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够自由奔跑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东西能够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凭着这个知道了无为的好处。没有言语的教化,无为的益处,天下人很少有能达的到的。
以柔克刚,这亦是道家思想中为人所熟知的一句话。此言的出处即本章开篇所讲:“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驰骋,有自由奔跑之意。换句话说,在至坚的面前,至柔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柔能胜刚,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远非字面意思理解上的那样简单。“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无形的东西能够渗入没有间隙的物体。为何据此老子就能知道无为的益处呢?答案还是隐藏在我们对“至柔”和“至坚”的理解中。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柔和刚指的并不是其物理层面上的概念,而是需要从道学思想的角度予以阐述。从字面意思上看,至柔驾驭至刚,而至刚又是天地万物中最为刚强之物。那么,从道家的角度看,能够驾驭天地万物的究竟是何存在呢?谜底呼之欲出——道。老子曾以水喻道。水为至柔至善之物,那么,至柔代表道便显得恰当合理。而这里说的道,又侧重强调于道之无为、无形。由此推之,至刚自然意指天下有形之万物。无中生有,无自然能克有。故柔自然能克刚。由是观之,至柔驰骋至刚,无可非议。
如果说把第一句话归结为哲学世界中的高度凝练。那么,笔者更愿把第二句话理解为处世之智慧。无间之物何物能入?无有之物。没有间隙的事物,犹如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次次重大的挫折与变故。它们来势汹汹、刚强无比,似乎锐不可当。而“无有之物”就是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无形之法,无形之化解在心境。细心思之,挫折困难的可怕之处往往不在其本身,而在其能够激起人心的浮躁。我们常讲方寸大乱,指的就是当困难、灾难袭来时理智被负面的情绪所冲击,进而失去了自己的正确价值判断,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以致出现些偏激的做法。
解决之法亦分为两种:以内心修为对浮躁的安抚即为无形之法,无形之化解。以解决外在困难而消除内心焦躁即为有为之法,有形之化解。而对于“无间”之困难,往往是有为之法所无法化解的。那么此时,一味鲁莽的“硬碰硬”的结果,便只能是撞得自己头破血流、遍体鳞伤了。有形之困境,无形以化之。以无有入无间。若处世中能秉承这样的智慧,我们的人生又会存在什么烦恼呢?如此看来,吾亦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啊。
教之无言,益在无为。此之至益,天下希及。《道德经》及此已然过半,而其中所蕴含的精髓也在这许多的叙述中逐渐显现。道,讲求的是原有、无形;讲求的是万物的一种回归;凝练出的是一种最为普适的智慧。这智慧广博高深,能够消除烦恼,预见快乐。所谓品道悟道,正是品之愈深,悟之愈深,乐之愈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