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匆匆忙忙,胡乱读了一些书。这里梳理一下关于写作和写作教学的书。
1.张中行先生的《作文杂谈》。
简评:这是金老师那里得来的旧书。关于本书,我曾经不完整地读过电子版。这次买到了二手的纸质书,完整地重新阅读。本书最大的优点是体系性,观点非常明确和突出。问题是写作对象非常不明确。虽然是写给初学者的入门书,但是所举案例都不是初学者的,而且老生常谈太多,所以小学生和初中生未必适合阅读。
2.王鼎钧《讲理(增订版)》(三联书店2019年):
简评:读这本书,也引发了我的一点关于语文学习指导的一些思考:语文教师在语文学习指导的时候,要关注和指导什么?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要落实到字词句和方式,落实到具体的例子,再配合以恰当的呈现次序。如果这些都做到了,这不是一本很好的教材,一门很好的课程吗?
3.王鼎钧 《作文七巧》(三联书店2019年):
简评:读了这本书,是不是要重新编写各类文体的写作读本?如果像《讲理》一样写一本记叙文写作入门的书,应该如何来写?似乎这是本书的不足之处,有些求全了。技术书还是要落实到细节。
4.大江健三郎《在自己的树下》(2004年南海出版社)
简评:这是读黄武雄先生《童年的解放》和《学校在窗外》的两书之后的延伸阅读。不过,还是很有启发的。什么是学习、学会和悟?如何积累学问?作者结合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特别是“自己的树”——这一意象非常具有启发性,在我看来,它象征着真善美,是传承着人类文明的常青树。
5.王鼎钧《作文十九问》(三联书店2019年)
简评:作家谈写作,编辑谈写作,这是本色当行的。文学的方方面面,小到推敲、炼字,到布局、结构,扩展,起承转合,大到作家的特点等等。这些文章借漫谈、对话的形式来表现,有些类似相声,不过因为作者的人生阅历丰富,感悟特别深刻,所以举重若轻,生动活泼。这是一般语文教师写不出来的。
6.秋叶/人民邮电出版社《写作7堂课》:
简评:七个写作方法似乎有些类似。不过,这是狭义写作,不是广义写作。文学写作不适合这个套路。主要就是套路,对于核心概念和理论的梳理似乎还很不够。
7.纳塔莉.戈德堡,丁凡/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
简评:这本书好像是豆瓣网友推荐的,或者是某个讲座中提到的。不过,真的写得不好。倡导静坐、禅修、冥想,阅读、倾听和书写,不过,作者碎片化的写作,不断闪回,不断穿插,读这本书的体验真不好。为什么呢?明明提倡专注,作者的书写非常不专注,明明提倡宁静,文章的结构层次很乱。或许,作者有个误区,认为随意发挥就会写出好文章。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好的写作必定是苦心孤诣的,必定是反复练习的,必定从刻意为之走向妙手偶得,否则获得的成功只是一种偶然。
8.《文章作法》:各类文体的特点。
夏丏尊、刘薰宇/天津人民出版社
简评:夏先生的书读得不多。前面记事文的分类稍有疑问。不过,叙事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要点交代得很清楚、准确。到后面小品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就越发精彩了。结构性强,要点清晰,结合例证,这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写作入门书。这本书可以和夏先生的另外一本《文心》,还有王鼎钧先生的《讲理》相媲美。
9.《出口成章(大字版)》:写作还是要回到生活。
老舍/中国盲文出版社/
简评:这是一本讲话整理成的书。老舍是一位实践经验丰富的作家,在当时的年代中说一些相对中肯务实的话,还是比较难得的。不过,放在现在似乎有些简单、重复了。还是希望读到更加系统和深入的写作技法,一方面有哲学的高度,另一方面又更加贴近文化和心理的实际。
10.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曹勇军、傅丹灵 / 上教社 / 2018-4
简评:将写作教学放进一个比较的东西方对话模式来展开,本身就有很大的吸引力。非常推荐喜欢研究写作教学的语文老师阅读本书。特别是第四讲《写作格言和术语背后的中美写作教学》,第二讲和第七讲中关于过程写作指导的介绍。非常喜欢傅丹灵教授说的那句话“一个会写的人和不会写的人不一样,不会写的人,只把‘写作’本身当成‘写作’,我把‘不写’的生活状态当做‘写作’,而会写的人,会把‘不写’也当写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写作提升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信念,当然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写作之美。
11.写作这回事 : 创作生涯回忆录:[美] 斯蒂芬·金 / 张坤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14-10
简评:一位作家的传记加上写作经验,确实是一部非常赞的写作书。也可以当作成长书和生命书来阅读。原来一直以为,这本书是板着脸很严肃的写作教科书,其实不然,这是一本非常贴心和温暖的书。因为作者毫无保留告诉你他的心里话,他的成长经历,他的写作体验和成功和失败的体验。确实,真诚是做人也是写作的第一要求。
12.给青年小说家的信:[秘]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 赵德明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4-10
简评:有些地方可以作为写作教学和文学教学的内容。略萨关于痴迷写作的绦虫隐喻很有意思。阅读小说的时候注意叙述者,叙事的空间和时间结构,还有中国盒子和俄罗斯套娃结构等等都为读写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