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如也——论语贯通127

作者: 璞文1 | 来源:发表于2019-06-03 09:48 被阅读13次

《子罕》篇的主题是对孔子高深的道德修养作评价,与前面《泰伯》是姐妹篇,对孔子评价的角度不同。一个是素王,谈的是孔子的历史文化贡献;一个是圣人,谈的是孔子的道德高深。对孔子的道德的评价,围绕“利、命、仁”三个字来展开。9•6 --9•9.继续展开对孔子的评价。这三个字搞懂,人生就 搞懂了。“利”与“仁”的矛盾如何处理?人生的重心在哪里?如何把握“天”与“命”?这三个字就是人生的根本课题。孔子是推崇“命”与“仁”,轻“利”。现代人基本是重“利”,管他什么“仁”。

空空如也——论语贯通127
9•6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9•7 子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9•8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9•9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9•6 孔子说我不是天纵的圣人呀,我是小时候命苦,所以学习的活命的技能多一点。9•7同一个意思,我没当官,平民老百姓一个,所以要多一点活命的技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孔子的思想归纳,所以对生活的技能,“艺”是多多益善的。所以孔子不是不言利,要生存,就要利。但这个利,是靠真本领得到,靠勤奋努力,提高自己的“艺”得到。

9•8 与9.4的四个勿相呼应,“空空如也”,无论是道家的老子,还是释家的佛陀,其实也就这四个字,“空空如也”。道就是空,这一章描写了孔子的道的状态。同时,“叩其两端而竭焉”,又指出孔子平常心的修养,应世的智慧,中庸的原则。

9•9 圣人的感叹也,世风日下,道不可行。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

相关文章

  • 空空如也——论语贯通127

    《子罕》篇的主题是对孔子高深的道德修养作评价,与前面《泰伯》是姐妹篇,对孔子评价的角度不同。一个是素王,谈的是孔子...

  • 读《论语》的二条主线—论语贯通08

    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是想把孔子的思想与《论语》这本书的逻辑脉络进行梳理贯通。而要贯通《论语》的整个逻辑脉络,必...

  • 论语贯通—序言

    释家多托于世外,道家则隐显不定,可进可退,唯儒家文化立人文之标杆。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是我们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来源。...

  • 仰之弥高——论语贯通128

    前面讲了孔子修养的高深,”空空如也”,下面则讲孔子行为的平实,待人接物的普通平常,这是“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

  • 如何读《论语》—论语贯通14

    一个朋友,与我聊起,“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者,可与言性矣。”,我觉得这句话,基本对前几章内容做了一个点题...

  • 学习《论语》(127)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文】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

  • 中华典故(五十五)

    空空如也典出《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空空如也”形容一无所有。 困兽犹斗典出《左传·宣公十二年》。...

  • 《论语》的逻辑结构—论语贯通15

    我其实很想做个思维导图,但思维导图的工具用得不熟悉,想找别人做,却要沟通半天,表述自己的思想,太浪费时间。所以,只...

  • 端木遗风——论语贯通179

    《子张》篇是五个弟子的言论,表示孔子学问与思想的延续。以子贡对孔子评价来结束此篇,因子贡善言辞也。 子贡在孔门十哲...

  • 诗礼传家——论语贯通168

    大夫之道,要守礼不逾越,以修身修德为本,用诗与礼的精神来安身立命,谦道自处。 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空空如也——论语贯通1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vq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