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兵临城下禅皇位
第五节 逃逃逃
赵桓即位,任命李邦彦为龙德宫使,蔡攸、吴敏为副使。
赵佶退居龙德宫后,紧锣密鼓地为南逃做准备。公元1126年正月初一,新皇帝赵桓率领文武百官来为赵佶朝贺新年,赵佶敷衍了事地对付了一阵,接着就迫不及待地提出要去亳州(安徽亳县),理由是要到太清宫烧香,为朝廷、为自己祈福。
这是逃跑的借口,赵桓心知肚明,但不敢出面阻止,还得任命蔡攸为太上皇帝行宫使,宇文粹中为副使,护送赵佶南下,赵佶既保存了脸面,还有安全保障,心中稍微安定。
熟料计划不如变化快,金军攻势凶猛,初三日便渡过了黄河,离汴京可以说近在咫尺了。赵佶心中发慌,也顾不得再收拾心爱之物和集结军士护卫了。
初三日当晚,赵佶在蔡攸和几位贴身内侍的护卫下,坐小轿匆匆忙忙的从京都通津门溜出,登上汴河边的一艘小船,顺着汴河朝东南方疾驶而去。
此时汴河正是枯水季节,小船行驶慢,赵佶在船上连连督促,急得直跺脚,可小船并不听他指挥,还是缓慢蠕动,赵佶又提出上岸坐轿。赵佶坐轿在官道走了一阵,忽然觉得大路不安全,又见越往南走,汴河水越深,再提出坐船,让蔡攸等人找船,这样反反复复,折腾到天明,终于抵达了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
一帮人在应天府,设法弄了一些衣服、被褥裹在身上御寒,买了几匹骡马骑着继续向南,此时的落魄,相比在京师的至尊地位和繁华奢侈,赵佶可能心头有无限感慨吧!
正月初四日当晚,赵佶等到达亳州(安徽),住了一宿后,第二天继续赶路。
一行人到了符离(安徽宿县)才有官船,赵佶总算可以理直气壮的坐上官船耀武扬威了。逃到泗州(安徽泗县),才敢稍稍休息。此时童贯率领亲军几万匆匆赶到,赵佶终于得以心安。
童贯所带亲军名“胜捷军”,是他在陕西领军时,招募当地青年组成,童贯几乎把它作为私人武装,从太原逃回时,将这支“胜捷军”也带回了汴京,为自己守护看家护院,童贯这排场也真是忒大!
赵佶一跑路,京城里百官人心浮动,都想跟着老领导外出,蔡京、童贯等是其中主要代表。尤其是童贯,甚至没有搭理新皇帝赵桓任命他为东京留守的诏令,义无反顾地率“胜捷军”追随赵佶去也!为他几个月后被赵桓斩首留下了伏笔。
童贯追上赵佶,赵佶正在过浮桥,军士争相涌向浮桥,攀拉追望,号哭不已,唯恐不能过桥。童贯怕军卒冲撞赵佶,又为了快速赶路,竟然命身边亲兵射箭遏制,中箭者倒地者上百人,以后童贯伏诛,这无疑又是一大罪状。
正月十五日,赵佶好不容易抵达江苏镇江,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
二月初九日,由于宋金第一次讲和,金兵从汴京撤退。三月初一日,赵桓命徽猷阁待制宋焕到镇江接赵佶。三月十九日,赵佶回到开封城东的四大名园之一的宜春苑。
四月初三日,赵桓亲自将赵佶接入京师。直至第二年四月被金兵擒获北去。假如赵佶知道最后是酱紫结果,可能,他宁死也不会返京的!可惜的是,世上并没有后悔药!
佐料:赵佶禅位主动给赵桓,有学者认为赵佶开始并不想禅让,而是想让皇太子赵桓任东京留守,由于吴敏、李纲的劝说,赵佶才改变主意,这是不对的。
《宋史.蔡攸传》记载:“帝欲内禅,亲书'传位东宫'字授李邦彦,邦彦却立不敢承,遂以付攸。攸退,属其客给事中吴敏,议遂定。”
翻译成白话是:赵佶想禅让,亲自写了“传位给皇太子”的字条手诏,先给宰相李邦彦,李邦彦看了一眼字条内容,吓得退后一步,不敢接。赵佶就转手给蔡攸。蔡攸退出宫,将字条交给以前在他家做过幕僚的吴敏,此事便办成了。
《李熙靖传》记载更清楚:赵佶曾经从容和李熙靖谈论禅让的事,赵佶道:“外人以为禅让是吴敏的功劳,殊不知这是我的本意,我如果没有这个想法,谁提禅让谁被灭族,谁敢提啊?有人说我像唐睿宗,畏惧上天警戒,所以这样做,其实我有这个想法很久了!”
赵佶厚着脸皮说,禅让的想法很久了,这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如果金国不入侵,他自己不想着逃命,他会舍得禅让?
附录八:宋徽宗在位年号及历任宰相
元符三年正月徽宗即位(公元1100年):章惇(九月免、韩忠彦(四月任)、曾布(十月任);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韩忠彦、曾布;
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韩忠彦(五月免)、曾布(闰六月免)、蔡京(七月任);
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蔡京;
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蔡京;
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蔡京、赵挺之(三月任);
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蔡京(二月免)、赵挺之;
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赵挺之(三月免)、蔡京(元月任);
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蔡京;
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蔡京(六月免)、何执中(六月任);
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何执中、张商英(六月任);
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何执中、张商英(八月免);
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蔡京、何执中;
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蔡京、何执中;
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蔡京、何执中;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蔡京、何执中;
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蔡京、何执中(四月免)、郑居中(五月任)、刘正夫(五月任,十二月免);
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蔡京、郑居中(八月丁母忧,十一月起复)、余深(十一月任);
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蔡京、郑居中(九月罢起复)、余深;
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蔡京、余深、王黼(正月任);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蔡京(六月退休)、余深(十一月免)、王黼;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王黼;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王黼;
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王黼;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王黼(十一月退休)、蔡京(十二月任事)、李邦彦(九月任)、白时中(九月任);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蔡京(四月退休)、白时中、李邦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