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请教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不走正道呢?”
【感悟】
朱子《集注:范氏曰:“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
钱穆《论语新解》:“可见在下有不正,其责任在上者。”
南怀瑾《论语别裁》:“帅之以正,这是孔子的定义,也是千古以来中国政治思想的一个名言。”
一、历史背景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鲁国执政国卿季康子以币迎召孔子,孔子终于结束长达十四年的列国周游,返回鲁国。这一年孔子已经六十八岁。
孔子回到鲁国后,潜心编修《诗》、《书》、《礼》、《乐》等古代典籍,钻研《易经》,乐以忘忧。孔子此时已年届古稀,思想更加深沉,道德修养已经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 的境界,因此他在答季康子问时很少就事论事,而是从道义的高度来进行理性概括。
二、上梁不正下梁歪
孔子针对季康子尚武不尚德的为政风格,着重强调了一个“正”字,“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者率先做到身正,才能感化和带动别人。
古语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垮下来。”无论为人还是为官,首在一个“正”字。孔子政治思想中,对为官者要求十分严格,正人先正己。只要身居官职的人能够正己,那么手下的大臣和平民百姓,就都会归于正道。
三、“正”的关键是什么
为官者像一面镜子,外面有无数双精细、审视的眼睛时刻盯视着你。因此,一身正气,让人心生敬畏而不敢投机取巧是关键!
孔子的以身作则始终是“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对人,无论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衣冠整齐,目不斜视,使人见了就顿生生敬畏之心。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2.17】——政就是正按照现代人的总结就是: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里的仁义,融进血液的骨气,刻在生命里的坚强。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网友评论