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月读悦沁心优秀榜文简书伯乐推文汇总
秋光老尽,故人千里——评全秋生散文集《北漂者说》

秋光老尽,故人千里——评全秋生散文集《北漂者说》

作者: 九秋之菊 | 来源:发表于2022-09-06 17:37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浔阳晚报》ID:万小遥 文责自负

    资深出版人、作家全秋生的散文集《北漂者说》,是一部关注山乡巨变、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守望相助,以及北漂京城后人生际遇的各种波折、温暖与被温暖的感人之作。

    全秋生用慈悲的心怀,以细腻的笔触,如实记录了从胸腔中喷薄而出的乡愁,以及对当下北漂生活的直观感受,在回首过去与展望未来中,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带给我们心灵的滋养和一场文学的饕餮盛宴。

    品读《北漂者说》,如同鉴赏一幅历史画卷,有四季的花开花谢、有职场上的起起落落、有人间烟火的欢笑与遗憾。

    江西省修水县,是全秋生的故乡,也是《北漂者说》一书的硬核,是承载一个游子思乡、念家、祭祖的载体,也是一个游子生命的起点、生命的归途之处。

    在第一辑《故乡碎影》中,全秋生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文字,记录了故乡的石砌路、石拱桥、沙滩、大枫树、云阳殿、百年老屋等,这些在他人眼里的平常之物,构成了乡村地标,它们身上有今天发生的故事、有历史传说,在娓娓道来中,流年就从文字中流逝。

    开篇,作者如是说,“……村民们也像飞鸟一样四散而去,栖落在不同的地方,且认他乡作故乡。”这段感情充沛、略带沉重的描述,读来代入感极强,但凡离开家乡常住异地的游子,谁不是把他乡作故乡?

    如果只是单纯地描写这些家乡的地标,未免会显得平常、平淡,因为石砌路、石拱桥、沙滩、大枫树等,在南方的乡村几乎是标配,但全秋生却用双手拂去历史的尘埃,挖掘出每一个地标的来历和人文故事,再用如花之笔,赋予这些地标生命与厚重,于是,每一个静止的物体就在文字中鲜活、有血有肉,也就与另外一个村庄的石砌路、石拱桥、大枫树等,有了截然不同的质感。

    遗憾的是,这些记忆中的地标大多已随着村庄淹没水底,于全秋生而言这是蚀骨之痛,是无处安放的思念,唯一欣慰的是他已用笔记录下这一切,若干年后,我们今天读到的这些文字,将会成为史料,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竹缘》一文中,全秋生笔墨轻点,却给了我惊艳,“小时候的我几乎是枕着竹子的拔节声悄然入梦的”,如此唯美、走心的文字,读起来就像品一坛埋藏地下数十年的老酒,初入口时清雅,从舌尖入喉后,才品出它的醇厚、温润。又仿佛是一幅小画:春夜,窗外修竹婆娑,室内小儿酣睡,静中有动,岁月安好、一片祥和。

    《北漂者说》之所以令读者容易产生共情,不仅仅是因为全秋生的才情和深厚的人文学养,更得益于他的故乡人文辈出,先贤们留下的文化基因,已于潜移默化中深刻地影响了他。

    北宋大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的黄庭坚出生于修水,斯人远去,留下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等经典诗句,一直影响着今人。黄庭坚在修水的南山崖上的绝壁处,留下一个“佛”字石刻,也是无数文人墨客的拜谒之地。

    在全秋生的家乡,更有一家三代四人入选《辞海》的殊荣,即清朝封疆大吏陈宝箴及其子、其孙。陈氏家族的文人风骨浸淫了那片土地,也滋养了全秋身,在第三辑《北漂记忆》的文章中,已有此风隐隐透出。

    身在异乡,置于心尖尖上的,大多是家乡的人:爷爷、奶奶、老夫子、屠夫、裁缝等,这些普通人在全秋生的笔下,鲜活而个性十足,他们“活”在书里,跨越时空与我们对话。

    在《爷爷》一文中,读到父亲偶尔能借到单位上的线车回家时,不禁感慨,我们也曾把自行车称为“线车”,这是随着时光的远去而逐渐消失的一种叫法,但“线车”在《北漂者说》中复活,极具画面感。

    《远去的背影》这一辑中,有的人与全秋生不沾亲不带故,但他们已融入他的笔墨中,跃然于纸上。八叔就是其中之一。

    八叔是村里公认的“懒汉”“二流子”,四十出头仍然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活得有些卑微、甚至是猥琐,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嫌”的二流子,却有一副好嗓子会唱山歌,并以此作为资本往妇女堆里钻,最终落得一个极富讽刺意味的“妇女队长”的外号,至此,这个从头到脚没有优点的二流子,活成了村里的笑话。

    如果不出意外,八叔会带着身上这些负面的标签终老此生,但他却在人们已固化他的印象时,为救因河水暴涨冲走的一位姑娘下跪求船家,在众人“不要命”的警告声中,伸出他干瘦的长臂施救,不幸和姑娘一起被巨浪卷走。八叔的人生结局,格外令人动容,他身上有着人性的恶,但在灾难面前,最终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屠夫》也是一篇经典之作,朱一刀视杀猪为一门艺术,怀着工匠精神、有敬畏之心,杀猪时庄重、庄严,极有仪式感,这也是全秋生要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积极的信息:尊重自己的职业,有原则、守规矩。

    阿松的人生际遇则令人唏嘘,但如果用“悲催”来形容又似乎不太合适,他生性木讷、任劳任怨,为家庭付出了青春、健康却不受待见,所幸他不愚,会用自己的方式无声地反抗,甚至在砍柴时唱山歌来排解压抑,这种乐观是可贵的、难得的,只是他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当村庄被水淹没,阿松不得不随家人搬到镇上,无法通过劳作打发时光的阿松,该如何应对那漫长的时光?

    全秋生笔下的家乡人物,代表着那个曾经的年代,他们有一个共性,即都是“小人物”,但在这些普通人身上,不乏善良、真诚,李师傅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对偶遇的生病中的全秋生给予了亲人般的关爱、鼓励,尽管李师傅后来的日子并不如意,但不影响他对这个世界释放出最大的善意、包容。

    在前两辑中,全秋生用一个个方块文字,把家乡坚实的土地炸裂,再用深情、感恩去填充,修水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在他的笔下不朽!

    “漂”在京城,全秋生关注的则是当下,他没用采用恢宏的背景、大手笔的叙事方式,而是聚焦身边的人和事,有对话、有独白,有独处、有群像,有反思、有警醒,有感恩。生活给予他的并不都是美好,他却用美好回报了生活。

    《北漂记忆》中的老板、同事、应聘女、刘哥等,他们每个人的人生际遇,都隐喻着因果,种下善因的,收获了福报;刁蛮欺诈的,最终掉进自己挖的坑里。

    岁月变迁,时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着村庄,但全秋生坚守初心,用温暖的文字、朝圣般的虔诚,打通了故乡连接京城的心灵之路,无论是回首故乡还是展望未来,他都饱含深情、希望、赤诚,事实上,全秋生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游子、北漂人,更像是一位行者,修行、修心、修自己。

    《北漂者说》,说的是“小我”,立足点则是大时代,终其一生,我们或许都会经历或长或短的“漂”的日子,无论漂在哪里,故乡始终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心灵的栖息之地,它接纳我们的失意也荣耀着我们的荣耀,是我们漂在他乡的靠山与底气。

    习惯边读边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光老尽,故人千里——评全秋生散文集《北漂者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zi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