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479080/0b54556aef1d9f0e.png)
1.
去年,我无意间看到了一幅名为《涧桃春色》山水画长卷。
全画分成几个层次,第一层是群山环绕,近景皆用重墨,来刻画山体的茂密与苍劲,远景皆用浅色,好似山峦入云,徐徐隐去。
第二层描绘了一处清幽的密林,刚刚苏醒的清泉,从林间缓缓流过,山坡上几排茅草屋升起青烟,隔江相望处有一座凉亭,茕茕孑立。
最后一层,晓风轻拂,杨柳依依,一树春梅依稀未落。拱桥上,有一位白发老翁蹒跚而过,不知是要临溪垂钓,还是月下抚琴?
全卷,布局精巧,诗意盎然,给人一种“疏影横斜水清浅,山色空濛雨意奇”的感觉,就算留白处也恰似有一江春水穿流而过,不论是用色还是构思,都称得上大师之作。
她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我今天要讲的陆小曼。
让人惋惜的是,世人给她贴的标签却是:交际花,名媛,拜金女,害死徐志摩。
对于,才情却无人问津。
这实在令人费解,她的一生究竟经历过什么呢?
2.
提到陆小曼,就永远避不开林徽因,她们就像是一株并蹄莲,相伴而生。
这两个出生在同一时期,家境相当,容貌出众,才情不凡的奇女子。
一直被人们拿来作比较,而且,每每都是陆小曼占了下风。
论长相,陆小曼与林徽因应该是不分伯仲。
她们与阮玲玉,周璇旋一起并称为:“民国四大美女”,足见,皆姿色不凡。
论才情,陆小曼应该在林徽因之上。
她精通英语和法语,曾在外交部任职;又擅长画画,不论是工笔画还是油画,都十分出众,她与潘玉良,孙多慈,关紫兰一道被称为“民国四大女画家”;她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写得一手好书法;不仅如此,她还擅长诗文,白话文也是信手拈来,曾经出版过小说《皇家饭店》。
她的前夫王赓曾经说过:“小曼是有天资的,如果好好利用,说不定能大有建树。”
这不是吹捧,陆小曼的才华放到今天,能集于一身的也寥寥无几。
可惜,现在人们提到林徽因与提到陆小曼,态度却是太差地别。
因为她虽有过人的天赋却没有像林徽因一样偏安一隅,钟情于建筑事业。
而是不务正业,混迹在灯红酒绿的交际圈里,做起了名媛,繁华过境,却一事无成。
她一生随心所欲,有不顾一切追求爱情的勇气,却没有半点经营婚姻的智慧,以致她屡爱屡败,最后只能和姘夫走完一世。
3.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22310686330&di=cc353a80e984c033ee5b3a4b71501008&imgtype=0&src=http%3A%2F%2Fp1.sjb.dzwww.com%2F2015%2F1123%2F20151123073548844.jpg)
如果要评选名民国时期的“白富美”的话,陆小曼一定在前三之内。
她的父亲陆定,是晚清举人。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是日本第一任内阁首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他曾任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后辞官从商,创办了中华储蓄银行。
她的母亲吴曼华,也是系出名门,琴诗书画无一不精。
有如此显赫的家世,再加上她母亲先后生了八个孩子,只留下她一个。
自然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看得是如珠如宝。
出生在新式家庭的她,早早的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7岁时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书,15岁时进入法国人开办的北京圣心学堂,这是一所贵族学校,汇聚了全北京各界名流的千金,这也是她早期的朋友圈。
父亲还特定给她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授她英文和法文。
第二年,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要圣心学堂推荐一名精通英语和法语的学生,去做翻译,陆小曼就毫无疑问的入选了。
这一年,她才17岁,在同龄女孩儿还懵懂无知的年纪,她已经开始接待外宾,穿梭在上流社会的高级酒会上了。
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文人墨客,政界精英,名媛淑女构成了上流社会的交际圈。
接受过中西文化教育的陆小曼,不仅会弹钢琴,她的画技,在北京绘画界也颇有名声。
她还热衷于戏剧,经常客串义演,一时间名满京华,风头无人能及。
胡适甚至形容她是:“北京城里,不可不看的一道风景。”
不过,我始终认为一个羽翼未丰的人,过早的飞入云端,不见得是好事。
她还不够理性,对于周遭的浮华没有辨别能力,很容易在别人的吹捧中迷失了自我。
而陆小曼的表现,却正合陆家父母的心意。他们一直就想培养出一位出众的“名媛”,然后以此为跳板,嫁入上流社会,衣食无忧的过一辈子。
4.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22310686329&di=ad11cf82ebd6bf56db24f673bbbde6f8&imgtype=0&src=http%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70714%2F5076434fe71e47de9761fb826d4ddce4_th.jpg)
陆小曼19岁的时候,陆家父母在北京城的青年才俊中为她挑选了一位夫婿:王赓。
这位王赓,可不一般。他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之后留学美国,又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随后又进入西点军校,学习现代军事,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是同学。
回国后,王赓直接被任命为陆军上校,论家世背景他可能不如陆小曼,但是他绝对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大好青年。
很快,两人在北海公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出席婚礼的都是上流社会的名媛绅士,陆小曼就在众人的祝福与羡慕中,成了一位“贵太太”。
他给了陆小曼想要的一切,锦衣玉食,香车豪宅,出门有司机,进门有佣人。
多少女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物质生活,陆小曼不费吹飞之力,就收入囊中了。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会珍惜,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还没来得及享受甜蜜的婚姻生活,陆小曼就发现她与王赓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她生性烂漫,偏爱自由。而王庚呢,为人木讷,不善言辞,两人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最要命是,王赓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就连周末也总在忙,他几乎没有想过腾出时间来陪伴妻子。
加之婚后,王赓不愿意让陆小曼再抛头露面,习惯了众星捧月的她,忽然间从云层跌下,随之而来的失落与寂寞如浪潮一般,前仆后继。
生活的乏味,丈夫的冷漠,让这段原本就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更加貌合神离。
有了很多很多的钱,她又想要很多很多的爱。
她不知道,一个男人如果拿出足够的时间来陪妻子,哪还有时间去赚钱呢?
到后来,王赓调任哈尔滨警察局局长,陆小曼因为身体的缘故,受不了北方的寒流,只得独自留在北京。
芳华正茂的少妇,就像是刚刚盛放的玫瑰,谁甘心在最美的时候,就静静地凋零呢?
就在鲜花将萎之际,另一个男人出现了。
他就是改变了陆小曼一生的——徐志摩。
5.
![](http://imgtu.5011.net/uploads/content/20160428/1175231461826451.jpg)
王赓虽然没有时间陪陆小曼,但不可否认他是爱她的。
他怕她在家里无聊,就让自己的好友胡适与徐志摩经常去陪她。
王赓对待感情实在单纯得可笑,他居然亲自给一心想挖墙角的徐志摩,递了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的制造机会,给二人独处。
徐志摩刚刚在林徽因处受了刺激,忘记一段感情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投入另一段感情,陆小曼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我们常说姻缘是千载难逢的巧合,孽缘又何尝不是呢?
徐志摩早年游历欧美,见识广博,能说会道,陆小曼在感情需要的一切,浪漫,温情,陪伴,柔情蜜意,徐志摩通通能给她 。
在这期间,他给她写过很多很多的情诗,这些后来专门变成了一门书,叫做《爱眉小札》。
她的乳名就叫小眉,徐志摩用他一贯的张扬作派,向世界宣誓着他对陆小曼的爱意。
尽管,她当时还是一个有妇之夫。
在《偶然》中,徐志摩写道: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种毫无保留的示爱,若即若离的情愫,正中陆小曼的下怀。
她那颗渐渐冷去的心,一下子注入了沸腾的血液,流遍全身,就好像大病初愈。
此后的日子里,胡适渐渐不来了,徐志摩却天天往王公馆跑,两人谈情作诗,游山玩水,唱曲听曲,过得快活极了。
就像郁达夫所说:“志摩热情如火,小曼温柔如棉,两人碰在一起,自然会烧成一团,哪里还顾得了伦教纲常,更无视于宗法家风。”
如果说徐志摩不出现,陆小曼或许会一辈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无忧无虑做她的豪门太太。
她虽然会抱怨,却不会潦倒,她会失望,却不会堕落。
可是他出现了,搅乱了这一池春水,陆小曼猛然爱神附体,恨不得马上投入徐志摩的怀抱,她一天都不愿意等了。
纸是包不住火的,也没有一个男人能接受一个红杏出墙了的女人,王赓很快同意了离婚。
很多人都说,爱情是盲目的,深陷其中就很难理性,其实盲目的,从来不是爱情,而是人。
世人都说陆小曼物质,可徐志摩当时只是一个教授,物质上与王赓完全不对等。
可是她还是选择了徐志摩,她不是物质,她只是没有远见。
她只知道有情饮水饱,却不知贫贱夫妻百事哀。
6.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事,遭到了双方亲戚朋友的一直反对。
徐志摩的父母更是瞧不起离婚再婚的陆小曼,明确表示婚礼的一切费用由徐志摩自理,就连婚礼当天也以重病为由,没有到场。
但是徐志摩还是给了陆小曼一个隆重的婚礼,在前清皇帝的行宫——画舫斋。
他们的介绍人是胡适,证婚人是梁启超。
如果说周围人的指指点点还可以充耳不闻,那么,梁启超先生在婚礼上的一番致词,就真的让这一对新人颜面扫地了。
“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听到这番贺词,在场的所有人,无不面露难色,新郎新娘更是将头拉得很低,不敢看众人的眼色。
虽然说民国时期已经提倡婚姻自由,但是陆小曼婚内出轨,就是对丈夫不忠;徐志摩夺人之妻,就是对朋友不义,如此不忠不义的结合,又怎么会被人看好呢?
尽管徐家父母不同意两人的婚事,却拗不过徐志摩的苦苦哀求。
婚后不久,两人一同回到了徐志摩的老家与公婆同住。
因为前夫王赓父母早逝,陆小曼从未有过与公婆相处的经验。
中国传统的儿子,就意味着恭检谦让,持家有道,孝顺公婆,体恤丈夫。
而这些陆小曼通通没有,并且她还是个不知收敛的主儿。
饭刚刚吃了一半,她就往徐志摩处一推,说:“志摩,你帮我吃了吧!”
当着二老的面,她又撒着娇对徐志摩说:“志摩,你抱我上楼去嘛!”
再加上陆小曼花钱大手大脚,根本不知道如何持家,一天到晚的在外面听戏唱曲儿,三更半夜还不回来。
很快,她与公婆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二老宁愿去北京与前儿媳张幼仪一起生活,也不愿意再与她同在一个屋檐下。
一个女人,谈恋爱的时候怎么肆意妄为都可以,一旦结了婚,就不只是两个人的问题,而是家庭的问题。
关了门,两人怎么折腾都可以,出了门,就要知道分寸。
陆小曼的问题就是,她太过随心所欲了,她没有想过婆婆看到儿子吃媳妇的剩饭会是怎样的心疼,公公看到一个上楼都不肯走路的媳妇,会是怎样的嫌弃。
人人都说陆小曼聪明,从为人处世上看,她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
7.
![](http://tc.sinaimg.cn/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p2_pstatp_com/9f2ef327986ebd3cc592245d55648d0d.jpg)
和父母闹掰之后,他们搬到了上海,在福熙路四明村里筑起爱的窝巢,有过一段甜蜜的日子。
重返上海滩的陆小曼,很快故态复萌,再一次回到了久违的社交圈里。
这一次她又多了一重身份大诗人的太太。
做回名媛,自然少不了珠宝首饰,时髦新装,陆小曼又是极好面子的人,不肯委屈自己一星半点,她从不去想,丈夫究竟有没有能力为她的一掷千金买单。
偏偏在这个时候,徐家父母断了与他们的经济往来,为了满足妻子,徐志摩只得拼命赚钱。
那时候普通教授的收入也就100块大洋左右,而徐志摩一个月能赚到500-600大洋。
他同时在光华、东吴、大夏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即便如此,仍不够家用。
陆小曼从来没有为钱发过愁,她根本就不知道赚钱的难处,她无法理解徐志摩的难处。
他们在上海租了一处别墅,每月租金就得100块大洋,还请了名厨料理一日三餐,佣人多达10余名。
她还不满足,抱怨上海的房子太小,根本不够她放衣服。
甜蜜的日子刚刚过去不久,平淡的日子还没有到来,两个人的矛盾就渐渐暴露出来了。
婚前的陆小曼,喜欢画画,写诗,写文,在文学创作上也能和徐志摩交流灵感。
重返社交圈的陆小曼,终日流连于饭局,牌局,酒局,戏局,对丈夫的生活都不闻不问,更别提诗文创作了。
每当徐志摩回家,陆小曼不是在打牌就是去酒会。一旦徐志摩指责她,她就会变本加厉的骂回去,两人一见面就吵,后来徐志摩干脆与她分房睡,图个清静。
陆小曼不论婚前还是婚后,身边一直不缺追求者,请她吃饭的,跳舞的,客串义演的,多得数不过来。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叫翁瑞午的男人出现了。
他家财丰厚、赋性风流、出手阔绰,更有一手推拿的好手艺。因为陆小曼早年流过产,再加上她有严重的胸痛,朋友便介绍两人认识了。
每次陆小曼发病,经过他的一番推推捏捏,一定力到病出,身体一下子轻松了。
就这样,两人越走越近,常常一起搭档演出,博得满堂喝彩。
她甚至在翁瑞午的教唆下,学会了抽鸦片,倚枕横陈,对灯吞云吐雾,连旁人都看不过去。
然而,徐志摩仍以赤子之心为娇妻辩护,他解释说:“夫妇的关系是爱,朋友的关系是情,罗襦半解、妙手摩挲,这是医病;芙蓉对枕,吐雾吞云,最多只能谈情,不能做爱。”
时间是个可怕的敌人,它不声不响的记下来所有的债,让你下一个期限里慢慢偿还。
徐志摩当年对王所做的一切,现在由翁瑞午变本加厉的还给了他,他对妻子近乎顽固的信任,究竟是出于对陆小曼的爱,还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挫败呢?
徐志摩为了满足妻子的开销,不得不接受胡适的邀请去北京大学讲课。
他想要陆小曼一同前往,他以为换个地方,两人又能回到以前甜蜜的日子。
可是,陆小曼舍不得繁华的上海滩,拒绝了。
他只得北京上海来回跑,一个月最多的时候往返了八次。
1931年11月17日,徐志摩从北京回到上海,晚上和几个朋友在家中聊天。
陆小曼依然很晚才回家,醉得五迷三道,朋友们先后走了,徐志摩窝了一肚子的火。
18日,徐志摩耐心劝导她戒掉鸦片,重新开始生活,可是她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两人又大吵了一场。
陆小曼烟榻上吞云吐雾,突然发起小姐脾气,抓起烟枪就往徐志摩身上砸去。幸好他躲闪及时,没有砸到脑袋,只将他的金丝眼镜,打落一地,摔得粉粹。
徐志摩彻底地绝望,悄然离家到了南京,19日搭乘中国邮政公司的飞机。飞往北平,准备参加林徽因在协和医院的讲座。
上飞机前,徐志摩给陆小曼发了一封电报,大意是:“济南今日有雾,不愿前行,择日返沪。”
可是,他还是走了,飞机在党家庄,遇到大雾,误触开山山头,机上无一人生还。
徐志摩被烧成了焦炭,死状极其惨烈。一代大诗人,就是以这样惨烈的方式,谢幕了。
8.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5/56/563A9B9BA05A86651DDE4B8FED64057F.jpg)
徐志摩的死,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舆论铺天盖地的指责是陆小曼害死了徐志摩,如果不是为了满足陆小曼的挥霍无度,他不用身兼数职,也不会为了省钱做廉价飞机,更不会英年早逝。
他的遗体从济南运回,她见到了现场唯一的一件遗物,一幅山水画长卷,是她那年春天所作。
他把这张手卷带在身边,是准备到北京再请人题词,因手卷放在铁箧中,才得以幸存。
陆小曼抱着画,哭得撕心裂肺,过去的种种,从相遇到分别,此刻分外深刻。那个为了她奋不顾身的男人,那个满足她所有欲望的男人,那个被她狠狠伤害过的男人,再也不会出现了。
那些还来不及说的嘱托,来不及道的歉,都成了一辈子无法弥补的遗憾,成了心口永远的痛。
唯有生死能让她清醒。
从此,陆小曼素衣加身,闭门谢客,潜心整理徐志摩的文集,再也不曾出入社交场合。
陆小曼的母亲说:“是小曼害死了志摩,也是志摩害死了小曼。”
虽然,最后陆小曼迫于生计与翁瑞午同居了。
但是她自己说:“我与他之间,只有感情,没有爱情。”
晚年的她,依旧没有戒掉鸦片,生活处境相当潦倒,甚至要靠出售徐志摩的版权过活。
曾经风光无限的名媛淑女——陆小曼,最后过得如同草芥。
如果普通的人一生,是破茧成蝶的过程,那么,陆小曼的一生就是作茧自缚的过程。
9.
![](http://www.5djiaren.com/uploads/2015-10/31-153330_697.jpg)
陆小曼的父母给她出众的容貌,过人的才情,却从没有教过她如何去爱一个人。
在爱情里,她一直是个任性妄为的公主,既要荣华富贵,也要风花雪月,对于男人她有诸多要求,却从未想过要求自己。
连自己的都不爱的女人当然不值得被爱,只知道爱自己的女人,除了自私,似乎没有别的解释了。
爱情是两个人在划船,一个人在前,一个人断后,如果一方总是抱怨另一方不给力,而自己又不出力,这艘船是很难靠岸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