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世界道德经释义每天写1000字
《道德悟》连载——第十六章

《道德悟》连载——第十六章

作者: 翔宇1995 | 来源:发表于2016-09-24 00:28 被阅读126次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要达到完全的空虚无为的境界,需要坚定的守住安静的状态。万物共同生长,我能够看到他们的循环往复。每个事物都会由蓬勃的状态最终回归到本根。回归到本根就叫做静,这就是会生成新的生命。生命的循环往复是一种常态,知道了这种常态就可以算作明智。不知道这种常态,胡作非为就会遭到祸患。知道了这种常态就可以做到宽容大度,宽容大度就可以做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就可以妥当周全,妥当周全就是遵循自然,遵循自然就会掌握道法,掌握道法就会变得长久,就会一生都不会有祸患。

    动静之间,是蕴含着道学的内涵的。何为静?静是一种遵守的表现,是一种回归的表现。遵守的是世间万物生长的规律;回归的是以最本真、最质朴的自然状态。通俗来讲,不折腾,不造作即是静的体现。

    讲求回归,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的。万物的生长,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以人作例,人源于自然,又最终回归自然。经历的实则就是由自然到社会再到自然的一种回归。所谓出生入死,出自然为生,入自然为死,描述的就是如此的一个大循环过程。(这一点在五十章会作详细论述)那么,循环的起点——自然之中,便蕴含着最初的本真和巨大的动力。现如今我们常说回归原点。以笔者之见,原点实则就是自然。自然代表着质朴,本真,纯洁。依然以人作例,人初到世界,由自然入社会。真可谓纯洁的犹如白绸。试问,又有那个呱呱坠地的婴孩心中会有些腌臜不堪的污物呢?又有那个初涉人世的孩童身上就充满了躁动之气呢?这最初的纯洁与静实则是自然赠予我们来到世间保护自己的最为有力的武器,也是最为珍贵的礼物。然,可悲的是,绝大多数人却在涉世不久后就将这纯洁与静谧抛的一干二净。失去了这个保护层,受到伤害,招致祸患便也就在所难免了。


    生命的常态在静,在回归,在质朴,在本真。在卸下智巧与精明的枷锁之后的身心愉悦,烦恼消除。“不知常,妄作凶”不懂得这种常态而胡作非为的人,必然会招致祸患。缘于其违背了道法自然的规律,失去了最为本真之性。顺应并非消极,无为亦非懈怠。实则是寻得本真之后的明智之举。

    自然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组合体。其中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和不可替代性。万物各司其职,各守其位,循道而行,方使自然生生不息,达永动之境。这也是道的一种体现。提到永动,似乎与上文所提之静有所矛盾。实则不然。相生相克,动静一体。永动实则也是静的另一种体现。永动,强调的是永久之动。永久即为恒久,恒久的前提是和谐。按照这样的逻辑推下来,静谧、永动强调的均为和谐。是万物各司其职的有序。由物及人,要求的亦是人的身心和谐,无所贪念。


    实则,本章对于我们的启示是很大的。如何做到一生尽量快乐而不受烦恼呢?——做老实本分的人。看上去容易的一件事,实践起来却是相当困难的。如何做到面对形形色色欲望之蠢蠢欲动而“静观其变”?关键在于不忘初心,不失本真,不逾矩。不违犯自然的法则,也就不会遭受惩罚,承受痛苦。

    万事之难在于坚持。修道之法贵在坚持。一时之静易,一世之静难;一时之质朴易,一世之质朴难。若能一生始终如一,坚守这一信条。虽未得道,终得逍遥自在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平淡也是不平凡:楼主理解的很透彻,可是要做到这样确实很难,实则为圣人啊,人总要尘归于社会,难以心自静。
        平淡也是不平凡:我也很喜欢读道德经,难读可很让人心生敬畏,真是万经之首。
        平淡也是不平凡:很棒。加油
        翔宇1995: @平淡也是不平凡 所以我在讲,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圣人实为一种理想化的人格状态,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了解这种应然状态,并使实然状态尽量与之接近。

      本文标题:《道德悟》连载——第十六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hx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