍水溃退,途中多落水中溺死,金军损失数千余众。第二次失败。
佐料:《宋人轶事汇编》卷三十“刘錡”第2、3条载:
刘錡守顺昌府,以数千人击垮兀术十万人,都是采用劫寨的战术,守城不劫寨,是死守!
刘錡守顺昌府,出战时,曾叮嘱军士带一竹筒,竹筒内装满煮熟的黄豆,双方接战前,军士割弃竹筒,黄豆散落于地,金人战马饥饿,闻豆香,挣着低头吃豆子,又多被圆竹筒绊倒,金军人马俱毙!
打仗,光有勇敢还真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