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德经释义每周500字读书
《道德悟》连载——第六十五章

《道德悟》连载——第六十五章

作者: 翔宇1995 | 来源:发表于2016-12-02 08:38 被阅读2559次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顺。

    译:古代善于运用道的人,并不是要让民众明智,而是要让他们愚昧。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因为他们的智巧太多。所以,用智巧治理国家,是国家的危害。不用智巧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福运。知道这两种的区别之后,就会掌握治理国家的准则。始终掌握这个准则,这就叫做高深的德行。高深的德行深厚久远!能够让万物返回其本原,然后达到极为顺畅的境界。

    毋庸置疑,老子的思想中具有明显的愚民主义倾向。对此我们无需讳言。那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何种有益的启示应是我们认真思考的。“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古代善于用道治理国家的人不是为了使人民明智巧诈,而是要让人民愚憨质朴。剔除语句中的愚民之意。不使人民巧诈,而使人民质朴。

    从某些角度看,与当今提倡的公民道德教育亦是有契合之处的。纵观今日之社会,人与人之间最为缺少的大抵就是信任了。而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即是尔虞我诈的社会状态。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头脑变得逐渐开放、灵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看上去似乎正面发展的智巧变了味道。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人们开始变得不择手段,城府极深。智巧变成了奸诈。表里不一,百般献媚,过河拆桥的现象充斥于社会的各个角落。社会风气如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自然也荡然无存。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他们智巧太多。民诈则国诈。民无道,则国亦无道。故而,追求民众质朴的原有状态应是治国理政者所关注之重。回复民风的淳朴、重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再建社会群体间的良好道德秩序。方能使社会发展逐步回归正轨。毕竟,经济的发展不能以道德的畸变为代价。唯有做到精神与物质层面的双重追求,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发展的意义。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于古,智民为国之祸,愚民为国之福。此思想于今自然不可取。那么,于今之国之福与祸又分别为何呢?以笔者愚见,以诈治国,国之贱;以朴治国,国之福。既然已经认识到民之诈的坏处,那么自然不能运用此法来治理国家。以诈治国,则民亦诈。民诈,则国需益诈以治之。如此往复,实乃陷入了可怕的恶性循环。试想,民与国相互榨取对方的智巧,不仅令二者处于对立面的状态,而且损耗的还是整个国家的元气。无道无德,国家必然会走向灭亡;民众也必然受祸患之苦。这又怎能不称作是国之贼呢?

    反之,以朴治国,国之福。以朴治国,则民亦朴。民朴,则国需益朴以治之。如此往复,进入的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民与国坦诚相待,以心相交。方能做到固本培元,持续发展。有道有德,国家必然会昌盛富强。民众也必然享福运之乐。故而,“知此两者,亦稽式。”知道了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异,也就明白了治理国家的法则。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始终明了这个法则,就叫做玄德。玄德的概念在前面的叙述中亦有提及。何为玄德,在笔者看来即为高深的德行。但高深并非玄幻,愈发高深的东西就显得愈发简明。顺其自然,返璞归真,达到民与国的完美和谐乃至完全顺乎自然的境界。这也就是老子所谓的“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一言蔽之,愚民之法,去其糟粕;淳朴之风,救世之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a53eec54e868:好,赞,同道者向你学习
        翔宇1995: @大道行 谢谢支持,欢迎持续关注😀
      • 055599371ee9:刚刷的时候发现特别惊奇尤其是看到你的年龄 看了你写的 我现在二十岁也是从去年到现在背完道德经 通读了很多遍 看了后人解读的书 最近这段时间感悟很多 想写点什么 但是耻于文笔一直没有动手 而且身边全是嘲笑声 觉得我居然还看这些书 看了你写的受到了鼓励 我也终于相信志同道合的人多的是只是恰好不在我周围而已
        翔宇1995:@这一生独存洒脱 如果周围的人吃的是快餐,自然会对你吃药膳而惊奇不已。加油!期待你的作品

      本文标题:《道德悟》连载——第六十五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df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